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6 09: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期中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一)基础知识:(4分)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jùn nǜe miǎo jiù
( ) 秀 暴 ( ) ( ) 小 歉 ( )
2.根据所给意思写出对应词语。(2分)
①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
②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
(二)名句积累(11分)
3.□□□□,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4.参差荇菜,□□□□,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5.高者挂罥长林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7.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其悠悠不尽之情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21·世纪*教育网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充分表达以忘我之心来心系天下之人的博大胸襟的名句是:□□□□□□□□□,□□□□□□□□□。www-2-1-cnjy-com
10. 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2-1-c-n-j-y
上联:商贸繁荣 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 □□□□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
二、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10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1*cnjy*com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来源:21cnj*y.co*m】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处:21教育名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隆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本文选自《 》作者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人名)(1分)21*cnjy*com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临行前提出了三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2分)
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报先帝”呼应了上文中的哪两件事情(2分)
15.《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并说说从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课外文言文(5分)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21·cn·jy·com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①豪者善避役????( )???????????②白侯之贤信已??( )?????
17.翻译句子。(2分)
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18.结尾作者交代“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有什么用意?从昔日吴德基的赞誉和今天沈持正的称赞中作者才相信白侯之贤,这一点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等一碗乡愁
苏沧桑
①母亲电话里的声音,随海风一起吹拂耳朵时,我正在等一碗面,一碗海鲜面。
②这是立秋过后的东海边,清晨的普陀山,海风开始变得苍凉,像电话那头侧耳倾听着的父亲的白发。
  ③街边很小的面店,是一座刚睡醒的森林,进进出出的人们,是晨间雀跃的百鸟,在木质桌椅板凳的林间觅食。热气腾腾的鲜香,仿佛穿越森林的光芒,笼罩着一位老人一碗面,或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两碗面,或是一对情侣分食着一碗面,或是一个孤独的中年男子,也在等一碗面。人们的一天,从喜欢的一碗热汤面开始,一个日子的起头,多么舒坦。
  ④母亲问:“是和老家一样的海鲜面吗?”
  ⑤“呵呵,还没吃到呢。”我说。
  ⑥海鲜面的味道,就是故乡的味道。
  远古时候,中国东南方的大陆一直延伸到汪洋大海,消失不见,又在蔚蓝色的不远处突然冒出来喘了一口气,于是,大海上漂浮起一个叫“玉环”的岛屿——我的故乡。
  千百年来,海岛人过得像鱼一样怡然自得。我一直固执地相信,不同性格的家族,与不同的动物有着神秘的渊源,比如有的家族像狮,有的像龙,有的像狐狸,有的像狼……而玉环人的祖先一定是传说中的鱼人,我们的头发、眼睛、嘴唇、四肢,我们的大脑,无不焕发着海水的坚韧柔美灵动。夜深人静时,我们蓝紫色的血液汩汩作响,如静夜深林里的小溪。阳光明媚时,我们骨子里飞舞着的每一个细胞,都朝着快乐自由的方向。我们种田,讨海,在城市人愈来愈陌生的春分、谷雨、冬至、月半、霜降、填仓的古老节日里,在历经艰险满载而归的鱼舱里,虔诚祈祷,吟诗作画,开怀畅饮……
  我们依从心灵的声音休养生息,无忧无虑,相亲相爱。
  在我尚未出生的无数个黄昏,年轻的祖父挑着两个空箩筐,守在漩门湾,等待渔船载回活蹦乱跳的小海鲜,装满他的箩筐,再挑回十里之外楚门镇小南门的家里。祖母和众多孩子们早已备好几个小一点的箩筐,在天井里一字排开。祖父坐在梨花木椅上,点起烟斗,像一个司令一样指挥着妻儿们将鱼虾蟹分类,又按大小分类。最后,他站起来,顺手从箩筐里捡出几只肥胖的青蟹、发亮的水潺鱼、火红的红绿头虾,孩子们便欢呼起来——这是劳动的奖赏——夜宵——海鲜面——汤无比的鲜、烫,海鲜无比的爽口,面无比的细软,小葱无比的香,嘴里和胃里,无比的熨帖。
  天未亮,祖父祖母便将大小箩筐挑到菜市场,贩给卖菜的,也有自己零星着卖的。一家老小的生计,都在一担一担的小海鲜里。有时,天气不好,连刮几天台风,祖父便会空手而归。海鲜面没了,一家的生计,也愁苦起来。奇怪的是,那些愁苦总很容易被忘记,记住的,总是快乐,满足。
  闻着海的味道,吃着海鲜面,一茬茬人老去,一茬茬人长大,一茬茬人离开故乡,比如我。有一次,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坐船,忽然闻到一阵香味,那是老家久违的海鲜煮年糕,和记忆里的一模一样——鲜香里透着年糕微微有点发酸的味道。海浪晃得我胃发酸,眼睛发酸,心也发酸。海浪里浮现出儿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面的场景,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坐下来吃,一坐下,就把自己碗里的蛏子、虾什么的都夹给我们姐弟几个,一家人,便你让我我让你,多么温馨。海风吹过,香味倏然消失,我下意识地踮起脚尖用鼻子去寻,如同思乡的人顺着月光去攀缘故乡的月亮,如何够得着?
