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钓鱼玩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
(2)知道磁铁能吸引用铁、镍一类物质制成的物品。
(3)知道磁铁两端磁力最大。
2、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制订计划,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
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得出结论,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
的结论。
(4)表达交流,能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3、科学态度:
(1)探究兴趣,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
兴趣。
(2)追求创新,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
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3)合作分享,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
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重难点分析】
1、制订计划,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
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能设计单一变量的探究方案。
2、得出结论,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
结论。
【教学准备】
1、学生探究活动材料。
2、板书。
3、PPT和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1、学生操作钓鱼游戏。
2、学生分享钓鱼游戏的做法和发现。
3、教师点评。最后引出“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
4、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趣的钓鱼玩具”。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新课。)
5、关于磁力,你知道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 1: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1、指着副板书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出示多种材料。
2、猜想: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分享猜想情况。
3、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4、进行实验,搜集证据。
5、处理信息 —— 分析各小组数据
6、得出结论:磁铁能吸引用铁、镍一类物质制成的物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处理信息、得出结
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活动 2:哪里磁力大?
1、猜一猜,哪里磁力大?
条形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情况是( )
A 6 个位置一样大
B 中间大,两端小
C 中间小,两端大
D 其它
2、展示猜想情况。
3、介绍实验方法。
4、学生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学生使用 MGA 数据采集器和磁力传感器测量不同
部位的磁力大小。
5、小结。磁铁两端磁力大,越往中间,磁力越小。
四、总结(选一选)
1、磁铁能吸引什么( )
A铜
B木块
C铁、镍品
2、一块条形磁铁,最大磁力位置是( )
A两端
B中间
教学反思-有趣的钓鱼玩具
一、教学指导思想
1. 智慧教育。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使学生智
慧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过程。
2. 互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云计算等技术,在传统班级课堂中建立
课堂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协商讨论、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渠道。学生
则以小组形式在评价激励机制下有效完成共同学习任务,合作互助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有趣的钓鱼玩具”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磁铁玩具”中的第 1
课。本单元始终以玩具作为线索编排课时,本课作为单元的第 1 课,利用磁铁
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发现鱼竿的奥秘,学生初步发现磁铁的作用。接着
通过观察,总结特点, 探究“身边什么样的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学生进行
实验并分析现象,发现规律。“磁铁能不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类物品”活动引
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渗透先设计后探究操作的科学方法,从而知道磁铁能吸
引铁、镍等材料。通过测量条形磁铁不同位置的磁力大小,知道条形磁铁磁力两
端大中间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合作,愿意倾听和交流,思考隔着纸片能否
吸引含铁、镍的物品,萌发探究欲望。
三、教学对象
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大多知道磁铁能吸铁。但他们对磁铁的其他性质
并不了解。通过分析磁铁玩具的奥秘来了解磁铁的性质,有助激发学生探究的热
情,从而使他们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四、适用学科内容
小学科学“有趣的钓鱼玩具”
五、适用环境
智慧教育环境需要有平板电脑,能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教室教室环境内需
要有强大的无线网络,确保教学资料以及数据的实时传输成功。
六、使用的技术工具
forclass 智慧课堂测评工具
七、应用策略
1、基于智能反馈分析学情。
在教师介绍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橡皮擦、塑料块、铁夹子(含铁)、布料、
回形针(镀镍)、一元硬币(含铁、镍)、螺丝钉(含铁)、小木块、铜钥匙)
后,学生进行了“猜一猜: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猜测可以被磁铁吸引选
“A是”,猜测不可以被磁铁吸引选“B否”。
