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课时提高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课时提高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6: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知识建构】
12 纪念白求恩
【练基础】
1.(原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时代楷模,对国家民族从来都是满腔的热忱。时代赋予他们chún cuì的心灵,昂扬的精神。我们佩服那些对技术    (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的医生,我们敬仰那些危急时刻,以身 xùn zhí的年轻战士……这个时代,鄙薄怯懦的“胆小鬼”,看不起    (拈轻怕重  避实就虚)的自私者,这个时代充满着“正能量”,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所对应的词语,给加点的词语写出所对应的拼音。
chún cuì(  )   xùn zhí(  )
热忱(  )  鄙薄(  )
(2)从语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分别填入横线的空缺处。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B.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夏完淳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
C.人总有一死,只要留得一颗赤诚的爱国忠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彩,就死得其所。
D.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3.把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正确顺序是(  )(只填序号)
  白求恩故居,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淡绿色的两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    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①我拾起几片红叶——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
②弯下腰来,火红满眼。
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
④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
4.(核心素养:道德素养)学习了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后,同学们感悟到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多少年来人们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精神。为此某校七年级(2)班举行了主题为“爱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回答问题。
(1)【表心声,诉爱国】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份崇高的爱国心,现在就请你用文字尽情地表达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吧!
(2)【评英雄,写荐言】主持人说:“各位同学,我们在历史课上读过不少爱国英雄的故事。现在请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你最敬佩的爱国英雄,并配上推荐语,向大家推荐他。”请你代表你们小组完成这一任务。
推荐英雄:林则徐
推荐语:       
(3)【追英豪,写诗句】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的爱国名士,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爱国诗篇,请你写出两句有关爱国的古诗词。(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练阅读】
阅读课文第②~④段,回答问题。
5.联系课文第②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6.简要分析课文第③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
7.赏析“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表达效果。
8.在课文第②段中,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请结合课文,简要说明理由。
【练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素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袁隆平: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李桂 肖薇薇 马延君
2021年5月22日下午5点多,袁隆平的灵车从湘雅医院开出,前往长沙杂交水稻中心,那是袁隆平生前工作的地方。这是家属的要求,希望他能最后再看看育种试验室里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服从统一分配,前往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又被分配到偏远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很快三年困难时期来临,在袁隆平的记忆里,“那时大家都吃不饱饭,一天到晚都想吃餐饱饭,有个老婆婆讲,她说我现在吃餐饱饭,让我死都愿意”。
饥饿的记忆根植在脑海里,也是从那时起,袁隆平坚定了信念,“中国人要解决吃饭问题,饭碗得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23岁的袁隆平在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作物育种之余,开始从事传统水稻品种选育。
安江农校老校门旁曾有30多亩水稻良种选育试验田。20世纪60年代初,7月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到试验田选种,一株“穗大粒多”“鹤立鸡群”的稻株引起了他的注意,稻粒数有230余粒,远超普通稻粒。袁隆平兴奋地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又将所有谷粒留作试验的种子,并于第二年播种。在他的计划里,这些种子长出的稻株,有望实现亩产上千斤的突破。
让人意外的是,同一批种子,种出的稻株却不一样:禾苗高矮不同,抽穗的时间也有先有后。袁隆平仔细数了数高矮不齐的水稻,发现两者的分离比例正好是3∶1,符合分离定律。袁隆平认定,原始稻株是天然出现的雄性不育杂交水稻,他想找到更多这样的稻株。
此后两年,每到了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科研人员都在稻田里进行杂交育种实验。在田里,人的身体上半截被太阳晒着,很热。腿在田里冷水中泡着,很凉。但袁隆平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在成千上万株稻穗里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那真的就像是大海捞针。他和团队拿着放大镜观察了14万株水稻,最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水稻。
1976年,袁隆平育成的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袁隆平的研究并没就此停止。1981年,他提出两系法育种方式。14年后,两系法技术研究成功。1997年,他又在两系法的基础上研究超级杂交稻。2021年5月,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开始测产,最终,得到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2019年,89岁的袁隆平的身体愈发差了,他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但他从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每次上医院接受检查后坚持出院。
无法停下去稻田的脚步,不肯休息的袁隆平,反复说起自己的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一人多高,我就跟我的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如果有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稻,至少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
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离开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来,举国哀悼,山河同悲。
(有删改)
9.本文主要记叙了袁隆平的哪些事例 请简要概括。
10.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有何好处 请简要分析。
11.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描写袁隆平工作艰辛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在田里,人的身体上半截被太阳晒着,很热。腿在田里冷水中泡着,很凉。但袁隆平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在成千上万株稻穗里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那真的就像是大海捞针。
12.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纯粹 殉职 rè chén bǐ bó
(2)精益求精 拈轻怕重
2.A
3.④②①③⑤
4.(1)略,言之成理即可。
(2)他一心为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他领导中国人民发起禁烟运动,取得了重大成果,他是当之无愧的爱国英雄。
(3)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练阅读
5.①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②不自吹自擂;③对同志、人民满腔热忱。
6.略。
7.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性,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8.因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变成对人民有益的人。
练能力
9.①饥饿的记忆让他坚定了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信念。②历尽艰辛,培育出杂交水稻。③研究不止,改良杂交水稻,亩产不断提高。④每次上医院接受检查后坚持出院。⑤反复说起自己的两个梦。
10.倒叙。开篇由袁隆平逝世写起,点明了袁隆平最念念不忘的是杂交水稻;设下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回忆;开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同时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1.略。
12.①赞美袁隆平毕生追求崇高理想、意志坚定、不畏艰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品质。②表达对袁隆平的崇敬与赞美之情,以及对他去世的沉痛哀悼之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