离乡20多年,让我吃出海鲜面里别样味道的,是婆婆。公公婆婆就如同现在的我,大学时代起就离开家乡玉环,辗转西安、东北、成都读书和工作。退休前,他们如两片执着的叶子,被思乡的风带回了根。也许他们比我父母更懂得我的故乡情结。
 婆婆是个做菜高手,从她那里,我深切体会到菜是要靠爱来做才更美味。尽管婆婆做的菜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菜,但我更爱海鲜面。自从发现我是个“面桶”,每次回到家乡,婆婆总会在做了一大桌子菜后,特意再为我烧一碗海鲜面,我说不用,她仍然会做。有一次,她做了一碗面,只有青菜,没有海鲜,一碗面看上去有点凄凉。我有点伤感,不是因为没有海鲜,是因为,婆婆最近老说她老了,不会做菜了,也爱忘事了。我还发现,公公下象棋时,捏着棋子的手微微颤抖,迟迟不落子,看不出是在思考还是在发呆,我的父母,还有曾经和祖父祖母们分海鲜的叔伯姑姑们,头发也都更白,更少了……祖辈们早已故去,与父辈们永别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慌乱,瞬间烫着了我。岁月怎么只有昨天和今天,中间那些日子呢,怎么这么快就都过去了?多少年后,当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我回到故里,他们在哪里?还有谁再为我烧一碗海鲜面?
  突然,婆婆伸过一双筷子,在我的碗里翻搅起来,连说,忘了忘了,鱼和虾先盛出来的,都在面下面藏着呢哈哈。
  心里含着泪,我吃光了面,喝了很多汤,喝下了爱的味道,也喝下了难以消化的离愁。
  后来。
  后来,在离故乡360公里的杭州,不会做菜的我,偏执狂似地“制造”着各种家乡的味道。
  我用母亲酿的黄酒,做家乡的红糖酒蒸糯米。起锅了,糯米饭散发着琥珀般诱人的色泽,浓香四溢,撒上一层红糖,用勺子舀着吃,香糯无比,据说孩子吃了很补身子的。我跟来自千岛湖的阿姨说,你也吃,趁热吃。阿姨说,我不吃,这是你们老家的吃法,我不喜欢的,你多吃点。是啊,你的最爱,对于他乡人,也许难以下咽。
  我用鲳鱼烧绿豆面年糕,请朋友们一起吃,他们一开始特别担心会腥气得不得了,后来却吃得不亦乐乎,看不出我心里的失落:鲳鱼、年糕、雪菜都是老家带来的,可是,水,火,调料,葱姜蒜,都不是,一碗年糕,无论如何烧不出老家的味道。母亲说,别说杭州了,就是咱家院子里的井水,买来的海鲜,店里的面,都不是从前的了,污染过了,冰过了,做过假了,海鲜面,再也烧不出从前的味道了。
  我不管。我仍然固执地每天吃一碗面;我请母亲、婶婶、姑姑教我做海鳗鱼圆、番薯粉圆;我在城市人愈来愈陌生的春分、谷雨、七夕、冬至等古老节日里,吃老家过节必吃的食饼,饮酒,祈祷,庆祝,或祭奠……我偏执,不是真的要回去,像祖先一样讨海种田为生,而是,在人生无数个“回不去”里,死守着一个慰藉,试图浇灭那团越烧越旺的乡愁。
  2013年七夕中午,梦见一场太阳雨。梦里,我站在屋子中央,婆婆坐在一张旧沙发上,屋外雨声如鼓,却有阳光从天窗照进来。我仰望着窗,看见一根根银亮的雨穿透玻璃,和金色的阳光一起洒在我身上。我跟婆婆说,杭州很久没下雨了,这雨真好啊,也是你从老家带过来的吗?
