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1课时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学习目标】
1.能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各种分散系的差异,能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胶体的性质及用途。
2.通过实验活动认识胶体的重要性质,能设计实验区分溶液和胶体,发展科学探究的素养。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胶体,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感受化学的魅力。
【合作探究】
【学习情境】
早晨在公园的树林中运动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有一束束光柱产生
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汽车在大雾中行驶时车灯产生的光柱等是怎样产生的呢
任务1 认识常见的分散系
【新知生成】
一、分散系概述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 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称为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 ;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 。
二、分散系分类
【答案】分散 混合物体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大于10-7m(或大于100nm) 10-9~10-7m之间(或1~100nm之间) 小于10-9m(或小于1nm)
【核心突破】
典例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D.液态分散系中的分散质都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A项,氯化钠溶液属于溶液,是分散系,错误;B项,冰、水的化学成分都是H2O,所以“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错误;C项,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正确;D项,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透过滤纸,错误。
归纳总结
1.分散系是混合物,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2.分散质粒子大小决定了分散系性质的差异,如溶液和浊液在外观上有显著差异,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鉴别。
3.常见的胶体有烟、云、雾、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训练1 如图所示,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以对分散系进行分类。下列分散系中不属于分散系Ⅱ的是( )。
A.氢氧化铜悬浊液 B.云 C.有色玻璃 D.雾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铜悬浊液是浊液,属于分散系Ⅲ,不属于分散系Ⅱ,A项符合题意;云为胶体分散系,属于分散系Ⅱ,B项不符合题意;有色玻璃为固体溶胶,属于分散系Ⅱ,C项不符合题意;雾是胶体分散系,属于分散系Ⅱ,D项不符合题意。
任务2 探究胶体的性质
【新知生成】
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 ,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分 和溶液。
胶体的胶粒具有 ,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沉降,因此常用于净水。
【答案】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 吸附性
【核心突破】
典例2 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
B.分别用一束光照射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三种分散系的颜色均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都具有吸附性
D.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A项,胶体区别于溶液或浊液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正确;B项,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C项,FeCl3溶液为棕黄色,而Fe(OH)3胶体和Fe(OH)3浊液都为红褐色,且FeCl3溶液与盐酸不反应,只有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错误;D项,溶液、胶体、浊液均属于混合物,正确。
归纳总结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性质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直径 <10-9m 10-9~10-7m >10-7m
分散质 粒子种类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聚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聚合体
外观特征 透明、澄清 有的透明、澄清 浑浊、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静置后分散质粒子不沉淀 不稳定,静置后分散质粒子沉淀或分层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稳定,不分层 丁达尔效应 无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或沉淀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浆、油水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3.区别胶体与溶液的常用方法是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训练2 下列有关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1.0 mol·L-1NaOH溶液中可制得Fe(OH)3胶体
B.Fe(OH)3胶体带正电,FeCl3溶液呈电中性
C.两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具有相同的粒子直径
D.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将两种液体区分
【答案】D
【解析】NaOH溶液与饱和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A项错误;溶液、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Fe(OH)3胶体微粒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才能带正电,B项错误;通常情况下,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 nm)、胶体(1~100 nm)、浊液(大于100 nm),故两种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不相同,C项错误。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结合这段文字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月光通过薄雾时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C.薄雾中的微观粒子直径大约是2.5pm
D.“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薄雾的成分相同
【答案】B
【解析】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属于胶体,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C两项均错误,B项正确;“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与薄雾的成分不同,D项错误。
2.“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nm)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中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分子直径比Na+小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其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之内,大于Na+直径,能透过滤纸,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3.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在冶金厂和水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大量的烟尘,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形成油水混合物
C.清晨,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柱
D.在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答案】B
【解析】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与胶体没有直接联系。
4.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为6~9 nm,在低于-183 ℃ 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B.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碳纳米泡沫”是一种胶体
D.“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单质,A项错误;由于“碳纳米泡沫”直径为6~9 nm,因此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可形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错误;“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没有形成分散系,因此“碳纳米泡沫”不是胶体,C项错误;“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的相互转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