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文档属性

名称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5: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叶圣陶名言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新 课 导 入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表作有随笔《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作 者 简 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背 景 链 接
张中行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很多年的交往。
叶圣陶任命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聘请张中行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张中行以在北京多年、普通话好的优势,在工作之余协助叶圣陶先生编辑多种语文读物。
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3个月后,作者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对叶圣陶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叶圣陶与张中行:亦师亦友
背 景 链 接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不久,叶圣陶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张中行对文字特别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
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背 景 链 接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明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背 景 链 接
重点字音
丁卯年( ) 躬行( ) 商酌( )草率( )
生疏( ) 恳切( )  譬如( ) 朦胧( )
累赘( ) 别扭( ) 拖沓( )妥帖( ) 
诲人不倦( )  不耻下问( ) 
颠沛流离( ) 修润( )
mǎo
gōng
zhuó
shuài
shū
kěn

méng lóng
zhui
biè

tuǒ
huì
chǐ
diān pèi
rùn
词语释义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词语释义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任务一 略读课文,知其事
略读文章,找出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略读的四个特点:
(1)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2)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3)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不能太低。
(4)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需要达到的阅读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
略读文章,找出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任务二 细品词句,识其人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 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治学严谨 。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热情、周到。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任务三 重组文本,赏其语
去掉文中作者评论性的语句,将文本进行重组,与原文对照,说说你更喜欢哪个文本及喜欢的理由。
评论性语句(议论句)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评论性语句(议论句)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评论性语句(议论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修改文章、送客、回信等事件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评论性语句(议论句)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记叙后直接抒发对叶圣陶先生的赞扬。
评论性语句(议论句)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评论性语句(议论句)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评论性语句(议论句)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苦的重心。”
以议论句结尾,提出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更能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之情。
评论性语句(议论句)
评论的作用:
一是叙述中阐发事物的意义,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二是表达作者的某些观点,放在叙事中引发读者的思考;
三是画龙点睛,进而揭示文章的主题。这些评论性的句子彰显叶圣陶先生的品格,更能表现作者对先生的敬仰和追思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任务四 聚焦首尾,悟其情
首段“双层的悲哀”怎么理解?
在旧历年的除夕,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叶圣陶先生却远离人世而去。在喧闹的环境的衬托下,这样的消息无疑会使人的哀愁倍增。
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结构上,总领全文。
(2)内容上,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本文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特别强调了写文章要“简明”的重要性。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敬佩和赞美之情。
课 堂 小 结
阅读推荐:
《怀念圣陶先生》
《负暄琐话》
课 后 延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