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自我评估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自我评估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6:0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自我评估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读《纪念白求恩》,我们能感受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rè chén,对技术    (A.精益求精 B.兢兢业业)。读《植树的牧羊人》,我们能感受到牧羊人的慷慨无私,他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他不问酬劳,不求回报,让人从心底里敬佩。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认识到面对困难不能畏惧,要学会分解困难,最终一定会克服困难。
  这些文章从不同方面quán shì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对人物美好品质的礼赞,还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对我们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具有重要的    (A.指示 B.指导)意义。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rè chén(  )    quán shì(  )
(2)给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慷慨(  )  ②分解(  )
(3)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只填选项)(2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强欲登高去,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对学习的热爱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的句子是“    ,    ”。
(4)《江南逢李龟年》中“    ,    ”两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但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3.下面是博物园中的四块广告牌,你喜欢哪一则广告词,请说明理由。(3分)
我喜欢    广告词,理由:  
4.文海中学举办科技节,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5分)
(1)校团委策划了“走进科学世界”系列活动,形成了如下活动框架图。请用简明的语言解说此框架图,要求内容完整,有条理。(3分)
(2)校团委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明教授来校为同学们做“中国航天科技”主题讲座。作为主持人,请你根据李明教授提供的自我介绍,在讲座开始前向同学们介绍他。(2分)
  李明,1958年出生,江苏宿迁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航天科技研究30多年,取得点滴成绩(获得三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现仍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为国家航天事业尽绵薄之力。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1分)
6.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感情。(2分)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通人情的使者,利于情感的表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 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①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②”,皆至言也。
(选自吴汝纶《谕儿书》,有删改)
  【注】①掌:同“长”。②疢疾:疾病,比喻忧患。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诫子书(  )
(2)夫君子之行(  )
(3)将复何及(  )
(4)谕儿书(  )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10.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3分)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11.下面是从以上两封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3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忍让为居家美德。
⑤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⑥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    ”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    ”;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    ”。
三、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拦 路 虎
初学古文,势必会遇到一些文字障碍,这就好像是遇到了“拦路虎”。有的人见了被吓倒而退缩,不再读下去;有的人见了就千方百计努力擒住它、降伏它,扫除障碍继续向前,顺利地读下去了。
  那些完全陌生的难解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见不到或很少见到,这倒是不难对付的,翻词典、查看注解、请教旁人,都是解决的办法。
  有些看来很熟悉似乎并不难解的词语,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常见的,往往正是“拦路虎”。这种难以觉察的潜伏的“拦路虎”,字面上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相同,而在意义和用法上相差甚大。学古文,接触古汉语,特别要留心提防这种“拦路虎”。
  例如《世说新语·政事》记载东晋陶侃搜集竹头木屑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说:“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厅堂)前除雪后犹湿。”粗粗一看,这句里没有不认识的字,各个词语都是常见的、熟悉的。其实这里也有“拦路虎”。
例如“积雪”和“除”,并不是堆积的雪和扫除的意思。这里的“积雪”指接连下雪,“除”指台阶。这个“除”同古话常说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除”含义相同。不解决这两个障碍,误以为堆积的雪放晴,语意就不疏通了,误把语句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就歪曲了原意,应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古人形容写诗作文的人才气高、文思敏捷,常说“笔不停辍,文不加点”。不少人以为“文不加点”就是文章一气呵成不加标点。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
古人著文本来不用标点符号,无所谓加不加标点,不过,才气高、文思敏捷的人写出的东西句读起来倒是分明不乱的,绝不至于点不断、读不断的。原来这里的“点”乃是涂抹、涂改的意思。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有《点烦》一篇,意思就是把多余烦琐的语句涂抹掉。看,这小小的一个“点”竟是只潜伏的“拦路虎”!
杭州有一处名胜叫虎跑泉,相传有个和尚到此没有水喝,于是有二虎跑(刨)地作穴,泉水就涌出来了。虎跑泉由此得名。这个“跑”就是刨挖的意思。不少游客不加思索地以为虎跑的“跑”是奔跑的意思,其实老虎并没有奔跑,有只潜伏的“拦路虎”倒是跑出来了,它没有被擒住、被降伏,但是人们往往心安理得,以为很安全,没有关系。
可见,潜伏的“拦路虎”比一望而知的“拦路虎”更加值得注意,危害更大, 常常妨碍了对文义的理解而人们还不能觉察。这种“拦路虎”最爱找粗心大意者的麻烦。粗心大意者不认真、不细心,满不在乎、自以为是,于是常出岔子。这种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拦路虎”,而且是危害最大的“拦路虎”。
(有删改)
12.文章以“拦路虎”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到的几种“拦路虎”,所指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B.文章所举的例子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C.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D.文章观点明确,对我们学习古文具有指导意义。
14.在古文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潜伏的“拦路虎”。请再举出一个例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孤 立 冰 墙
韦 伶
①1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②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句打闹声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20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
③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从她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她是一个透明的人,甚至根本不存在。
④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让人窒息,它叫“孤立”。那个蹲着的女孩一直背对着大家。我看着她弯腰蹲着的背影,我知道那个女孩的孤单,还有她的紧张和害怕。
⑤是的,她感知到同学在周围跑来跑去,欢乐的潮水漫延过来,到她身边却突然凝固,变成一堵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冰冷透明的墙。她蹲在地上,耳朵捕捉着身后与她相关的声音。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
⑥那个时代的小学,也存在校园欺凌,最大的欺凌就是“孤立”。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女孩都被孤立过。而孤立别人的首领,就是现在蹲在操场上被孤立的女孩。
⑦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他人的人被大家孤立的事件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在那一年,我10岁。前一天,我给班里每个女孩送了一张漂亮的糖纸,同时一个一个对她们说:“你不是被她孤立过吗 明天,你不要和她说话,我们集体孤立她。”大家全部默认并执行了我的安排。于是第二天操场上,就出现了那个孤单紧张的背影。
⑧四年级刚10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 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好久的问题。我一次次看见那个霸道的女孩把班里的每一个女生弄得胆战心惊。她只要看谁好欺负、长得好看或者不顺眼,就眉毛一挑说:“我们孤立她!”她在班里建立的地位,不是因为成绩好或者拳头硬,只是因为她有“孤立”这个手段,因为实施这个手段屡屡得逞,就成了女生中的霸王。
⑨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⑩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动能否奏效心里没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10岁。但是,从对坡下的观察来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快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
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 “我今天一天都没和她说话!”她惊喜又幸灾乐祸地小声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我看着那个曾经被欺负得老鼠怕猫似的小女生,问她:“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 ”她说:“谁叫她孤立别人!”
