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戴村片八年级学习能力阶段性测试
语文学科试题卷
考试时间:110 满分:120 2015年10月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间(jiān)歇 差(chāi)使 日薄(bó)西山
B. 绮(qǐ)丽 殷(yīn)红 转弯抹(mò)角
C. 藩(fān)篱 匀称 (chèng) 锐不可当(dāng)
D. 迫(pǎi)击炮 强(qiǎng)迫 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寒噤 箱箧 富丽堂皇 高屋建瓴
B. 韵律 琐屑 张慌失措 井然有序
C. 狼藉 孤孀 物竟天择 因地制宜
D. 取缔 瓦砾 识文短字 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王东起晚了,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B. 王华尽管学习成绩不突出,但他的责任心较强,力气又大,张老师便因材施教让他做了班里的劳动委员。
C. 发现身上的钱包不翼而飞,老王环视四周.他不慌不忙无动于衷地扑向小偷。
D.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阿长与<山海经> 》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作者对她的感情不置可否,因为她不但是个文盲说人长短而且还愚昧迷信。
B.《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选自《陶渊明集》。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C. 《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本文塑造了一个传奇的英雄人物老头子,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蜡烛》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动员大会上,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治堵”新招,严处8类严重影响交通的违法行为。
B. 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链的成熟,都能很好地执行一些手机的基本功用,满足用户的需求。
C.小米在正确的地方发力,获得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处理器,不仅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而且提高了产品技术水平。
D.听了几位校友激情澎湃的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
(1)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
杭州市《护河小卫士水质监测站》的同学们开展了对新塘河新绿苑的水质监测活动。在河道养护工人的指导下,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选定生态实验区,种植了鸢尾、芦竹、香菇草等水生植物,鲫鱼、泥鳅、螺丝等水生动物放养了,添加了硝化菌等水中微生物。同学们通过自然生态的方式来净化水质,从数据的变化中,观看水生动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效果。
文中有一处标点和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你对同学们开展的水质监测活动有什么看法?(2分)
8.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活动任务。(6分,每小题2分)
(1)下面是同学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认为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 ▲ (只填序号)理由: ▲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材料概括出我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主要特点。(2分)
浙江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6.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方式。(2分)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一)母亲的诗
(1)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2)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3)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4)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5)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6)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7)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8)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9)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10)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9.文章写了母亲关心爱护“我”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10.第(7)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1.第(10)自然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此句的深刻含义。(4分)
1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材料分析。(4分)
(二)青春的沼泽打马走过
(1)私自从学校回家“静养”已经两天了,我窝在床上不吃不喝,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这样度过。我如同深陷沼泽,不能自拔。
(2)这个时候,父亲回来了。一屋子的恐慌,如阳光打过的尘埃,亮出光芒,金灿灿的,有些刺眼。此刻,我不知道是那光亮在跳,还是我的心在跳,突突突抖个不停。
(3)“苏小乐,你怎么啦?”父亲问道。我缩在墙角,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父亲脾气暴,我怕他第一句话就在空气中擦出火花来。看来,父亲暂时并没有爆发的迹象。我这样想着,一低头,看见了父亲的鞋。父亲刚从工地穿回来的帆布鞋,鞋帮上开了口,像咧着的嘴,朝我笑,怪怪的。
(4)“接到你们班主任的电话时,爸在脚手架上,吓了一跳。爸也不知道你怎么了,这不,一宿没睡,一大早就坐火车赶回来了。”父亲脸色黑黄黑黄的,双眼布满血丝,憔悴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忧虑。他一边说,一边脱去外套。外套里边,是一件蓝秋衣,秋衣里子上,有一个布兜,是母亲特意为他缝制的。布兜鼓鼓的,他一点一点地开始拆线。父亲一贯谨慎,每次打工挣的钱,都要藏在这个布兜里,缝上,带回来。
(5)“你在学校到底怎么了?”父亲又一次问道。他低下头,咬断了一根线头,里边一沓钱露了出来,簇新簇新的,硌得我眼生疼。我突然哽咽了一下,想哭。
(6)“你不该是闯祸了吧?你已经大了,该懂事了。”父亲说完后,叹了一口气,走下炕,把钱藏在米柜里,又坐回炕上。好半天,盯着我看,我低着头,不说一句话。
(7)“我——”吞吞吐吐了半天,我还是没有勇气说出来。我知道,如果我说出原委,父亲非把我揍扁不可。记得小时候,有一次逃课上山去疯玩,被父亲发现。回到家,早已等在院子里的父亲,眼睛血红血红的,手里操着一根棍子,追着我便打。那次难忘的记忆一直留到现在。
(8)是的,在学习上,父亲的管教从来都很严。
(9)我心里忐忑着,酝酿的话都快到嘴边了,父亲突然开了口:“这次回来,爸是请假的。爸知道挣钱很重要,但是,我必须回来。爸这一辈子,没明白多少事理,但爸知道,最紧要的事耽误不得。”
