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之初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人之初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1: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识字8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个字。 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个字,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个字。 2.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 引入听读环节。 播放朗读音频,并引导学生聆听。 向学生提问:“听,他们在诵读什么呢?”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实施听读练习。 将朗读音频播放3遍,每遍播放后鼓励学生尝试低声跟读,以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和模仿能力。 3. 引导口语表达。 询问学生音频的第1句是什么,并由此引出课题。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正式揭示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4. 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回答和刚才的听读活动,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内容。 1. 认真聆听教师播放的朗读音频,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在音频播放的过程中,尝试跟随音频低声跟读,锻炼自己的语音语调。 3. 积极参与口语表达,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 4. 与同学们一起齐读课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他们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如“之、初、善、专、知”,并利用拼音准确朗读这些生字,确保课文阅读流畅。 2. 组织学生与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互相帮助解决阅读难题,如“专”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并互相表扬。 3. 引导学生按要求自主阅读课文,自学生字,鼓励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字形,如“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 4.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反馈,针对难点进行重点指导,如指导学生准确发音,讲解字形的记忆方法,并通过图片、加一加、字理识记法、字歌巧记和定位联想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习——羽丢半边就是‘习’;器——一只犬四张口”。 5. 组织集体多形式读记生字活动,如出示原文,学生会背诵之后,将部分字擦掉,留下要认读的字,指名再读一读韵文,边读边想生字的样子,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1. 自由朗读全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生字,如“之、初、善、专、知”,借助拼音准确朗读这些生字,确保课文阅读流畅。 2. 与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互相帮助解决阅读难题,如“专”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并互相表扬。 3. 按要求自主阅读课文,自学生字,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字形,如“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 4. 参与全班交流汇报,根据个人阅读情况,提出疑问或分享学习心得,积极参与教师指导的生字学习活动,如准确发音、字形记忆方法等。 5. 参与集体多形式读记生字活动,积极朗读和记忆生字,如出示原文,学生背诵之后,将部分字擦掉,留下要认读的字,指名再读一读韵文,边读边想生字的样子。
三、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 出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进行认读和开火车读,然后引导他们口头组词。 2.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笔顺和笔画,亲自范写并详细讲解书写要领,如“之”的横撇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平捺是主笔,要写得舒展;“相”的“木”的捺改为点, “目”的起笔在“”的一横偏上一些,横向笔画间距均匀等。 3. 组织学生跟随自己进行书空练习,掌握笔顺、笔画书写要点,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描红和临摹,同时巡视指导学生的书写过程。 1. 跟随教师指示,对出示的字进行认读、开火车读,并尝试口头组词。 2. 观察字形,学习笔顺和笔画,认真聆听教师的书写讲解,如“之”的横撇和平捺的书写要领,“相”的笔顺调整等。 3. 跟随教师进行书空练习,学习并掌握笔顺、笔画书写要点,然后进行描红和临摹,同时接受教师巡视时的个别指导。
四、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 适当回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组织同桌合作,确保学生能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读课文后的感受。 1.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与同桌合作,共同确保课文能够正确、通顺地朗读。 2. 积极参与交流,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收获以及对课文的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不”的变调规律,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进行复习环节,指名学生用7个会写字口头组词,同时让其他学生听写这些词语,并安排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和纠正。 2. 导入新课前,通过指名朗读课文和全班齐读课文来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 3. 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难点,询问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了什么内容,以及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 参与复习环节,口头组词,并听写词语,与同桌互相检查和纠正。 2. 跟随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参与全班齐读课文的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在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难点,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遇到的问题。
二、练习朗读,感受韵律 1. 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听读几遍后跟读。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性本善”和“性相近”这两组词,强调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区别,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2. 指导学生读好“不”的变调。 让学生圈出课文中含“不”字的词语,并组织同桌互读。 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解释声调变化规则。 3. 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 示范拍手读第1小节,读出节奏,让学生模仿并感受《三字经》的节奏。 组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 1. 听教师示范朗读,然后跟读,特别注意并练习“性本善”和“性相近”这两组词的发音。 2. 圈出课文中含“不”字的词语,并与同桌互相朗读,复习并实践“不”的变调规律。 3. 模仿教师拍手读第1小节,参与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活动,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
三、研读课文,感知大意 1. 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了解字词意义。 指名学生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解难理解的字词,如“习”的多种含义,并解释重难点字的意思,如“苟”、“乃”、“迁”等。 2. 带领学生理解第1小节。 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并分小组交流。 解释韵文大意,让学生对应相应的句子。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小节的主旨,并进行交流分享。 3. 指导学生理解第2小节。 指名学生阅读,分小组交流意思,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教师进行指导。 解释韵文大意,让学生对应相应的句子。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小节的主旨,并进行拓展讨论,如结合生活小故事理解句子。 鼓励学生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或俗语,进行读背积累。 4. 组织学生齐读课文。 1. 朗读全文,并尝试理解字词意义。 跟随教师指导,理解难理解的字词,如“习”的不同用法,并学习重难点字的意思。 2. 自由阅读第1小节,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根据教师的解释,对应相应的句子。 思考并分享这一小节的主旨,以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3. 阅读第2小节,与小组交流意思,全班交流汇报。 根据教师的解释,对应相应的句子。 思考这一小节的主旨,并结合生活小故事进行讨论。 积极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或俗语,进行读背积累。 4. 参与全班齐读课文的活动。
四、个性诵读,练习背诵 1. 引导学生个性诵读课文,鼓励他们学习古人的姿态和韵调。 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化的读法,如配乐读、打节奏读、两人或多人对读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与学生进行师生对读,教师读每一行的前半句,学生读每一行的后半句。 安排男生和女生按以上方法对读,以及同桌对读。 让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并鼓励他们在背会后互相展示,比较谁背得更流利、更正确。 1. 学习并尝试个性诵读课文,模仿古人的姿态和韵调。 展示个性化的读法,如配乐读、打节奏读、两人或多人对读等。 2. 参与背诵练习。 与教师进行师生对读,读每一行的后半句。 与同学进行男女生对读和同桌对读。 自由练习背诵,并在背会后与同桌互相展示,比较背诵的流利程度和正确性。
五、巩固提升,作业设计 1. 对本课时所学知识进行小结,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点评和鼓励。 1. 回家后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并分享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 在家中进行课文背诵,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思考并表达课文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理解。 2. 完成本课对应的训练任务。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的选文,文中生僻字多,学生朗读起来有一定困难。课文一开始,我便让学生反复听音频朗读,让学生感受《三字经》节奏的明快、音韵的和谐,既让学生能初步把握课文的节奏,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讲与之相关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使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