根据数据可见,1橡皮擦有 34位同学猜测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0位同学
猜测可以被磁铁吸引。2塑料块有 35位同学猜测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1位同
学猜测可以被磁铁吸引。大部分同学的观点一致。
3铁夹子(含铁)有 39位同学猜测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0位同学猜测不可
以被磁铁吸引。4布料有 39位同学猜测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0位同学猜测可
以被磁铁吸引。大部分同学的观点一致。
5回形针(镀镍)有 5位同学猜测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35位同学猜测可
以被磁铁吸引。6一元硬币(含铁、镍)有 7位同学猜测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33位同学猜测可以被磁铁吸引。大部分同学的观点一致,一部分同学观点不一
致。
7螺丝钉(含铁)有 1位同学猜测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39位同学猜测可
以被磁铁吸引。8小木块有 0位同学猜测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40位同学猜测
可以被磁铁吸引。大部分同学的观点一致。9铜钥匙有 13位同学猜测不可以被
磁铁吸引,有 27位同学猜测可以被磁铁吸引。大部分同学观点不一致,需重点
留意。
在“猜一猜:条形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情况”时,设计了选择题:
条形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情况是( )
A 6个位置一样大
B 中间大,两端小
C 中间小,两端大
D 其它
根据数据可见,有 12位同学选择“A 6个位置一样大”,有 7位同学选择
“B 中间大,两端小”,有 22位同学选择“C 中间小,两端大”,有 1位同学
选择“D 其它”。可以看到学生对于“条形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情况”有不
同的看法。大部分同学的猜测和事实一致:有 22位同学选择“C 中间小,两端
大”。
下课前,进行了简单测试,
1、磁铁能吸引什么( )
A铜
B木块
C铁、镍品
2、一块条形磁铁,最大磁力位置是( )
A两端
B中间
第 1题“磁铁能吸引什么”,39位同学正确,0位同学错误。
第 2题“一块条形磁铁,最大磁力位置是”,34位同学正确,1位同学错误。
后来和 17号同学进行了交流,是操作时点错了。
2、基于数据进行个别化指导。
猜测完成后,进行实验和记录环节。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在平板上记录。
可以被磁铁吸引选“A是”,不可以被磁铁吸引选“B否”。
根据数据可见,1橡皮擦有 34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0位同学
选择可以被磁铁吸引,全部正确。2塑料块有 33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有 0位同学选择可以被磁铁吸引,全部正确。
3铁夹子(含铁)有 2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错误;有 31位同学
选择可以被磁铁吸引,正确。通过功能模块使用数据等生成的智能反馈,发现是
38号和 16号 2位同学选择了 3铁夹子(含铁)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分析原因:
可能是没进行实验就做出选择。
也可能是在平板上操作时点错。
实施个别化指导:
请 38号和 16号 2位同学到讲台,提供磁铁和铁夹子再做一遍实验:观察磁铁
是否可以吸引铁夹子。实验后 38号和 16号 2位同学都告诉我磁铁是可以吸引铁
夹子的,之前是在平板上操作时点错了。
4布料有 33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有 0位同学选择可以被磁铁吸
引。全部正确。
5回形针(镀镍)有 2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错误;有 31位同学
选择可以被磁铁吸引,正确。通过功能模块使用数据等生成的智能反馈,发现是
18号和 12号 2位同学选择了回形针(镀镍)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分析原因:
可能是没进行实验就做出选择。
也可能是在平板上操作时点错。
实施个别化指导:
请 18号和 12号 2位同学到讲台,提供磁铁和回形针再做一遍实验:观察磁
铁是否可以吸引回形针。实验后 18号和 12号 2位同学都告诉我磁铁是可以吸引
回形针的。
6一元硬币(含铁、镍)有 4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错误;有 29
位同学选择可以被磁铁吸引,正确。通过功能模块使用数据等生成的智能反馈,
发现是 35号、36号、26号、16号 4位同学选择了一元硬币(含铁、镍)不可
以被磁铁吸引。
分析原因:
可能是没进行实验就做出选择。
也可能是在平板上操作时点错。
实施个别化指导:
请 35号、36号、26号、16号 4位同学到讲台,提供磁铁和一元硬币(含铁、
镍)再做一遍实验:观察磁铁是否可以吸引一元硬币(含铁、镍)。实验后 35
号、36号、26号、16号 4位同学都告诉我磁铁是可以吸引一元硬币(含铁、镍)
的。
7螺丝钉(含铁)有 2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错误;有 31位同学
选择可以被磁铁吸引,正确。通过功能模块使用数据等生成的智能反馈,发现是
34号和 36号 2位同学选择了螺丝钉(含铁)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分析原因:
可能是没进行实验就做出选择。
也可能是在平板上操作时点错。
实施个别化指导:
请 34号和 36号 2位同学到讲台,提供磁铁和螺丝钉(含铁)再做一遍实验:
观察磁铁是否可以吸引螺丝钉(含铁)。实验后 34号和 36号 2位同学都告诉我
磁铁是可以吸引螺丝钉(含铁)的。
8小木块有 32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正确;有 1位同学选择可以
被磁铁吸引,错误。通过功能模块使用数据等生成的智能反馈,发现是 26号同
学选择了小木块可以被磁铁吸引。
分析原因:
可能是没进行实验就做出选择。
也可能是在平板上操作时点错。
实施个别化指导:
请 26号同学到讲台,提供磁铁和小木块再做一遍实验:观察磁铁是否可以吸
引小木块。实验后 34号和 36号 2位同学都告诉我磁铁不吸引小木块的。
9铜钥匙有 25位同学选择不可以被磁铁吸引,正确;有 7位同学选择可以
被磁铁吸引,错误。通过功能模块使用数据等生成的智能反馈,发现是 43号、
34号、32号、26号、18号、15号、2号 7位同学选择铜钥匙可以被磁铁吸引。
分析原因:
可能是没有实验就进行选择。
也可能是在平板上操作时点错。
实施个别化指导:
请 43号、34号、32号、26号、18号、15号、2号 7位同学注意,老师用磁
铁和铜钥匙再做一遍实验:观察磁铁是否可以吸引铜钥匙。
下课前,进行了简单测试,
1、磁铁能吸引什么( )
A铜
B木块
C铁、镍品
2、一块条形磁铁,最大磁力位置是( )
A两端
B中间
第 1题“磁铁能吸引什么”,39位同学正确,0位同学错误。
第 2题“一块条形磁铁,最大磁力位置是”,34位同学正确,1位同学错误。
后来和 17号同学进行了交流,是操作时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