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8: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识“恭、勤”等四个生字,书写“囊、萤”等九个汉字,技艺娴熟,举重若轻。
2.流畅朗读,感情充沛,背诵课文如行云流水,发音准确,语调得当,彰显语言之美。
3.在诵读中掌握停顿之妙,初识文言文诵读之要领,领略古文之韵律之美。
4.深入解读部分文言字词之内涵,感受文言文之典雅与优美,品味其独特之魅力,让人陶醉其中。
教学重点
沉醉于你钟爱的朗读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倾注情感,深情诵读,直至文字如泉水般自然流淌,脱口而出,深深地烙印在你的心灵之中。
教学难点
深入领悟文言字词之精妙,初步领略古文之韵味与深邃。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囊萤夜读》
一、谈话导入
1.读课题,板书。
2.指导“囊”。
二、初读篇章
1.借助拼音之力,让我们自如地诵读课文,同时深入阅读注释,感受其深邃之意。
2.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教师在关键时刻为“盛”等多音字指引方向,确保读音准确。
3.探讨文言文理解的奥妙,特别是如何将注释与课文内容巧妙结合,深化理解。
4.借助注释之力,我们尝试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更加贴近当下的语境。
5.总结“扩词法”的巧妙用法,挖掘其背后的智慧与奥秘。
6.让我们用心描绘“胤”的形象,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
三、灵活运用方法,自主译读其他语句
1.师生共同书写,共同积累“恭勤不倦”的精神,将“博学多通”的智慧传承下去。
2.仔细阅读每个句子,深刻领悟其中的奥秘。
3.尝试进行对比阅读,探索不同语句间的独特魅力。
四、深入解析人物特质
1.探索为何需要夜以继日地努力?
2.增添丰富的背景资料,以描绘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
3.融入个人情感,深情地诵读全文,展现文字的魅力。
4.在教师引领下共同范读,展现个人风采,凝聚集体共鸣。
五、口诀演绎与拓展实践
(1.看注释;2.扩词语;3.反复朗读)
1.齐读口诀。
2.理解《凿壁借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铁杵成针》
一、温故而知新
1.探索李白诗歌的迷人之处,品味其韵律之美。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共同陶醉于大诗人李白所创造的诗意世界之中,不少人已经将他的佳句铭记于心,对吗?那么,此刻的你们,心中最为钟爱的是李白的哪一首诗呢?是否愿意倾情朗诵,与大家分享那份独有的韵味?
今日,我们将携手共赴一个与李白紧密相连的古文之旅,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学魅力。此刻,请让我们共同瞩目,一同领略这篇课题的精髓所在。
2.深度挖掘,掌握铁杵之谜。
(1)精心研读
请指定同学出声朗读,朗读后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
(2)机智猜想
观察“杵”字的部首,我们能否洞察其内涵?进一步,结合“铁”字,我们能否推理出“铁杵”所蕴含的意义?
/方/手握铁杵磨砺,当被问及用意时,他淡然回答:“愿铸成针。”
3.学生独立阅读,追求读音的精准。
4.在教师的指导下,悠然品味,感受文字的韵味与魅力。
5.标记断句之处,自由而流畅地朗读。
6.同窗间相互诵读,互助互学,共同追求卓越。
二、检查自读
1.请用轻柔的嗓音诵读以下的词语,确保发音准确无误:
(1)词语呈现,逐一叫名朗读下列词汇:
拼音 chǔ ǎo zú
铁杵成针 老媪 卒业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出韵律感,流畅自然。
(3)学生们齐声朗读,声音和谐,悦耳动听。
2.仔细观察这些字的部首,尝试理解它们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老媪 —— 这个字中的“女”部首暗示了与女性有关,而“叟”则表示年老,因此“老媪”意为年老的妇女。
3.学生们齐声诵读,声音和谐统一,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细读感悟
1.请深入揣摩“曰”字的字形构造,探寻其中蕴藏的含义。
(1)请在文章中细心寻找,“曰”字出现了多少次?随后尝试诵读这些包含“曰”字的语句,沉浸于其在文中的音韵之美。
(2)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表述,仔细端详“曰”字的字形,尝试解读其背后的深层意义。
(3)重新诵读这些带有“曰”字的语句,感受其在文章中的独特魅力,品味古人的语言之韵。
2.人物称呼的巧妙转变
(1)在浩渺的文学海洋中,李白的身影独树一帜,其称呼也如同繁星般繁多。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之旅,去发现这位伟大诗人在文中被赋予的多样称谓。
(2)深入剖析:为何不始终如一地称他为“李太白”?这样的称呼方式究竟蕴含了何种魅力,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丰富的阅读体验?
