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传统节日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提示: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传统节日》是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韵文,按照农历年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八大传统节日,首尾呼应,对应了“年”的周而复始。本课主要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和幸福,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之美。
学习者分析 提示: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班级中活跃的学生居多,上课时也有个别孩子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个别孩子的知识储备比较匮乏,因此在学习传统节日所对应的传统习俗时,可能会比较困难。
学习目标 提示: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1.利用游戏、猜灯谜、字理教学等方式会认“传”等15个生字,会写“贴”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合作读、节奏读方式尝试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味。 3.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以及相对应的习俗,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传统节日以及相对应的习俗,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学习评价设计 提示: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循循善诱,慢慢引导,及时评价激励学生。对于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坐姿端正的孩子也应该及时评价鼓励。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 一、红包传情,介绍“传统” 1.新年已经到来了,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两个大红包,想不想知道红包里是什么呢?(点击红包,出示“传”“统”两个生字) 2.原来红包里是两个新朋友,你们认识吗?(指读、全班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 3.今天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就藏在我们的课题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学生活动1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传”,“亻”+专门的“专”。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统”,“纟”+充足的“充”。活动意图说明: 用开红包的形式开课,引出课题,让学生直接学习“传统”二字,看似“噱头”,但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吊足孩子的胃口,“笑果”不错。也训练了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 环节二:教师活动2 二、美读课文,寻辨节日 1.让我们快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铅笔圈一圈课文中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2.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圈出了哪些节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节日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可不要漏了哦!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4.看黑板上的节日图,你有什么发现? 5.课文里藏着这么多传统节日,陈老师想请你和同桌商量着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合作读一读,快开始吧。 学生活动2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边读边圈传统节日。思考后得出“节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的,春节开始,重阳结束,又是一年春节,周而复始”的结论。 2.学生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活动意图说明: 《传统节日》是一首在传统民谣基础上改写的儿歌。它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韵文中,节日特征明显,或气候特点,或风俗习惯。这些传统节日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首传统儿歌把碎片化的节日文化知识进行整合,让孩子在诵读中全息、全程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充分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环节三:教师活动3 元宵节 1.看看这些图片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2.这些习俗又是哪个节日呢?元宵节(出示句子)你们可真棒!我们一起读一读。 3.元宵的“宵”是我们要认的生字。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我要把它的好朋友变出来,你们瞧,我把“宀”变成“刂”,就成了削铅笔的“削”。你们能这样变一变吗?(悄、消、哨、俏、销、削)这些好朋友的读音很相近,而且都有一个相同的部件——“肖”,我们再来认一认。(一字开花) 4.(出示图片)一到元宵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大街上看花灯,在巷子里猜灯谜,可真是热闹,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大街小巷人如潮。这么多人,你能不能用其他词语来表达呢? 5.当你在这样场景中,你有什么感受?试试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吧),男女生分别尝试背诵春节和元宵节的部分。 学生活动3 学生学习第二个传统节日——元宵节。通过随文识字认识“宵”字。并通过开火车说一说把“宵”换偏旁后变成的字,一字开花,拓展出 其他形声字。活动意图说明: 根据字根特点,用换一换的形式,元宵的“宵”是认读生字,老师像变魔术似得把“宀”变成“刂”,就成了削铅笔的“削”,开启学生思路,由一个字扩散到一类字:悄、消、哨、俏、销、削,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类字不但读音相近,而且都有一个相同的部件——“肖”。
板书设计 提示: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传统节日 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中秋节 清明节 乞巧节 端午节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提示: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回家和家人说说所学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 拓展:想一想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所对应的传统习俗又有哪些呢?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提示: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像比较生僻的“祭”字,我通过微课探究这个汉字的来历,结合古人造字的方法以及逐步的演变,了解这个汉字的前世今生,将汉字文化逐步渗透其中。
教学反思与改进 提示: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一、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四个传统节日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课堂教学时我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不够丰富、课堂情绪不够到位,从而无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在同桌合作读之后,只请了1组学生进行展示,太少了; 3.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了,急于进行点拨了; 4.整节背诵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 二、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注意课堂上的语气,要更亲切一些,面带微笑一些,再加上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在同桌合作读之后,可以多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 3. 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再进行点拨; 4. 在引导背诵的梯度上可以调整一下顺序,先填空试背,再整节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