(10)我平生第一次觉得,坐在我对面的,不像是父亲,更像是朋友。因为他的话,平静,持重,像是和我商量,语气中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尊重。恍惚间,我好像突然长大成人了,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是的,我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父亲。
(11)“儿啊,至于你到底做了什么,你不愿说,爸也就不问了。明天我得赶回工地。你要记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误了最重要的事情。你大了,爸相信你,你会懂的。”说完这些后,父亲就出门了。屋内,只剩下无边的宁静,以及,呆坐在炕角的我。
(12)第二天,我回到学校,那张关于我考试作弊的通报批评还在教学楼前面贴着。风,刮破了一角,像是为我的青春做了一个深沉的标记。我长舒了一口气,勇敢地昂起头,自信地踏上教学楼宽大的台阶,一阶一阶向上走。“苏小乐,你回来了!”一个同学看见我,远远地喊了一声,我特阳光地回了他一句。然后,步入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脸的安静。
(13)快高考了,我明白,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了。我更明白,如果没有父亲的鞭策鼓励,也许我还深陷在青春的沼泽里不能自拔。(选自新浪网,作者马德,有删改)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私自从学校回家“静养”已经两天了。
(2)恍惚间,我好像突然长大成人了,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
14. 本文叙述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请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我”的心理变化。
(5分)
15.第(7)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哪些作用?(4分)
16.本文标题《青春的沼泽打马走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道题。
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拖捶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 )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ú )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 ),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则加鞭捶焉(它 ) B.山之果,公所树与( 种 )
C.狙公卒馁而死( 死 ) D.众狙皆寤(觉悟 )
1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可以为师矣
B.必部分众狙于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C.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具答之
D.皆得而取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19.翻译(4分)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三、这个故事讽刺的是哪类人?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4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⑴天山:指祁连(匈奴呼天为“祁连”)山。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首联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2分)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赏析此联,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3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有这么一个故事: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不久,有位记者来采访他的母亲。记者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请以“同样自豪”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之外的文体,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15学年第一学期戴村片八年级学习能力阶段性测试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D 2. A 3. B 4. A 5. A 6. 略
7.(1)书名号改为引号;“鲫鱼、泥鳅、螺丝等水生动物放养了”改为“放养了鲫鱼、泥鳅、螺蛳等水生动物”;“观看”改为“观测”。
(2)同学们具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意思符合即可)
8.(1)选③更贴切。因为它扣紧主题,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此次活动的内容。
(2)示例:①很多的留守儿童有抑郁情绪;② 解决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3)示例:①举办“我与留守儿童心连心”演讲比赛;②开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③评选自立自强优秀留守儿童。
9. ①儿时送我上学时给我讲有关季节的故事,让我不畏严寒 ②当我遭遇挫折时鼓励我。
10. 比喻,表示母亲的话给了我无限温暖与宽慰,让我又树立起了奋斗的信心。
11. 景物描写,衬托我未找到工作回到乡下的灰暗心情。
12. 对儿女有着深深的爱,语言细腻温柔,擅于运用诗歌鼓励孩子。材料略。
13. (1)静养:原指安静地休养,文中指心理上的调整,即逃避、躲避。
(2)发芽:原指植物开始萌发出芽、叶来,文中指生发、涌起、激荡。
14. “我”的心理变化:如同深陷沼泽不能自拔---吓得战战兢兢,心抖个不停---愧疚得想哭,没有勇气说出事情的原委---觉得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幡然醒悟---充满信心,走出迷茫。
15.插叙 作用:(1)说明在学习上父亲的管教从来都很严;(2)照应上文提到的“父亲脾气暴”;(3)说明“我”“惶恐”的原因;(4)与父亲这次回来对“我”的宽容态度形成对比。
16.比喻。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我”在父亲的鞭策鼓励下,正视错误,告别迷茫,最后对未来充满信心。
17.A 18. B D
19 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
19. 讽刺统治阶级。不讲道德和法制,只靠权术奴役他人为所欲为者,结果必然是狙公的下场;被奴役的群众一旦觉悟,就会揭竿而起推翻奴役他们的人。
21.(1)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描绘出了边塞环境艰苦、恶劣。
(2)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参考译文】
楚人养狙
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有的猴子不给,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害怕他,不敢有违。有一天,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干活呢?”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互相拉着进入树林,不再回来。狙公终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他们,使之明白,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