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动物儿歌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动物儿歌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0: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识字5 动物儿歌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2.会写“间、迷”等7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使用视觉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播放关于昆虫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识别昆虫。 利用视频资料提供实际的昆虫图像和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种类和特点。 3. 揭题并导入新课。 在学生对昆虫有了初步认识后,正式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1. 观察和欣赏插图。 通过观察插图,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同时对图中的场景和小动物进行描述和讨论。 2. 观看昆虫视频,说出视频中昆虫的名称。 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和记忆不同昆虫的名称,练习观察力和记忆力。 3. 听取教师揭题,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即将学习的主题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学生看课文插图,听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利用插图和范读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内容的直观理解。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12个要求会认的字,并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教师正音。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拼音辅助确保生字读音的准确性,并由教师进行正音。 3. 指导认识生字。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包括指名读、抢读、交流记忆方法、游戏等。 4. 教学生字“网”。 结合生活实际和字理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网”字。 5. 教学生字“藏”。 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复杂的“藏”字,并结合游戏经验加深理解。 6. 生字组词。 通过组词活动巩固生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1. 看课文插图,听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自主学习生字的发音,通过拼音工具自我校正。 3. 参与生字的认识活动。 通过指名读、抢读等方式积极参与生字的学习,通过交流和游戏等活动加深记忆。 4. 学习和理解“网”字。 通过观察和绘画蜘蛛网,理解“网”字的象形特点。 5. 学习和记忆“藏”字。 通过儿歌和游戏经验,记忆复杂的“藏”字。 6. 参与生字组词活动。 通过组词活动,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 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的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并注意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通过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结构及笔画定位。 2. 讲解字的书写重点,学生书空。 详细解释每个字的笔顺和结构特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模仿书写动作。 3. 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再分小组交流书写作品,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习成果,并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学习。 4. 投影展示学生推荐的优秀书写作品,师生交流:哪些笔画写得好,好在哪里? 通过公开展示和讨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并学习他人的书写优点。 5. 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读读写写。 通过组词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学汉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观察田字格中展示的汉字,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位置。 通过观察和分析,对汉字的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听教师讲解书写重点,并进行书空练习。 通过模仿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习正确的书写方法。 3. 进行描红和临摹练习,参与小组交流和评价。 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提高书写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观看投影展示的优秀作品,参与师生交流。 通过观察优秀作品和参与讨论,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书写作品。 5. 使用新学的字和熟悉的字组成词语,进行读写练习。 通过组词和读写活动,加强记忆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交流收获,作业设计 1. 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的学习体验和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 2. 指导学生进行同桌互听写活动。 通过互相听写和纠正,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3. 布置本课对应训练的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 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来认识新字。 2. 与同桌进行互听写活动。 学生轮流听写由7个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相互检查和纠正错误,加深对词语的记忆。 3. 完成课后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2.理解儿歌,自编儿歌,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认一认: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开火车读和齐读,以此复习生字。 教师组织“我说你找”游戏,随机说出一个字,学生需在卡片中找到并举起该字,然后准确读出,竞赛谁的反应最快。 2. 说一说: 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愿意与小动物成为朋友,并询问他们最喜欢哪种动物。 教师指名学生手持词卡,带领全班同学读三遍,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该动物。 1. 认一认: 学生参与开火车读和齐读,通过集体和个人朗读的方式复习生字。 学生在“我说你找”游戏中积极寻找并读出生字,锻炼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2. 说一说: 学生表达自己想要与小动物成为朋友的愿望,并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简单介绍,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再读儿歌,积累语言 1. 准备并出示带拼音的儿歌,邀请学生自由读。 2. 指导学生依据儿歌的结构规律——“谁”“在哪里”“干什么”,划分朗读节奏。 3. 出示相关词语,如“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等,并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变化和动作描写情景。 4. 组织多形式的朗读练习,包括指名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以及拍手打节拍等方式。 5. 与学生进行师生对读练习,通过问答的方式读出节奏和重音,并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参与到合作朗读中来。 6. 指导学生对比朗读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儿歌语言的趣味性。 7. 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读,展示他们的朗读技巧。 8. 拓展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与“蜻蜓展翅”类似的词语及其联想。 1. 自由朗读带拼音的儿歌,并观察讨论儿歌的构成规律。 2. 根据教师的指导,划分朗读节奏,并与同桌互相练习,感受儿歌的节奏感。 3. 听教师指导,注意朗读时词语的停顿变化,并想象动作描写的情景,配合做出相应的动作。 4. 参与多形式的朗读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5. 与教师一起进行师生对读和角色互换练习,锻炼语言理解和应答能力。 6. 对比朗读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儿歌语言的趣味性。 7. 上台表演读儿歌,展示学习成果。 8. 参与拓展讨论,分享类似“蜻蜓展翅”这样的词语及其联想。
三、课文研读,自编儿歌 1. 准备并出示儿歌的句子及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及其活动。 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模拟动作、展开想象。 交流生活中观察到的相应动物行为,解释其生活习性。 2. 再次出示新的句子和相关图片,重复上述过程,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行为。 指导学生通过画线的方式找到动物名称,并描述它们的行为。 解释“造宫殿”等生动表达,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勤劳和自然作用。 观察蚂蚁的图片,讨论蚂蚁的特性和精神。 3. 出示最后一组句子和图片,继续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标记出动物名称,并描述它们的活动。 交流讨论中了解蝌蚪和蜘蛛的习性,并进行拓展。 4. 结合儿歌内容,组织连线和朗读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解。 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儿歌,使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记忆。 5. 出示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自编儿歌。 分小组合作创作,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表彰。 1. 观察并描述儿歌中的动物及其活动,同时进行动作模拟和想象。 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相关动物行为,理解其生活习性。 2.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画线找到动物名称,并描述其行为。 理解“造宫殿”等表达,感受动物的勤劳。 观察蚂蚁的图片,讨论其特性和团结精神。 3. 标记出新句子中的动物名称,并描述它们的活动。 交流讨论中了解蝌蚪和蜘蛛的习性,并进行拓展。 4. 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连线和朗读,熟读并背诵儿歌。 使用不同方法帮助记忆,如结合图片背诵、定位填空背诵、同桌互问互答。 5. 观察新图片,模仿“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分小组合作编儿歌。 全班汇报交流,展示自己创作的儿歌。 参与评选优秀作品,争取获得“优秀小诗人”的称号。
四、实践活动,作业设计 1. 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儿歌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学生通过动作模拟、图片观察、小组合作编儿歌等活动的学习体验。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受,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且容易接触到的小动物,如蚂蚁、蜘蛛、知了、麻雀等。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探讨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布置任务,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小动物生活习性讲述给家人和同学听,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3. 分发并解释本课对应的训练材料,确保学生理解练习的目的。 监督学生完成练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 参与课堂小结,回顾学习的儿歌和动物的生活习性。 主动分享个人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 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行为和习性。 在安全的环境下,尽可能多地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将观察到的信息告诉家人和同学,通过倾听与交流加深对小动物习性的认识。 3. 领取并仔细阅读本课的训练材料,理解练习要求。 独立或在小组内完成指定练习,如有疑问向教师求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重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朗读、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识字,在快乐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本课12个生字中有6个是虫字旁的字。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归类,接着通过看图识字,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些形声字的特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牢牢记住了字音、字形。习得方法之后,学生又发现了“迷、造、运”等字的识记方法,这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本首儿歌有节奏,有韵律,每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师生问答、生生问答的形式来对读,让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编儿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