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天地】那些诗意的心向往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开场白:追梦逐美节目,我是主持人包老师,为探索古人求美之旅,节目中,学生可以扮演任意角色,如陶渊明、柳宗元、魏学洢或苏东坡、君子、伊人追求者,作为本节目的嘉宾。
一、美之所在
(一)有请嘉宾上台发言,你追求的美好是什么?
格式:我是_____________,我追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我是陶渊明,我会追求一个安宁祥和,衣食富足的和谐社会。
生答: 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内心的平静和景色的美好。
魏学洢:对工艺品的赞美之情。
伊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请嘉宾根据文段,后台准备30s,一会进行30s的自述,讲一讲,你追求的美好美在哪里?
(美好社会)《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美好风景)《小石潭记》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美好爱情)《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示例:我是陶渊明,我追求的桃花源美在:桃园生活美在井然有序的生活,文中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排排房屋排列整齐,井然有序。
1.我是陶渊明,我追求的桃花源美在:
预设:
①土地、良田、美池、桑竹:桑竹:除了风景优美,也可以指生活富足
②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生活井然有序、安定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幸福祥和风景美:青葱的竹林、高大的桑树,波光粼粼的池塘。
总结:衣食住行都富足,联系到外面的世界-战乱、民不聊生。
2.我是柳宗元,我追求的石潭美景美在:
预设:
①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A.灵巧自由,其实也是柳宗元的对自由的向往;
B.动静结合的手法。
C.让学生读,发现学生重读“乐”,让学生读出灵巧的感觉,读得好让全班学着读一遍。
D.谈终于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引出对水的描写。
鱼-明明常用条、尾,但却用头,写出鱼的肥大,在水中畅快地游动。让学生读“佁然不动......乐”读出快活、灵巧。仿佛真的看到鱼“佁然不动”,语气放轻,俶尔远逝。
②潭水:“如鸣佩环”、“水尤清冽”
A.水的清凉、侧面描写。
B.带出“游鱼”。
3.我是君子,我追求的淑女美在:
预设:文静美好——追问:怎么就文静美好了?
拒绝君子——矜持、自重。
总结:这样一个内外兼修的女子,一定会让人一见倾心。
4、第二部分我们来总结一下,学生读:
桃花源:
美在安稳有序的生活;
美在优美和谐的环境;
美在和乐闲适的氛围;
美在物质富足的保障;
美在淳朴热情的民风 。
二、心之所向
1、师生互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2、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美好的景物描写背后,都跳动着作者的一颗心,让我们来看看,面对幸福社会桃花源,美丽景色小石潭,作者跳动着一颗什么心?
示例桃花源:向往的心
3、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求美的过程,请从字数变化、用词炼字、词性特点、句式章法等角度对追求过程进行品析:
(ppt上呈现)
《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说如此”
《小石潭记》:“......隔篁竹,....下见小潭水”
《蒹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学生答到:
动词——让学生读,读出重音、快速急切;字数——简洁;重章叠句——反复又反复,加重情感,更显深情。
句式变化、字数变化——句子摇曳生姿,具有句式变化之美。
总结:说得特别好,寻找的目的不一样,寻找的方式也不一样。
2、(ppt上呈现,让学生读)
重章叠句,最一往情深的寻找。
动词连用,最惊喜好奇的寻找。
短句连动,最急功近利的寻找。
三、素履以往
1、那么,各位嘉宾们,你们最终追求到了自己心之所向了吗?
大家读一读,“不”字重读
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师:陶渊明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没有追求到。柳宗元是想借美丽自然景色排解内心被贬的忧闷,也没有得到解脱。关雎、蒹葭中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没有结果。
3、为什么会没有结果呢?
同学们读背景。
文段一:我是陶渊明,我生活在东晋王朝极端腐败,这里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可我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我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躬耕田野。
文段二:我是柳宗元,我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官之后,我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
4、每个人都有现实当中的困境,困这个字:中间是树,是生命,树往上长,就是努力向上的生命,可是现实,就是外面的房子,严丝密合,把他们困住了,困境,就是生命最本真的理想与向往与围困着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5、作为嘉宾,请你结合背景材料来说一说,他们的困境是什么?
生:
示例:陶渊明:想接济天下,但现实不允许
柳宗元、苏轼(陶渊明、柳宗元,苏轼的不说,但提到和《记承天寺夜游》同样被贬黄州):满腹才华,满心报国却报国无门
君子、《蒹葭》中的追求者:追求心上人也没有好结果。
师总结:
陶渊明:社会之困;
柳宗元、苏轼:仕途之困;
《关雎》《蒹葭》:情感之困。
6、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困,每个人都想突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面对困境,我们该怎么做?
(停几秒)
不急,我们先看看《蒹葭》中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评价:读出一往而深)
7、文中的角色,无论是对理想社会、对仕途、或是对心上人的追求,都是一往而深。那颗追求美的那颗心,比困境本身更有力量。
同学们,同学们,到此,我们的节目就结束了,现在,你就是你自己,看到了你明白怎么脱困了吗?
请反身而诚,自我观照,你自己为主人公,用以下格式进行造句:
无论__________(追求时的困难),我对_________所追求的美好)的追求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