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科技的奇观
21化石吟
名校讲坛
1.字词积累
(zǎi)记载 (ké)硬壳 (zànɡ)宝藏 (qiāo)悄悄
载 壳 藏 俏
(zài)装载 (qiào)地壳 (cánɡ)躲藏 (qiǎo)悄然
2.主题解说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灭绝,只留下了化石作为生命之躯曾经存在的证明。《化石吟》也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赞美化石引发出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的赞叹。
3.重点突破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概括沉睡了亿年的石头所说的话。
提示:①生命的起源论中,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生物进化的历程。
4.难点攻克
(1)如何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这句话的意思?
生:化石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
(2)师:如何理解“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这句话?
提示:化石能够记录生命演化的历程。
(3)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
提示: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结构图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万载( ) 骸骨( ) 猛犸( ) 档案( )
两栖( ) 祼露( ) 卓越( ) 奇huàn( )
guǒ( )藏 葱lóng( ) 幽yǎ( ) 躯ké( )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经历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
(2)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指季节改变。( )
3.划分下面这节诗句的朗读节奏。
肉 体 虽 早 已 腐 朽 化 为 乌 有,
生 之 灵 火 却 悄 然 潜 行 在 地 下,
黑 色 的 躯 壳 裹 藏 着 生 命 的 信 息,
为 历 史 留 下 一 串 珍 贵 的 密 码。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B.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C.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D.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几个班级的同学找刘老师就《化石吟》的主题交换了意见。
B.会不会用心观察,有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科学家能否在科学领域有所作为的基础。
C.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各种极端天气日益频发。
D.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爬山,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化石吟》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说,是 (抒情 叙事)诗;从内容上说,是 (科
学 童话)诗;从语言形式上说,是 (现代 古体)诗。
(2)全诗采用 的手法,运用第 人称,显得亲切、生动,结构上是按 的
逻辑顺序组织全诗的。
7.市博物馆正在展览恐龙化石,你很想去一睹为快,可妈妈不让你去,你会怎样说服妈妈呢?
8.阅读诸城恐龙博物馆的导游词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尊敬的各位游客:
欢迎您来诸城恐龙博物馆参观。诸城恐龙博物馆建于1997年,建筑面积5 400平方米,共设六个展厅。首先请各位游客到鸭嘴龙展厅参观“巨大诸城龙”。
①请看它的头部,它的嘴宽而扁,上面有角质的喙,类似于现在的鸭嘴,所以专家称它为“鸭嘴龙”。②鸭嘴龙的特点是前肢短小,后肢粗壮,后面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它休息的时候就靠后肢和尾巴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架来支撑笨重的身体。③您看到的这具恐龙化石骨架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最完整的鸭嘴龙化石骨架。④它高9.1米,长16.6米,因其躯体巨大又出土于诸城,所以被我国的恐龙专家命名为“巨大诸城龙”。⑤在已发现的恐龙中,它虽然不是最长的,但却是最高的,因此我国最具权威的自然地理杂志——《地球学报》称它为“世界龙王”。⑥“巨大诸城龙”生活在距今约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是水陆两栖性的爬行动物,主要以植物和软体蚌类为食,属于素食性恐龙。
(1)读完上文,你了解了“巨大诸城龙”哪些方面的特点?
(2)导游词的第二段顺序有些混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9.为什么“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用课文原句回答。
10. 诗中的“你”能否换成“它”呢?为什么?
11.“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一句中“仿佛”二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12.这几节诗的语言很优美,请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摘录下来并加以品析。
13.“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你认为远古林木的重现方式有哪些呢?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①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呢?
②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失。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99.9%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③至于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从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2.5亿年前的P/T绝灭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绝灭事件),导致海洋中大约96%的物种消失。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比如P/T之后过了1 000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
④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⑤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次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⑥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⑦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⑧而如果不考虑“保护我们自己”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他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⑨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他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了。
14.保护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什么?
15.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6.下面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
B.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就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
C.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经历了生态系统的崩盘后都恢复了。
D.从智慧的角度看,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他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那人类也许是聪明的。
17.请结合本文,谈谈人类和其他物种应该具有的关系。
18.诗中第3至6节是化石说的话,意思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请将这几节改写成一段散文。
【参考答案】
1.zǎi hái mǎ dàng qī luǒ zhuó 幻 裹 茏 雅 壳
2.(1)海枯石烂 (2)日转星移
3.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4.C
5.B
6.(1)抒情 科学 现代
(2)拟人 二 总-分-总
7.妈妈,恐龙化石能让我更好地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您不是一直希望我学科学,爱科学吗?这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好机会,您就让我去吧!
8.(1)嘴像鸭嘴、体形巨大、生活年代久远、食素等。 (2)③④⑤①②⑥
9.因为“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10.“你”不能换成“它”。因为用第二人称写,会让读者感觉化石仿佛有灵,在听“我”说话,同时也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11.“仿佛”二字不能去掉,因为恐龙、猛犸只是人们根据化石复原出来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去掉“仿佛”就表示所描写的情景是真实的。
12.示例:我喜欢“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化石记录下了生命的历程。
13.示例:化石、绘画、电影、电视等。
14.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15.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16.B
17.示例:人类应与其他物种和睦共处,并通过保护其他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自然界是个大生物链,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人类不注意这些,让物种一个个地消失,最后只剩下人类的话,是没法构成生物链的,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了。
18.【例文】
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 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 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 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同理,化石也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的时候,你会作何感想呢 你可能想象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太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