19.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①怡然自得( )②满载而归( )③熨帖( )④慰藉( )
20.文中充满想象力的描述了作者还未出生的时候,年轻的祖父母如何经营贩卖海鲜的小生意,一家人如何在一起生活。这些事都是作者未曾经历的,写在文中有什么用意?(3分)
21.“闻着海的味道,吃着海鲜面,一茬茬人老去,一茬茬人长大,一茬茬人离开故乡。”这句话带有强烈的抒彩,读来似诗行般充满韵味,带给人穿越岁月的沧桑感。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在文章结构上起到这样的作用?(4分)
22.有人评价苏沧桑的散文“并非止于对生活本身的描述,更多的是精神的延伸,时常表达生活表象之下的欢乐与痛苦”。请分析下面两句话表达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版权所有:21教育】
①海风吹过,香味倏然消失,我下意识地踮起脚尖用鼻子去寻,如同思乡的人顺着月光去攀缘故乡的月亮,如何够得着?
②心里含着泪,我吃光了面,喝了很多汤,喝下了爱的味道,也喝下了难以消化的离愁。
23.一碗海鲜面,寄托这离乡游子无限的乡情乡愁,那熟悉的味道悠久绵长地浸润在嗅觉里,生根在记忆里,吃一碗海鲜面吃下的也是一份慰藉。除了固执的每天吃下一碗面之外,文中还有哪些与食物有关的情节能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分)
24.“我在城市人愈来愈陌生的春分、谷雨、七夕、冬至等古老节日里,吃老家过节必吃的食饼,饮酒,祈祷,庆祝,或祭奠……”选文倒数第二段中的这段话和前文哪处语句相照应?联系全文看这两处相似的语句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深意?(4分)
25.故乡,是一个温暖朴素而古典诗意的词汇;是一个离其万里却世代相袭的地方;是一个生命出发又精神回归的居所。离开它后,对它的诸多情感汇聚在一起就变成了乡愁。而读此文作者浓烈的乡愁里又凝聚了诸多的生活慨叹,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你感受颇深的两点。(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玄德引关、张带数十骑到徐州,陶谦教请入卧内。玄德问安毕,谦曰:“请玄德公来,不为别事:止因老夫病已危笃,朝夕难保;万望明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玄德曰:“君有二子,何不传之?”谦曰:“长子商,次子应,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后,犹望明公教诲,切勿令掌州事。”玄德曰:“备一身安能当此大任?”谦曰:“某举一人,可为公辅:系北海人,姓孙,名乾,字公祐。此人可使为从事。”又谓糜竺曰:“刘公当世人杰,汝当善事之。”玄德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众军举哀毕,即捧牌印交送玄德。玄德固辞。次日,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使孙乾、糜竺为辅,陈登为幕官;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
26.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人名)。(1分)
27.三让徐州的故事中,刘备前两次推辞的原因是什么?后来接受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
28.从刘备三让徐州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回答。(2分)
三、作文(60分)
29.综合实践(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张维加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没有择过校,也没有上过课外班。2004年,他以全市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进入杭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时,他就获得了保送北大元培学院的资格。大学期间,张维加在权威杂志上发表27篇论文。毕业后,他直升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又因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他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吸收为会士。
父亲张云东说:“孩子是自由的小鸟,你不给他空间怎么行?但宽松并不意味着不闻不问。”母亲孙秀红说:“养成好习惯,整个读书阶段家长和孩子都会很轻松。要让孩子多看书,书读得多了,他就有了自己对事件的见解。”
成长需要空间,也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孩子的天性,关注孩子的兴趣发展;养成好习惯,使学习成为自觉行为,这才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张维加的成长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出你的感悟。(不少于100字)


30.作文(50分)
作文(1)题目:酸甜苦辣话初三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原班学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而原先准备好的要讲授四十分钟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地十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呢!但他没有天南海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于是,这老实的可爱的“坦言失败”,引得全班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胡适知道后,评价这次讲课时,对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认为是“成功”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作文要求: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隽、虐、渺、疚
