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时间 20230306
单位 安丘市第二中学 主备
审核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时空坐标】
【概念阐释】
清教徒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的派别之一,产生于16世纪的英国,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源于拉丁文的Purus,意为清洁。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扶持社会公正,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承担了巨大的公共事业义务。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都具有排除万难、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清教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来到北美大陆。所以当人们说起清教徒时,一般是指美国的清教徒。
考迪罗(Caudillo)
考迪罗(Caudillo):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在西班牙语里原意是首领、头领。最早产生于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的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在思想上传统天主教影响较大。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独立后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阻碍。
考迪罗的出现对于刚刚独立的拉美诸国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是长远来看,却是阻碍了拉美国家近代化的发展。而且拉美的考迪罗制度一直影响到20世纪拉美诸国的政治走向。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前,欧洲大陆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君主设法限制封建贵族的势力,力图建立强大的王权。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王权与特权,打破宗教禁铜,解放人们的思想。
文化侵略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是殖民国家为了达到同化控制他国或民族的目的,而采取的对他国或民族文化的排斥和挤压。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侵略与征服,要比武力侵略与征服更容易达到目的。
文化符号:拉丁舞
在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应分成3部分。
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
2.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
3.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
【知识梳理】
一、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一)美国文化
1.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
三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美]玛丽·贝丝·诺顿《特别的人民,特别的国家:美国全史》
(1)背景: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2)表现
①语言上:英语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
②生活上: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
自由女神
象征着
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长袍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
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③精神上: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④族群上: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3)特征:
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1)背景:A.经济:①北美地区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②英国的殖民政策阻碍了北美的发展。
B.文化:①北美移民有着共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 ②启蒙思想的传入和发展。
C.政治:①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展和胜利,促进北美民族的整体意识和国家意识发展。——直接因素
②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联邦制确立(形成美国共同文化认同)——推动因素
独立战争对美国文化的形成有何影响?
(2)内容
①政治文化: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统一的宪法——1787年的联邦宪法;
统一的理论——启蒙思想家的理论;
统一的政体——联邦制、共和制、民主制(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②精神文化: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3)存在问题(局限):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4)特征:政治上权力制衡;精神上追求自由;经济上种植园经济、奴隶制。
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的派别之一,产生于16世纪的英国,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来到北美大陆。所以当人们说起清教徒时,一般是指美国的清教徒。清教主张民主政治,注重个性,追求个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提倡勤俭致富的价值观,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清教所具有的强烈使命感,也影响了美国对外部的世界的看法,成为以后美国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之一。
阅读教材P66“历史纵横”
思考: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清教因素,例如“契约思想”“上帝选民”“民主政治”“注重个性”“追求个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等思想丰富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内容。
(2)清教因素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对美国以后的侵略扩张提供了重要动力。
独立战争前后美国文化的关系。
继承发展:增强了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二)拉丁美洲文化
█独立战争前拉丁美洲文化
拉丁舞中蕴含了哪些地区的文化元素 呈现什么文化特点 原因何在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 多元性 族群多源
1、背景:
①拉丁美洲的由来: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拉美的主要语言。
②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美的民族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
文化表现:
族群: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政治:封建性殖民统治
经济:种植园经济——封建经济
文化: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
宗教: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舞蹈: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原生文化: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混血社会,多元文化
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欧洲人、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按等级依次排列为:欧洲白人为第一等级,占据政治、经济、教会的要职;殖民地土生白人为第二等级,占据那些名望和利益仅次于半岛人的职位,第三等级是混血种人,他们是异族通婚后出现的。印第安人名义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没有一点公民权利,而黑人大多在热带种植园中从事奴隶劳动,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世界文明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西葡殖民统治对拉美的文化有何影响?
影响:西葡文化成为主体;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拉美文化多元性明显。
█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文化
1、背景:19世纪上半叶拉美独立运动
①法属海地独立:
1804年,黑人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②西属拉美独立:
1826年,土生白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
⑧葡属巴西独立:
1822年独立,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
思考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对拉美文化有何影响?
积极: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废除教会特权,鼓励自由贸易;
局限: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战争也促成了战后独裁权力(考迪罗)的形成。
2.文化表现:
(1)政治文化:
A追求法治、自由:独立后的拉美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B形成独裁权力:战争也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这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2)存在问题: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课本p68“思考点”: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美文化多样性的异同?
类别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文化
相 同 点 种族: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存在种族歧视; 血统:多源(美国不是混血社会;拉美形成混血社会); 宗教:多种信仰(美国以清教为主;拉美以天主教为主,印第安多神信仰仍存在); 经济:大庄园黑人奴隶制; 文化: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对美洲印第安文化造成破坏;
不 同 点 政治 呈现权力制衡原则; 自由女神像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形成考迪罗独裁制; 拉丁舞成为主要文化符号。
宗教 多信奉新教(清教徒) 多信奉天主教; 印第安人的多神教仍然存在。
语言 美式英语为主要语言 拉丁语为主要语言;印第安语
二、拿破仑战争(1803-1815)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一)欧洲文化重构的背景
①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
②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③拿破仑对被征服地区统治;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前欧洲的基本情况(背景):
(1)政治格局:拿破仑战争前,欧洲大陆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
(2)政治制度:14、15世纪15世纪后期开始,封建王权逐渐强大。(西班牙、葡萄
牙、英国、法国等)王权仍然是封建性质的。
(3)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宗教文化: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5)思想文化:14-17世纪 文艺复兴1517年 宗教改革16-17世纪 近代科学的兴起17-18世纪 启蒙运动等运动相继发生,启蒙思想影响到法、美,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欧洲文化的重构的原因有那些?
