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概念阐释】
文化交流与传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是广义文化;作为不停
运行的广义文化在观念领域摹本的精神文化,是狭义文化。"
一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狭义的文化指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
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知识归纳】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原始社会
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2、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华夏族的扩展
思考:中华文化的起源有何特点?
历史悠久,多元起源,华夏核心、辐射四周,多元一体
(二)奠基:先秦时期
1、商周时期(鬼神主义→礼乐人文 崇德尚贤 儒家源头)
商:鬼神(天)主宰世间,商王能感应鬼神,因此得到恒常的天命
周:天命无常,唯有敬德保民才能得到天命
影响:成为儒家思想的源头,塑造了中华“崇德尚贤”的文化品格;从敬鬼神到重人事,体现了人文/理性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2、春秋战国(孔子阐述西周礼乐文明 儒家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 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源头)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
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②政治:分封宗法制破坏,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
③阶级:士阶层崛起
④文化:礼崩乐坏,私学兴起
思想活跃:①华夏认同、血缘文化认同、民族融合
②春秋时期:
③战国时期: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和礼;为政以德;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思想);人性善
荀子 战国 礼法并施;君舟民水;人性恶;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思想)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是万物本源;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朴素的唯物思想)
庄子 战国 放弃差别观念;齐物;相对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集权观;法治观;改革观;遵循客观规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思考同是产生于春秋战国大变革、大动荡背景之下,为什么各家的主张会有如此差异呢?
共同目的:重建秩序
(3)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礼、民本、德治),日后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②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③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思考殷周之变与周秦之变有何不同?
礼乐文化“崇德尚贤” 儒家思想源头 敬鬼神 神权色彩→重人事 人文色彩 思想文化 孔子阐述西周礼乐文明 儒家思想核心形成 “百家争鸣” 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源头
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青铜时代 井田制 集体耕种 经济基础 铁器时代 公田瓦解 私田兴起
殷周之变 项目 周秦之变
(三)形成:秦汉
1.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2.汉朝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
(四)发展:魏晋隋唐时期
1.魏晋:儒、佛、道交汇融通魏晋玄学盛行
思考魏晋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魏晋政局动荡中央集权削弱
五胡乱华客观促进民族融合
地方士族家学对文化的保存
2.隋唐:佛学繁荣(隋“三教合一” 唐“三教并行”)
①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②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五)繁荣:宋元
1、宋代:理学形成和发展
①背景: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
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②集大成者:朱熹(南宋)基本观点
A理是万物的本原 l
B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格物致知把握理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思考1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上(66页)的内容,概括理学形成的背景
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儒学理论性不足 缺乏终极关怀
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动乱 促使重建伦理纲常
重文轻武
思考2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
积极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消极:
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思考3结合所学谈谈理学的影响。
①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自我节制、注重社会责
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哲学化、世俗化)
②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维系专制统治,压抑自然欲求,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六)进步与束缚:明清
1、进步: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2、束缚:思想文化专制
中华文化的衰落与复兴——近代至今
(七)冲击与探索: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器物、思想的冲击。
()探索:①迷茫的探索—走他人的路 ②睿智的选择—走自己的路
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
(1)畏民。即敬畏民众。“君失道则民叛之,故可畏。”
(2)重民。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对民众问题加以重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3)得民。即要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4)知民。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国将兴,听于民”。
(5)爱民。要爱护民众。“仁者爱人”。
(6)富民。要让民众生活富足。“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思考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价值。
历史价值:思想价值——(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2)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当代价值:政治价值——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思考根据“天”的不同内涵,谈谈你对“天人合一”在现代社会价值的认识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