2. ①美不胜收②淋漓尽致。
3.溯游从之。
4.左右采之。
5.下者飘转沉塘坳。
6、肉食者鄙。
7.援疑质理。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C
11.汉魏六朝散文选注、诸葛亮。
12.①时,时候②显示、显扬③痛心遗憾④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13.亲贤远佞。
14.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15.示例:(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以看出诸葛亮知恩图报,堪当大任。(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以看出诸葛亮性情淡泊,不慕富贵。(3)“亲贤臣,远小人”可以看出他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16. ①擅长, 善于 ?②确实 ,真实
17. 富豪擅长逃避徭役,徭役大多摊在贫民身上。
18.可见白侯盛名在外,人多知其贤。多方面听取他人之言更为可信。
译文参考:三衢的沈持正,赞美他们的太守白侯有德行有才能。我问他:“白侯定的赋税徭役怎么样?”他回答说:“富豪擅长逃避徭役,徭役大多摊在贫民身上。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的人都佩服他做事公平。”“白侯要求自己如何呢?”他说:“白侯非常清廉节俭,除了喝衢水外,不烦劳衢州百姓任何东西。每天早晨徒步去官署,农夫不认识他,和他争路,他也不问罪。”“白侯管理胥吏怎么样?”他说:“胥吏抱着案卷站在他身边,只听白侯的裁决,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思上报下达案件。上一年的春天,皇上嘉奖了他,衢州人都为白侯感到光荣。”
我问完,回头对几个儿子说:“以前我听兰溪的吴德基就这么说,现在持正又赞美白侯的德行才能。白侯的确很有德行才能啊。”21教育网
19.①yí②zài③yù④jiè
20.祖父母的生活就是故乡人生活的缩影,表现出故乡人勤劳、质朴、乐观、自给自足、休养生息、无忧无虑、相亲相爱的生活状态,这也正是作者对故乡留恋钟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写出了一碗海鲜面在故乡在家庭中有很深的生活传统,世代相传。
21.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的有关海鲜面以及吃海鲜面的诸多情节;也引起了下文中所写的父母、公婆等祖辈父辈们逐渐老去,以及很多人离开故乡等情节。
22.①闻到熟悉的味道当时非常欣喜兴奋,但是味道迅疾消失了内心无比的失落感伤,引发了无限的惆怅和哀愁。②有对婆婆能记着给自己煮面的感动温暖,更有对婆婆已经老去模糊了记忆的感伤悲凉,还包含着这一碗面里对故乡的思念。
23.请母亲、婶婶、姑姑教我做海鳗鱼圆、番薯粉圆;在古老节日里吃老家过节必吃的食饼,饮酒;用母亲酿的黄酒,做家乡的红糖酒蒸糯米;在香港忽然闻到一阵海鲜煮年糕的香味,踮起脚尖用鼻子去寻。21cnjy.com
24.照应的语句是:“我们种田,讨海,在城市人愈来愈陌生的春分、谷雨、冬至、月半、霜降、填仓的古老节日里,在历经艰险满载而归的鱼舱里,虔诚祈祷,吟诗作画,开怀畅饮……”这样写表现出故乡人对传统的固守,这在传统正在遗失的今天难能可贵,表现出对传统遗失的忧思;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这种传统生活方式的追随,这是对乡情的一种慰藉。www.21-cn-jy.com
25.例如:人们每天能够从吃一碗喜欢的热汤面开始,这是一种非常平实而舒坦的生活方式,有一种生活的简单的幸福;一家人在一起自给自足,虽然有愁苦也总很容易被忘记,记住的,总是快乐,满足;菜是要靠爱来做菜更美味;你的最爱,对于他乡人,也许难以下咽;在人生无数个“回不去”里,能有一种坚持就会守住一个慰藉。2·1·c·n·j·y
26.三国演义罗贯中(共1分,每空0.5 分)
27.前两次刘备所以推辞是因为陶谦既有子嗣,可传于子;也担心自己不能担此大任。
第三次是因为徐州百姓力邀,不接受,恐对不起徐州父老的厚爱,使陶谦的无法瞑
目,因而接受了托付。(共2分,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出任意一点,
意思对即可)
28.围绕“不计个人得失,忠信、仁义、宽厚、谦虚”即可。(共2 分,意思对即可)
29、评分标准:
①一等:9—10 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 字,5分以下。
30、写作指导:
作文(1):命题思路:不必一定局限于“酸甜苦辣”这四个字,只要写出初三生活的不同方面即可,可以是两方面,可以是三方面;能准确的理解初三生活,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批判应试教育,体会初三有苦的一面,也有甜的一面,既枯燥也充实,能用阳光的心态理解人生的过程是必须经历这样的奋斗和艰苦。
作文(2):材料核心内涵:坦言失败的前提,需有光明磊落的胸襟和正视自我的勇气;而善待失败应是对自己失败的原因有所了解和发现,从而才有可靠的举措成竹在胸,这样,就不会重蹈失败覆辙。而这样的既敢“坦言”又能“善待”的“失败”,才会成为“成功之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评分标准:
①一等:47—50 分。主旨突出,较有文采。以下四项中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一等文:A.感情真挚;B.立意新颖;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②二等:43—46 分。主旨明确,表达清楚。
③三等:39—42 分。主旨较明确,表达较清楚。
④四等:35—38 分。主旨不太明确,表达不太清楚。
⑤五等:34 分以下。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附:①满分不低于5%。
②跑题:30 分以下。
③没写题目:扣1分。
④抄袭试卷中的选文内容:10 分以下。
⑤100字内:不超过5分;200 字内:不超过10 分;300字内:不超过15分;
400字内:不超过20 分;500 字内:不超过30 分;550字内:不超过40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