(二)欧洲文化重构的内容
拿破仑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
(法典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基本理念,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3.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结合教材p68第一段思考:拿破仑是欧洲民族国家的解放者,还是侵略者?
A解放者(革命性):①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民主、自由、平等、法治)
②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
③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在反抗法国征服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民族独立运动兴起高涨)
B侵略者(侵略性):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
探究: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重构的关系?
材料一:拿破仑战争推动了德意志莱茵河各邦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拿破仑打败普鲁士,普鲁士受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与改造,为普鲁士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推进了普鲁士的历史进程。拿破仑以战争手段涤荡了德意志诸邦以及意大利诸国和波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提出的平等、自由与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随着拿破仑战争传播到被拿破仑征服的封建各国,给予了那些封建国家的人民以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拿破仑在他征服的国家和地区中,扶植当地的资产阶级先进人士建立共和国,实行法国的革命制度、革命原则和《拿破仑法典》,从而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在欧洲各国人民当中生根发芽,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
材料三:拿破仑的政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1.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3.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的觉醒。
4.欧洲的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普遍诉求。
5.拿破仑战争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
1、政治文化上:
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具体实践上:
俄国 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反对封建专制)
波兰 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反对俄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争取民族独立)
德意志 ①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建立统一国家)
思考:归纳拿破仑战争前后欧洲的文化特征变化?
总结:
P68“学思之窗”,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
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
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苏]列宁:《纪念赫尔岑》
列宁的观点是正确的。“十二月党人”是一些贵族青年军官,他们没有团结工农群众,缺乏群众基础,因此最终失败。但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这些贵族青年军官的愿望最后得以实现。
思考点(P68页)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1.政治制度:
①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
②欧洲国家开始不同程度地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斗争.
2.政治观念:
(1)对内: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2)对外: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
国家统一
3.阶级力量:
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发展的障碍。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比先灭其文化。
——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
英国人到印度的时候,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应该完成双重任务。第一个是摧毁性的,是把原来的鬼佬的陈旧的过时的制度给予破坏。第二个任务是建设性的,是在摧毁印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新印度。
——《欧洲文明十五讲》
(一)概况
1.文化侵略的含义:殖民国家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
2.近代文化侵略的目的: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到达殖民目的;
3.表现形式(方式):
(1)通过教育和其它文化活动强行推行西方语言、宗教(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
(2)强行改造被殖民地的社会政治结构;
(3)强行输入西方价值观念。
4.文化侵略的结果(回应):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多样性。
问题1.举例说明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表现。
文化侵略的含义:指殖民国家往往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
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 【文化交流与传播】P69
(1)中国: 《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传教士深入中国各地传教。
(2)印度:英国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传统、政治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3)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
—被迫接受外来文化(西方殖民文化的印记)
问题2.被侵略民族是如何对自己的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的
(1)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强(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托古改制、变法维新
(2)印度:“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印度传统文化保留(印度教、伊斯兰教、种姓制度等)。
(3)埃及:伊斯兰教、传统生活方式的保留等。
—努力保护传统文化(自身传统文化的延续》
(二)表现
中国 A保留传统文化: 挽救国家独立、反洋教;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接受外来文化:①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向西方学习:物科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印度 A保留传统文化:①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未能全面流行③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B接受外来文化: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被移植到印度
埃及 A保留传统文化: 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 B接受外来文化:君主立宪制
(三)影响:
消极影响: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破坏了落后地区的文化,传播了西方的文化;文化侵略渗透到经济、政治领域,隐蔽性更强,加深了被殖民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造成了被殖民地区的愚昧落后,思想文化受到控制;
积极影响: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也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思想文化,把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带到被侵略地区,冲击了被殖民地区落后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激发了这此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被侵略民族不同程度的接受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为了在精神上征服印度,英国人力图把英国文明强加给印度,然而英国文明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也很复杂,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国企图使印度基督教化。19世纪上半叶由官方自上而下直接鼓励英国传教士大批进入印度传教。
(二)推行英语教育。
(三)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对印度实行的文化、思想、教育领域政策。新方案创立了分级的教育制度。
(四)禁止社会恶俗。 ——《世界文明史》
思考:以印度为例,如何看待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文化征服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建设性
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及思想解放的历程
问题探究(P70页):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表现形式?如何看待其客观影响?
(四)近代西方文化侵略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等,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侵略途径具有多样性。由于文化涵盖的面极广,殖民国家通过制度、教育、宗教、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
(3)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文化侵略不像武力侵略那样明显,它可以在文化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破坏更大。
(4)具有广泛性和全球性。西方文化侵略是伴随着其殖民活动进行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深受其害,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接受了其先进文化的熏陶,更有利于推动全球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5)影响具有两面性。西方的文化侵略对被侵略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一场灾难,但同时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
拓展: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扩张的认识
(五)对近代西方文化侵略认识:
①西方文化扩张往往伴随着侵略战争, 要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维护和平;
②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
③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文化;
④坚持文化自信、防止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侵略。
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
和平交流方式有商业贸易,宗教传播、游历访问;
暴力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手段
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