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胆、敢”等13个生字和厂字头1个偏旁;会写“色、外”等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胆、敢”等13个生字和厂字头1个偏旁;会写“色、外”等7个字,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胆、敢”等13个生字和厂字头1个偏旁;会写“色、外”等7个字。 2.读好长句子的同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提问学生关于《静夜思》的背诵情况,并赞扬背得好的学生。 讨论诗中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眼中的夜色。 2. 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展示夜景图,引出儿童诗《夜色》。 描述夜色的美、迷人以及可能引起的恐惧感。 3. 指导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包括:夜色是否可怕?如何克服对夜色的恐惧? 1. 参与复习互动,背诵《静夜思》,并讨论夜晚的景色。 2. 观看夜景图,听教师介绍新课《夜色》,准备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3. 齐读课题,尝试理解课题的意义,并基于教师的引导提出相关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监督学生自读课文,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拼读生字,并在过程中纠正发音。 2. 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生字,并介绍新偏旁“厂”(厂字头)。 3. 组织学生自主拼读词语,特别注意颜色字的正确读音。 4. 分组讨论识记方法,并汇报学习情况。 正音,指出不同音节的特点。 介绍多种识记字形的方法,包括熟字比较法、加一加识记法、意义识记法和字理识记法。 通过语境识记法加深对“散”字的理解。 5. 扩展词汇练习,通过领读、齐读和自由读来巩固知识。 6. 打乱生字顺序,进行抢读和小老师领读活动。 7. 鼓励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增加互动和竞争性。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生字,反复练习以掌握正确的字音和字形。 2. 与同桌互相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并学习新的偏旁部首。 3. 自主拼读词语,特别注意颜色字的读音。 4. 分小组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并汇报给教师。 5. 参与扩展词汇的练习,通过图片、动作和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并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6. 参与抢读和小老师领读活动,提高反应速度和阅读能力。 7. 口头组词,与其他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更多。
三、指导写字,巩固提升 1. 展示会写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关注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讲解书写要点,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色的书写要点:第一笔撇起笔在竖中线,第三笔横折起笔在横中线上方,最后一笔竖弯钩以竖中线为轴,左右相当。 外的书写要点:“卜”要写得长而宽。 看的书写要点:第四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目”的第二笔横段在横中线上,横向笔画间距均匀。 晚的书写要点:“日”写得瘦小些;“免”的长撇要穿插到“日”的下面。 爸的书写要点:上面是“父”,长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穿过横中线;下面是“巴”,不要写得太大,竖弯钩要写稳。 笑的书写要点:“ ”要写紧凑些,两边一样大;“夭”末两笔撇、捺舒展。 再的书写要点:注意笔顺,先写横、长竖、横折钩,再写短竖、横、横。 特别注意:“色”和“爸”中都带有“巴”,但在“色”中“巴”写得比较大,而在“爸”中“巴”写得小小的。 3. 教师范写,学生观看后在课本上描红、临摹。 4. 组织学生评议、交流:讨论哪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5. 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1. 观察教师展示的会写字的动漫笔顺,学习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 2. 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书空练习,注意各个字的书写要点。 3. 观看教师的范写,然后在课本上进行描红和临摹练习。 4. 参与评议和交流环节,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利用新学会的字和熟悉的字组合成常用词汇,进行读写练习。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 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对于读不准的生字词,鼓励学生向老师或同桌求助,并加强记忆。 通过指名接力读,每个学生轮流读一句话,然后自主朗读。 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词的使用。 指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调整语调和情感,如“很小很小”轻读表现胆怯,“微笑、睡觉”读得轻柔甜美等。 范读课文,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停顿和连读。 纠正学生一字一顿或不恰当的停顿。 特别指导长句子的朗读,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和节奏。 领读长句,学生跟读。 鼓励同桌合作练习,相互评价和指正。 组织分小组和分性别朗读,增加课堂互动。 2.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师生共同评选出“朗读之星”。 1. 在没有拼音提示的情况下,尝试自由朗读课文,确保读得准确和流畅。 遇到不会读的生字词,主动向老师或同桌求助,并努力记忆。 参与接力读,每人读一句话,然后自行朗读。 注意不同情境下的“一”的正确读音和轻声词的发音。 根据文本的情感色彩调整自己的朗读方式,体现个性和创造性。 认真听教师范读,学习正确的停顿和连读。 自我纠正不恰当的停顿习惯。 跟读长句子,学习正确的停顿和节奏。 与同桌合作练习,相互评价和指正。 参与小组和分性别朗读,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2. 积极参加朗读比赛,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争取成为“朗读之星”。
五、总结交流,作业设计 1. 适当回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包括识记生字的方法、书写技巧和朗读策略。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学到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时的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朗读诗歌后的个人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2. 布置课后活动和作业: 鼓励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附近的夜色,并在安全的前提下尝试独自外出观赏夜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体验。 分发或说明本课对应的训练练习,确保学生明白家庭作业的要求。 1.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并总结本课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识记生字的有效方法和书写时的心得。 在小组内讨论并交流自己朗读诗歌后的感受,听取同伴的感受,共同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2. 课后活动: 观察并体验家附近的夜晚景色,尝试在父母的同意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独自外出观赏夜景,锻炼独立能力和观察力。 