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3、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经度的划分。
4、南、北半球的划分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5、经纬网定位。
难点突破:
充分利用经纬网地球仪使学生将课本的平面图形成一个立方体的概念,从而理解经纬度的确定。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平均半径km 最大周长2πR 表面积S=4πR2
6371 4万 5.1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投影: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古人却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和毅力)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学生讨论
地球是个球体 所以,地球是个球体
(讲述)由于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地轴和两极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学生转动自己的地球仪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是什么?什么是地轴和两极。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四、纬线和纬度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1) 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线。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读图) 课本图1.12完成教师自编题目: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赤道穿过非洲、亚洲、大洋洲 、南美洲。
(2)纬度的划分 (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投影:纬线和纬度) (投影: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教师自编题目:南京市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中纬度;海口20°N位于低纬度;中山站69°S位于高纬度。 学生完成“想一想”。(见教材P6)
课堂小结 纬线的概念、形状、指示方向;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特征、度数和意义。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五、经线和经度1、经线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 (提问)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以谁为起点线呢?经线又是如何划分半球的呢?经线指示哪两个方向?(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80度经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80度线是一条线,180度与0度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的经度20W和160E。东半球的经度:由大冬瓜(东经)和小西瓜(西经)组成西半球的经度:由大西瓜(西经)和小冬瓜(东经)组成(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13完成教师自编题目:1、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160E,大部分在东半球的有亚洲、欧洲、非洲,大部分在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南美洲。2、北京(116E)位于东半球。3、出一些经度让学生判断所属的东西半球:0度经线;180度经线;东经15度;东经165度;西经15度;西经30度。
六、利用经纬网定位 (过渡)2011年第9号台风,于7月28日14时,在菲律宾东的太平洋洋面生成,位于11.7°N,135°E。怎么确定这个位置的。(说明) 可以像在电影院找座位一样,利用经线和纬线(经纬网)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学生练习) 在图上找北京(116 E、40 N)、伦敦(0 、51 N)、纽约(41 N、74 W)及课本P8活动3 学生讨论在自己的地球仪上定位
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地轴和两极四、纬线和纬度五、经线和经度六、利用经纬网定位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1.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 )A.我们的家庭 B.我们的家乡C.我们的祖国 D.整个地球2.你所认识到的地球形状是( )A.如棋盘似的正方体B.如倒扣的盘子C.是一个球体D.是一个半球体3.进行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C.郑和 D.库克4.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C.极点 D.经线和纬线5.关于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B.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C.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D.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二、读图题1.请在图1-1的方框内填出一组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2.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1-3中相应的横线上。A.地轴 B.经线 C.北极 D.赤道 E.南极F.北回归线 G.南回归线 H.北极圈 I.南极圈3.根据图1-4中两幅经纬网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点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_。(3)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填图册相应内容,需要老师做一些指导,有难度
教后记
图1-3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