“是的,你们都恨她又怕她。”我心里说。
“你去告诉她,想和大家和好,就来我这里。”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
我看到同学跑向了那个蹲着的人。我看见那个背影转了过来,望向坡上我这里。我转过身,背对着她。
过了一阵,我听到了脚步声。她来了!
“知道你为什么被孤立吗 ”没有回答。
“知道被孤立的滋味了 ”没有回答。
“明天想别人和你说话,就永远不要再孤立别人了!”“嗯。”她应道。
那个女孩答应了我,不只是让女生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她自己。
我现在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如果得到过爱,并体会到爱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她就会去爱别人并回收别人对自己的爱。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成为小霸王的。
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会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战士。
(有删改)
15.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层次划分 第一层①~⑤段 第二层⑥~⑨段
内容概括 (1)   (2)  
表现手法 (3)第②段描绘“快乐童年图”的作用是  
16.文章第⑩段“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和第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两处都用了“忐忑”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两处“忐忑”理解。(4分)
17.有人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标题改为“冰墙”更好一些。“孤立冰墙”和“冰墙”你更喜欢哪个标题呢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18.在国家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事件却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故事,意在引起读者对该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文中班长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面对“校园欺凌”,你认为怎样才是正确做法。(3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9.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文中的“她”是指    ,因    的事,她被儿时的鲁迅称赞“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20.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感悟。结合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1.“金蝉脱壳”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计谋,《西游记》中有一个妖怪与孙悟空、猪八戒打斗时就用到了这个计谋,你能简要地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吗 (3分)
五、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他们在不公不允中仗义执言,在挫折失败中奋勇向前……只因他们是少年!
  请以“我愿做    的少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1)热忱 诠释
(2)①kāng kǎi ②fēn jiě
(3)A B
2.(1)峨眉山月半轮秋
(2)无人送酒来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3.乙 此广告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也需要人呵护,表现出博物园的人文情怀。
4.(1)文海中学校团委策划了“走进科学世界”系列活动,活动包括手抄报制作以“北斗”模型制作和机器人编程为主的社团活动、社区宣传以及成果展示四大部分,同时将开展以“航天科技”“天文世界”“人工智能”为主题的讲座。
(2)略。
5.李白
6.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7.C
8.(1)告诫、劝勉
(2)指操守、品德、品行
(3)怎么
(4)告诉
9.(1)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10.“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11.⑥ ③ ②
12.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点明人们初学古文时会遇到的一些文字障碍;③由它引起论题。
13.A
14.比如《论语》中“不亦说乎”中“说”,现在读“shuō”,但在此处读“yuè”,因为它在此处是通假字,同“悦”,此处易误解。
15.(1)“她”被孤立的场景
(2)“我”策划了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3)反衬(衬托)蹲着的女孩被孤立的落寞
16.第⑩段的“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表现主人公因担心这次“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不能奏效而内心不安,同时也为自己第一次对同学做出这么“凶狠”的事情而感到良心不安。第段的“忐忑”也指心神不定,但此处的“忐忑”程度更重,对事情的结局能否如愿而更加不安,体现出10岁孩童遇到事情越到关键时刻心情就越发紧张的真实情状。
17.示例:认为“孤立冰墙”更好,因为“孤立”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事件,“冰墙”既是比喻,又是施展“孤立”手段的形象化表达。“孤立冰墙”生动又形象地概括了“我策划的孤立曾经孤立他人的人的行动”这一主要内容。
18.示例:
施加者: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享受爱的同时学会爱别人。
受害者:当被校园欺凌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同学友好相处。
旁观者:关爱被欺凌的人,劝阻校园欺凌行为,为他人搭建沟通的桥梁。
19.阿长(长妈妈) 她帮“我”买回《山海经》
20.取经路上必须有诚心,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力,既然定了目标就要迎难而上,克服千难万险。哪怕烈火焚烧,哪怕冰雪覆盖,哪怕妖魔挡道,依然志向不改,坚定地走下去,终成正果。
21.唐僧师徒经过黄冈岭时,遇到一只老虎精拦路,孙悟空、猪八戒与其打斗时,老虎精抓下自己的虎皮盖在卧虎石上,然后化作一阵轻风掳走了唐僧。
22.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