明确课后训练的内容和要求,确保能够正确完成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出示新词语,让学生自由读和开火车读,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词汇包括:胆子、勇敢、往外瞧、不敢、窗外、乱跳、偏要、散步、原来、好像、微笑。 组织听写活动,由学生在黑板上默写或在座位上写下这些词语。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纠正错误,对完全正确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奖励,以激励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前的师生交流。 询问学生关于观察家附近夜色的家庭作业,鼓励分享观察结果和感受。 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理解诗歌中小朋友的感受。 1. 参与复习生字词的多种活动。 自主阅读新出示的词语,尽量做到准确快速地识别和朗读。 参与“开火车”游戏,依次快速朗读词语,增强记忆和课堂的活跃气氛。 进行听写练习,测试自己对新学词语的记忆情况。 与同桌相互检查听写内容,纠正错误,并争取获得小红花的奖励。 2. 分享家庭作业经验。 向全班讲述在家附近观察到的夜晚景色和个人感受,培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听取同学们的不同观察和感受,为理解新课内容打下基础。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询问学生第1小节描述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线索。 要求学生阅读第2小节后回答是谁帮助“我”克服了对黑夜的恐惧,以及夜晚看到的景色是否与白天相同。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的心理变化,并鼓励他们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一变化。 2. 出示示意图,组织小组合作填写活动。 分配每个小组一个部分的问题,让他们基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共同完成示意图的填写。 3. 在全班范围内组织交流汇报。 邀请各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填写的示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给予适当的点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1. 认真朗读课文,同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根据第1小节的描述分析“我”的性格特点。 阅读第2小节后,确定是谁帮助“我”战胜了恐惧,并比较夜晚和白天看到的景色。 思考并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两个关键词。 2. 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示意图填写任务。 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填写示意图。 准备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填写的内容。 3. 在全班交流汇报环节,积极参与分享和讨论。 听取其他小组的见解,对比自己小组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 指导学生学习第1小节。 要求学生自读第1小节,并思考“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 提问“我”看到窗外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通过讨论“很小很小”这个词语的用法,帮助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情感色彩。 鼓励学生融情想象,把自己置于诗歌中“我”的位置,体会夜晚来临时的心情。 拓展活动:使用“一……就……”句式进行语言练习。 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并进行评议。 2. 过渡到第2小节的学习。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后回答:“我”变成了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理解“偏要”的意思,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询问学生在黑夜中能发现什么,引导他们从“微笑”一词中体会夜色的美好。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描述可能看到的美景。 展示夜景图片,帮助学生描述并感受夜色之美。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理解叠词“再黑再黑”的强调作用。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创作描述夜色的句子。 3. 组织全班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享个人感受,如克服恐惧、变得勇敢等,并强调这样能够带来美好。 1. 自读并思考第1小节中“我”的性格特点,参与小组讨论并汇报。 想象“我”看到窗外时的心理反应和可能看到的景象。 体会关键词“很小很小”在文中的作用。 将自己置于情境中,想象自己作为“我”时的心情。 参与“一……就……”的句式练习。 听取同学朗读第1小节并进行评价。 2. 学习第2小节,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 理解“偏要”的含义,并在朗读中表现出相应的情感。 根据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想象和描述夜晚可能看到的美景。 观看夜景图片,尝试描述并感受夜晚的美丽。 比较两个句子的差异,理解夜深程度的强调对心理变化的影响。 尝试创作类似课文风格的句子,描述夜晚的景色。 3. 参与全班交流,分享读后感受。 讨论如何克服恐惧,变得更加勇敢,并认识到这样做的积极结果。
四、总结交流,作业设计 1. 回顾和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精简地概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对诗歌的理解、词语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感受分享。 强调课程中讨论的重要概念,如勇气、夜晚的美丽以及心理变化等。 2. 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选择适合的音乐作为背景,增强诗歌朗诵的情感表达。 指导学生如何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配乐朗诵,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鼓励同桌之间互查互纠,帮助对方复习和巩固本课时学到的知识。 4. 确保学生完成本课时对应的训练练习。 分发或指导学生获取相关的训练材料。 监督学生完成练习,确保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1. 参与课堂回顾,听取教师总结的知识要点。 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为课后复习做准备。 2. 在音乐伴随下进行诗歌朗诵。 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调整自己的朗诵风格,使诗歌的表现更加生动感人。 3. 在小组内分享学习体会,进行交流讨论。 向小组成员讲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对夜晚的感受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得。 与同桌互相检查对方的理解和记忆,指出可能的错误并一起纠正,共同进步。 4. 独立完成本课时的训练练习。 认真完成所有相关练习,确保理解并掌握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首儿童诗中,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学中,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小主人公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从而感受到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本首儿童诗在每一小节末尾留有空白。教学中,我利用诗歌中的两个省略号设计提问,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发挥联想填补空白,学生欣然走进儿童诗的意境,走进富有创造性的对话空间,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