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我评估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 , ”十分相似。
(5)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峨眉山月歌》里,“ , ”传达出离乡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 , ”,芦笛声引发了戍边将士的绵绵乡愁。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5分)
夜的公园平时总是静谧的,国庆节期间却一下子人声鼎沸,热闹起来了。在花团锦cù的小广场上,大妈们的广场舞跳得正欢。装点着各色彩灯的小船,在湖水里穿梭,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到处都是兴高采烈、神采奕奕的人们穿行其中。这时的公园朝气篷勃,你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人声鼎沸( ) 花团锦cù(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修改病句。(1分)
夜的公园平时总是静谧的,国庆节期间却一下子人声鼎沸,热闹起来了。
3.童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1分)
(1)结合思维导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4分)
① ②
③ ④
(2)阅读下面有关“童谣”的短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
① 据史料记载,童谣最早见于《诗经·魏风》。② ,如古人还将其称为“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语”等。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一首首川西童谣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在深深的巷子里,③ ,在幽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然而,童谣却④ 。
(3)下面是一首名为《四季花儿歌》的童谣,请在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3分)
三月里,桃花红,桃园结义当英雄。
, , 。
八月里,桂花香,广寒宫里看吴刚。
九月里,菊花黄,东篱采菊登高忙。
腊月里,梅花开,喜鹊闹梅好运来。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盛开的君子兰
①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刚步入3月,连日来风和日丽,催开了楼下花圃里各种花。
②一日,我给阳台上的花草浇水,发现长了5年的君子兰突然冒出好几个花骨朵,它们被12片绿叶紧紧簇拥着,像襁褓中的婴儿,酣然沉睡。我好一阵兴奋,多年的辛勤培育终于要有结果了。
③当12个细小的花骨朵逐渐冲出绿叶的怀抱,把自己亮丽地展现在阳光下时,我开始数着日子,期盼着花开的那一天。5天后,6个花骨朵脱颖而出,红艳饱满。8天后,中间那个率先绽放,宛如一顶美丽的桂冠,端庄秀逸,落落大方。9天后,另外5个花骨朵相继绽开。12天后,余下的6个花骨朵全都灿烂开放,像凌波仙子,风姿绰约,亭亭玉立,把不大的阳台装点得春意盎然。
④12片绿叶簇拥着12朵花,寓意着一年12个月有着圆满的年轮,怎么不令人欣喜不已!我第一时间就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送我君子兰的张老师。
⑤5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楼下小区散步,偶见家住5楼从中学退休的张老师正在小区的花圃里侍弄10多盆君子兰。这些君子兰大都叶片细小,而且都只有五六片,好像是刚长出的幼苗,青翠欲滴。我很喜欢君子兰,它是花丛中的谦谦君子,极富灵性,且有着吉祥、幸福、美满的寓意。一友人曾赞之曰“不染浮尘贵自尊,秉厚德馨君子度”。
⑥我冒昧地向张老师索要:“张老师,能不能送我一盆君子兰,我拿回去自己种。”张老师略一沉吟,欣然答应,他把一盆有6片叶子的君子兰送给我:“要注意浇水,不要让它枯萎了。如果遇见叶斑病,一定要及时施肥,对症下药。”
⑦几年过去,君子兰叶子长到9片,其间有片叶子的根茎枯黄了,我只好剪掉。没想到几天后,又一片青绿的新叶从根系里冒出来。我高兴地继续浇水。不久,又长出两片新叶。现在共有12片叶子,每片叶子都厚实光滑,如碧玉琢成,直立似剑,一派勃勃生机。
⑧去年我外出避暑一个多月,回来后,只见君子兰的叶子焉黄,奄奄一息。我赶紧让干透的泥土浸满清水,再轻轻把清水浇洒在叶片上。过了几日,君子兰又鲜活起来,每一片叶子都郁郁青青。
⑨今年2月初,我下楼漫步,见张老师又在花圃里侍弄花草。我只看见一盆君子兰,又新增加了几盆紫罗兰。“那些君子兰怎么都不见了 ”我疑惑。张老师淡然道:“都送给我楼上楼下的邻居了。在特殊时期不能出去,在家养养花也很好,既避免了出去被感染的风险,又能居家修身养性。”
⑩我家的君子兰开花后,我找过张老师好几次,可一直没找到他。一天,我下楼遇见物业管理的陈师傅,他告诉我,张老师2月底就回贵州老家去了。他把5年前种下的最后一盆君子兰带给他年轻时支教的小学校,说今年君子兰肯定会开花,他要让孩子们在盛开的君子兰前开心快乐地学习!