(3)最后,我们将仔细品味那些充满人称变化的语句,感受其间的优美韵律与无穷魅力,让语言之美在我们的心中荡漾。
3.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1)出示句子:
太白感其意。
(2)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4.倾听故事,领略词汇的韵味。
(1)教师深情叙述。
在秀丽的眉州风光中,有一座巍峨的山脉,它以一个动听的名字——象耳山,傲然挺立。山脚下,一条清亮的小溪静静流淌,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磨针溪。你们是否好奇,磨针溪这个名字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传说中,伟大的诗人李白曾在这座山中刻苦攻读……
你们听出来了吗?“世”这个字,它所蕴含的是世间万物、天下之事;而“传”又代表着什么呢?对了,是流传千古的传说。或许你们已经发现,古文中的一个字,在现代语言中,往往能化作一个丰富的词汇。让我们一同领略,“过是溪”中的“过”,如果我们用现代词汇来重新诠释,可以是“路过”,也可以是“经过”,甚至“跃过”也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选择,但“趟过”这个词似乎更能捕捉那份古文的意韵;从古文的一个字,到现代的一个词,这恰恰是古文语言简洁而深邃的美的完美体现。
5.重新调整语序,细心品味句子的韵味,使其更加优美动人。
(1)请仔细品味以下三句话,感受它们是否传达了相同的含义,以及它们在表达顺序上存在的微妙差异。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传闻中,李太白曾深藏山中,专心致志地攻读诗书。
(2)再次品味书中的这句话,感受其深刻内涵:
世人盛传,诗仙李白曾隐于山林,潜心苦读。
6."之"字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人与事?让我们逐句剖析,你能否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1)"之"字所指,究竟指向何方?
7.在抑扬顿挫的叙述中,仿佛有评书人正在用他那独特的声音,向我们娓娓道来。
8.深入理解,总结其精髓,探索其中的方法所在。古文虽简短,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无论是慢读深思,还是随节拍摇曳,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其中的故事和情感。就像评书人娓娓道来一样,它也可以被化为歌声,手舞足蹈,千变万化的形式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四、尝试背诵
1.凝望这片空白,让心灵沉浸于每一个字句之中,感受其间的韵律与深意。
(1)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那是磨针溪畔,溪水潺潺,静静流淌在象耳山的脚下。传说中,伟大的诗人李太白曾在此山中孜孜不倦地苦读,然而,面对种种困难,他曾一度心灰意冷,放弃了学业的追求。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了这条清澈的溪水,遇见了一位老媪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杵。他好奇地上前询问,老媪微笑着回答:“欲作针。”这简单而坚定的话语,如同溪水般清澈,深深触动了李太白的心灵,使他重新燃起了对学业的热情与决心。
(2)让心灵随着这个故事自由翱翔,不受束缚,如同清风般轻盈地穿越于句与句之间,随心所欲地背诵这个故事,让它在心海中泛起涟漪。
2.怀抱着分享的喜悦,我愿以真挚的心情,为各位讲述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3.让我们以满腔的激情,齐声背诵这个故事,让每一个字句都充满力量,让声音在每一处角落回荡,传递着我们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五、深度拓展
1.智慧之语,共颂千古。
这动人的故事,浓缩为两句流传久远的谚语,请尽情欣赏:
铁杵磨成针,毅力铸就辉煌;
只要心志坚,困难皆能破。
2.邀请个人朗诵,感受文字魅力。
3.全员共鸣,齐声诵读,让智慧火种传递不息。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品味了一篇小古文的隽永韵味,初步领略了断句的精妙之处,深入探寻了字词的丰富内涵。我们以愉悦的心情诵读这篇佳作,感受其中的文学魅力。正如那句古话所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不懈,持续投入,勤加练习,让小古文的诵读融入日常生活,品味其中的美好,逐渐沉浸在这份古老而美妙的文学瑰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