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安徽中考生物二轮中考考点研究 主题十 科学探究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安徽中考生物二轮中考考点研究 主题十 科学探究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0 10: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考点精讲优练
1
安徽近年真题、模拟题及拓展
2
主题十 科学探究
【版本导航】
人教版:七上P2、P9-P11;
北师大版:七上P26-P30;
苏教版:七上P28-P32。
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 方法 应用
观察法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 观察动植物的外形、动物的行为等
实验 方法 应用
调查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对调查过程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普查法、抽查法 了解某地中学生的视力情况、人口普查等
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等,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实验 方法 应用
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比较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
推测法 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生命起源的推测
1. 下列不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望远镜观察候鸟的迁徙
B. 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C.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D. 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
A
科学探究的过程(3年3考) 
1.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质疑。
2.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及相关资料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一种可能的解释。
3. 制订计划
(1)选出控制变量:变量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
(2)设计对照实验
①对照组和实验组:________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________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2019.10AB)
②设计原则:________原则,即要具有可对比性,除了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相同。
4. 实施计划: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
对照组
实验组
单一变量
5. 得出结论
(1)实验证据、数据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实验材料数量不能太少;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对多组实验结果求取_____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年3考)
(2)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与所作假设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6. 表达与交流: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和小组间交流等形式深入分析问题。
平均
2. 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②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③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④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探究实验中的解题方法 
1. 对照实验的判断及变量的确定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①~⑥为菜豆种子)。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设置可知,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水分、空气和温度。
(2)“√”、“×”法(具备的条件下画“√”,不具备的条件下画“×”)
条件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水分(适量) × √ √ × √ √
空气(充足) √ √ × √ √ ×
温度(室温25 ℃) √ √ √ × × ×
(3)对照实验的判断:对照组满足探究的所有条件(即所有的条件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一个“×”。所以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作为对照实验。
(4)变量的确定:构成对照实验的两个实验中,实验组“×”所对应的条件就是这组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所以如果把①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对应的条件是水分),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
②和⑤
水分
2. 数据分析
为了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2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其中含的细菌数量,结果如下表。请你分析作答:
测定时间(天) 冷水口细菌数(个) 热水口细菌数(个)
1 45 20
3 855 5
5 905 20
7 1 075 35
(1)根据表格数据或曲线变化判断趋势:趋势常表现为增大(上升)、减少(下降)、先增大后减少(先上升后下降)、先减少后增大(先下降后上升),或者到某个数值点就不变等。所以在冷水口接的饮用水随时间的延长细菌数量_____。在热水口接的饮用水,测定初期和中后期的细菌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格数据或曲线趋势分析原因:找关键字,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合理解释。在热水口接的饮用水,初期和中后期的细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大,根据生物进化观点解释其数量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先减少后增加
具有耐热性的
细菌逐渐适应热环境存活下来,并把这一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3. 减小误差的措施
(1)数量:要足够多。如“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应选取鼠妇的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
(2)条件:控制单一变量。如“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除______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湿度等)都要相同且适宜。
(3)次数:重复实验。如“探究酒精能否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时,为增加实验的可信度,测试者重复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取_____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
光照 
平均
4. 实验结论的表述
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溶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甲 樱桃番茄50个 2 L蒸馏水,2小时 相同 10天 40个
乙 樱桃番茄50个 2 L柚子皮提取液,2小时 10天 8个 
根据探究问题及现象:第一步找变量:柚子皮提取液;第二步找实验现象:浸泡溶液为蒸馏水时樱桃番茄变质40个,浸泡溶液为柚子皮提取液时樱桃番茄变质8个;第三步找变量与实验现象之间的关系(促进、抑制、有影响、有关等):柚子皮提取液浸泡能抑制樱桃番茄的变质。依据现象推理,对探究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那么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3. 叶绿素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假设是否成立,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在 A、B两个培养皿内垫上湿纸巾,然后分别在湿纸巾上均匀放置15粒大豆种子。
②将 A培养皿用不透光纸盒罩起来(遮光),B培养皿_____,然后将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豆芽的_____并做好统计。实验结果如下:
透光
颜色
培养皿 A B 统计项目 绿色豆芽(株) 黄白豆芽(株) 绿色豆芽(株) 黄白豆芽(株)
结果 0 13 14 0
(2)分析及讨论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②实验过程中,A、B两个培养皿都要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
光照
控制单一变量
③上表实验结果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假设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
因为在透光条件下,萌发的豆芽均为绿色,说
明形成了叶绿素;在不透光的条件下,萌发的豆芽则都为黄白色,说明没有形成叶绿素,因此,光照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的方法 
1.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 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 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
D. 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D
安徽近年真题、模拟题及拓展
2. (2023合肥市七上期末)“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3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开展这项活动主要动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观察     
B. 调查
C. 实验
D. 探究
B
科学探究的过程 
3. 在讨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时,同学们的下列发言,错误的是(  )
A. 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 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C. 实验数据与其他人不一致时,可以修改数据
D. 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
C
4. 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同学们在讨论如何测定发芽率时,提出不同的意见,其中合理的是(  )
A. 挑选10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B. 挑选100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C. 随机取1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2次,取最大值
D. 随机取10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2次,取平均值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