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提示: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古人谈读书出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本课选取了三个经典的古文片段,介绍了《论语》中古圣人读书方法及态度、朱熹的“三到读书法”、曾国藩谈读书,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及态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学习者分析 提示: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此外,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关键词的方法,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
学习目标确定 提示: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认识并会写“恒、窥、皆、缺”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学习重点难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学习评价设计 提示: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指导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d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 一、揭题,了解文体 1.复习小古文: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都是爱读书之人,学校也历 来重视培养同学们的读书兴趣,在刚刚过去的读书月,我们就吟诵了很多很多经典美文,我们一起来吟诵。 2.你们看,这几篇和我们平时学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3.像这样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这样的文言我们在园地中经常读到,比如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关于勤俭节约的名句(课件看一下) 4.揭题:今天,我们正式学习文言文,这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题目就是——《古人谈读书》。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三则,看看曾国藩是怎么谈读书的。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齐读园地中的经典文言名言。 说说和我们平时学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3.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联系学生的学习旧知,通过复习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中关于勤俭节约的名句,唤起学生对文言的一点学习记忆。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文言语言上的一些不同,从而较好地引出课题。环节二:教师活动2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07页,大声读三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不过读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也需要读出节奏来。要读出节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课文读明白。学生活动2 大声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认真聆听同学朗读,纠正读音。 全体正确、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活动意图说明 读准字音环节,关注多音字的字音,落实判断字音的方法。读通语句环节,关注对“听”的要求,落实边听边画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文言文,体现了读书训练的梯度。环节三:教师活动3 三、理解大致意思,读出节奏 (一)学习活动一 1.有什么方法读懂文言文?板贴:借助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 2.出示学习活动一,出示课件,指名读。 3.交流: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读书的时候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 (2)小结:刚才有同学说到,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说得很对。 4.出示课件第一句。 这就是作者曾国藩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1)刚才大家借助注释读过了,谁来说说,这句话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2)追问:你这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志、识、恒) 是的,文言文也不难,有很多字和我们现在的意思是相通的。 (3)这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字“盖”,你知道它在文言文中表示什么意思吗? 对,古文中有很多字和我们现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4)理解了这句话,我想你们肯定知道该怎么读,怎么停顿了? 拿起铅笔,画一画节奏线,你觉得该怎么读? 你来读。出示节奏线,校对。 (5)创设情境朗读: 曾国藩对着孩子循循善诱地说——当孩子不认真的时候,他严厉地说—— 曾国藩认为:凡是读书,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是哪三者呢? 为什么缺一不可 我们来梳理一下。 (二)学习活动二 出示要求,指名读。 1.小组合作交流、记录: 老师巡查指导: 1.四人小组上台,实物展台投影汇报: A生1汇报原因,板贴三大句原因。 B生2汇报意思。 补充:其他小组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修改:台上,我修改。有错误的也请你们修改! 3.看板书,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句话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4.那不同之处呢? (1)“者”(2)一三两句都有一个“断”:选字义。 怎么断句了?在书上画一画。出示节奏线,校对,修改。 (3)朗读: 指名读,齐读。 加“断”:第二句中没有“断”,加在哪个位置呢? 再出示后半句“不敢以一得自足”,改写。(有识则断不敢以一得自足)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怎么读,画好节奏线。校对,一起读。 5.作者在写有识的时候,写得非常具体,还举了两个例子,用两个典故写了没有见识的害处。 (1)你了解这两个典故吗? “井蛙窥天”就是坐井观天,谁来简单说说看。(青蛙看见的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2)谁听说过河伯观海的故事吗?出现音频。 (3)河伯观海,井蛙窥天是两个典故,有什么共同点?(目光短浅、见识狭窄。像这样的,皆无识者) (4)这里藏着两个成语。(河伯观海,井蛙窥天)一起读一读。 同学们,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窥天,皆无识者。什么意思,像观海的河伯,像窥天的井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5)理解了,那你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吗?指名读。出现节奏线。 (6)把整个写“有识的”连起来读一读。 (三)小结,说体会 1.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有窍门的,他先写了自己的什么——观点(板书:观点),接着写——原因(板书:原因),最后做了一个——总结(板书:总结)。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整篇文章。 3.看着板书,谁能完整地把曾国藩的观点说给大家听—— 竖着说;可以横着说一说,要有理有据,把原因说上。 是的,此三者缺一不可,板书:缺一不可。 你们看,文言文的语言简练,表达的意义却很丰富,这就是它言简义丰的特点。 4.同学们,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指名说。 (四)拓展延伸 1.简介曾国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作者。 2.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子女也颇有建树。 3.我们今天学的内容选自《曾国藩家书》。学生活动3 回忆之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思考交流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读书的时候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 在书上勾画。 说说第一句话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 聆听和补充同学的理解: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圈出来。 说一说“盖”的意思,了解古文中有很多字和我们现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自己试着读一读停顿,拿出铅笔试着画一画节奏线。 校对节奏,自行修改一下。 和老师配合朗读练习。 (孩子站在讲台前,面向大屏幕) 生1汇报: 我们小组认为“此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因是: 生2汇报: 我们认为“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的意思是: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是: 其他小组补充意见或建议? 有错误的同学请修改! 生3展示朗读。 请其他同学出出主意。再读一遍。 观察并说一说三句的相似之处。 给“断”选字义。 理解后在书上画一画节奏线。 校对,修改。 个别读,齐读。 读一读,画一画节奏线。 校对好,一起读。 说一说两个典故。 听音频《河伯观海》的故事。 说一说《河伯观海》和《井底窥天》的共同点。 积累成语:河伯观海、井底窥天。 读一读这句话。 画好节奏线。 连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连起来读一读整篇文章。 根据老师提示试着背一背课文。 根据板书,横着说,竖着说。 说一说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认识曾国藩。 拓展阅读《曾国藩家书》。活动意图说明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探讨曾国藩谈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学生 发现、汇报、总结,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在学生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读好节奏,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板书设计 提示: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25.古人谈读书(三) 观点 原因 总结 文言文 有志向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借助注释 有见识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缺一不可 借助工具书 有恒心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联系上下文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提示: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1.书写本课的生字。 2.作业本p102(4) 3.读一读,背一背这篇文章。 4.推荐阅读《曾国藩家书》。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提示: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很快地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更好地开展学习,提升课堂效果。
教学反思与改进 提示: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中,有以下收获: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孩子方法。 我设计以读为主,整节课在读书,诵读,译读,悟读,背读。重点讲解第一部分,通过诵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译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悟读,解疑释惑,体会道理;背读复述故事,熟读成诵四步法,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第二部分放手让孩子们按照方法学习,由扶到放。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2.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本课的文言文不是太难理解,只要结合注释,学生大都能读懂大意。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抓重点词句的方式,理解课文的含义,教师简单的引导,效果不错。 3.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再搜集其他古人读书的故事,学习学习。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课堂时间有些拖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