我只能托春风把君子兰盛开的喜讯带到贵州大山深处的小学校:张老师,你送我的君子兰历经5年寒冬腊月、炎炎酷暑,恪守其坚韧和高洁的秉性,在这3月傲然绽放,这是报春的花啊。
(有删改)
4.文中“张老师”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4分)
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A.刚步入3月,连日来风和日丽,催开了楼下花圃里各种花。
B.现在共有12片叶子,每片叶子都厚实光滑,如碧玉琢成,直立似剑,一派勃勃生机。
(2)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6.本文题为“盛开的君子兰”,为什么多次写到“张老师” (4分)
7.“一箭兰花万首诗”,请你依据君子兰的气质特点,发挥想象,创作一首咏“兰”小诗,赠送给“张老师”。(分行写下来,不超过六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1分)
范 爱 农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尔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
“你不知道 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 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然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选自《朝花夕拾》,有删改)
8.“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请分析范爱农爱喝酒的原因。(3分)
9.“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一句中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3分)
10.根据原文概述范爱农所说的“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的原因。(3分)
1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范爱农的形象特点。(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
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②也 ”(《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公孙丑下》)
【注】①书:指《尚书》。②杵(chǔ):舂杵,捣物的棒槌。③深造:进一步学习和钻研,达到精深的境界。④资:积累。⑤原:同“源”。
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作品。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应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取二三策而已矣”的“策”指马鞭。
D.【甲】文中的“可以为师矣”是省略句,【乙】文中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是宾语后置句。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甲】【乙】两文中,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学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温故而知新( )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必有我师焉( )
(4)不舍昼夜( )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6.“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学过的知识这一观点,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 (4分)
三、写作(5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有这样一句话,它是父母饱含温情的细细叮咛;有这样一句话,它是师长严厉的批评;有这样一句话,它是名人大家令你警醒的诤言;有这样一句话,它是陌生人在不经意间令你心生感动的平凡话语……
请以“有这样一句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1)落花时节又逢君
(2)遥怜故园菊
(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2.(1)fèi 簇
(2)篷勃 蓬勃
(3)公园的夜平时总是静谧的,国庆节期间却一下子人声鼎沸,热闹起来了。
3.(1)①历史悠久 ②分布广泛 ③内容浅显 ④形式多样
(2)①童谣起源于何时 ②童谣的别称有很多 ③在青青的田野上 ④把那份纯真永远留在了他们心里
(3)六月里 荷花放 花中君子美名扬
4.热爱生活、善良(和善)、对人友善(友爱、友好)、乐于助人、有社会责任感等。
5.(1)略。
(2)承上启下,抒发感情,引出养君子兰的经历(故事)。
6.君子兰是明线,张老师的精神品质是暗线。故事因张老师送君子兰而展开。借物喻人,深化主旨,以此热情赞美张老师。
7.想象合理、体现事物特征、表达顺畅即可。
8.由于他生活中的困顿与人生中的不得志。他的衣着反映了他的寒素和困顿,而他“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又表现出他人生的不得志。
9.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当时的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10.在税关查检时,关吏在范爱农一行人的行李中翻出一双绣花弓鞋,“我”很不满,也许摇了摇头;在客车上他们又让起座来,“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座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也许又摇了摇头。范爱农看见“我”摇头,认为“我”看不起他们一群人,于是讨厌“我”。
11.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
12.C 13.C
14.(1)学过的知识
(2)以……为快乐
(3)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4)休息、停止
15.(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16.不同。前者强调“时习”,侧重于学习方法;后者强调“知新”,侧重于“温故”的作用。
17.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