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交流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复习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均与自然、科技有关,是本册教材唯一以实用性文本组织的单元,于学生实用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是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琥珀》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梳理问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还总结了解决问题的四种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请教他人、查找资料。
另外,本单元语文书的课后练习题中设计了两次有关说主要内容的练习。同时,课堂作业本几乎每一课都有借助图表梳理文章内容的练习题。由此可见,梳理内容亦是本单元阅读能力的训练点。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解决问题时往往思考地不够全面、不够深入,比如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时提取信息不完整,请教他人时不太思考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可靠,查找资料不够有针对性等。在把握文章内容方面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比如抓住关键句、借助图表,以减轻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时的畏难心理。
教学目标
1.创设游戏情境,回顾本单元阅读能力训练点:借助图表梳理文章内容,进一步了解:梳理文章内容时,要会抓关键词句列图表,语言要简洁全面。
2.通过课前练习,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请教他人,查找资料。在交流中进一步关注:查找资料要有针对性,联系上下文时提取信息要完整,请教他人时对象要专业。
3.借助课堂独立练习,巩固运用梳理文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自主拓展阅读和设计题目等活动,激发阅读实用性文本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再现梳理方法
1.玩游戏,回顾内容
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第二单元。(PPT:目录页、篇章页)首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ppt:猜猜猜)。根据提示,猜猜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PPT:课作题、课文图片)
2.观察图表,发现作用。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都比较熟悉,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这个单元几乎每一课的课作都出现了图或表,有的同学学了课文,也整理出了这样一些图,这些图表有什么用?(PPT:呈现学生和课作的图、表)
过渡:是呀,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前,我们做了一份练习,一起来看看。
【板贴:梳理课文内容、借助图表】
二、反馈课前练习,回应梳理方法
(一)反馈第一题,巩固梳理方法
1.出示练习单,呈现梳理成果
请大家先快速浏览作业单,回顾练习。(稍作停顿)
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用上了不同的方式梳理了文章的内容。(ppt:展示作业+姓名)
2.反馈问题,完善图表
(1)对比作业,发现方法
A.呈现两份作业单:你觉得哪一张图梳理得更清晰?
预设一:第二张图,这个同学分别写出了特点和作用。
评价:加入特点和作用这样的词语,内容就梳理得更清晰了。
B.预设二:第二张图比第一张更能概括舱内航天服的特点
评价:是啊,这个同学梳理时的语言更加全面、简洁。【板书:语言简洁】
C.预设三:两个人的特点写得不一样。
追问:舱外航天服的特点究竟是什么?
①预设一:学生找到文段第一句说理由。
评价:你很会抓关键句、找关键词!【板书:关键词句】
②预设二:学生找不到有关内容
出示文本,再读内容。
评价:你们很会抓关键句、找关键词!【板书:关键词句】
小结:第二份作业梳理得很清晰,这位同学是谁?送你一个梳理星。
(2)增加表头,完善表格
再来看这份梳理作业,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①预设:把“作用”和“特点”放到表头。(PPT:“特点”和“作用”上升至表头位置)
②补充第一列的表头:类型。
小结:是呀,如果这样增加一栏表头,文章的内容也梳理得更清楚了。【板书:列表头】
3.借助图表说内容
谁来借助这张表格,向大家介绍介绍航天服?
评价:你介绍得很清晰,送你一个梳理星。
总结过渡:借助图表,同学们就能更好地梳理文章内容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练习中的第二题:提问并解决。
(二)反馈第二题,补充解决办法的注意点
1.呈现提问单
读了这篇短文,同学们都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呈现饼图,反馈数据。
包老师在课前统计的时候,发现我们班同学在解决不懂的问题时,有xx人用联系上下文来解决,有xx人很认真地查找资料,有xx人还请教了他人,还有xx联系生活经验解决了问题。
边说边板贴:解决不懂的问题、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
过渡:有了方法,那么大家运用得如何呢
3.关注问题,补充要点
(1)呈现提问单,补充“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时的注意要点。
这位同学用联系上下文解决的问题是——航天服为什么是白色的?我们班有xx个同学也提出了这问题,你们的回答和他一样吗?
①学生找到相关句子说理由。(PPT:圈画关键词——高反射率、低吸收率、最好辨别)
评价:你不仅找到了关键句,还抓住了关键词,完整地提取到了信息。
②对照内容:这个同学的回答少了什么?(PPT补充:低吸收率。)
这就告诉我们联系上下回答问题时,信息提取要——完整。
学生板书:完整
(2)呈现提问单,补充“请教他人”和“查找资料”的注意要点。
A.这两个同学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微流星”是什么?但是他们解决的办法不一样。
①采访学生:你请教的是谁?
②采访被请教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已知的学情:该学生是猜的)
③追问全班同学:你们觉得这样的解决办法合适吗?在请教他人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板书:专业人员
B.针对这个问题,还有两位同学还查找了相关资料。请你浏览,思考:哪一则资料更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预设:第一则资料,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知道什么是微流星,第二则资料太复杂,有很多与问题无关的信息。
这就启示我们在查找资料时要有选择。
学生板书:有选择
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提取信息要完整;查找资料时要有选择;请教他人要注意请教专业人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过渡:复习了梳理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们一定变得更能干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课堂实战!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纸(ppt:出示作业单)给大家5分钟时间,完成第1-2题练习。
三、课堂实战演练,迁移运用方法
(一)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1.PPT:播放音频,生独立完成练习。
2.师巡视学生作业实况,并用西沃拍照。提醒完成的孩子借助图表,练习解说。
(二)反馈课堂练习
1.展示学生梳理作业
(1)呈现多样性
同学们很会动脑筋,能借助不同的图表梳理了文章的内容:XXX用鱼骨图来梳理,xxx用表格来梳理,xxx用示意图来梳理……(教师关注内容的准确性,适时给予纠正)
(2)发现共同点
预设:都是根据时间和演变过程来梳理。
(3)关注内容的准确性
2.解说话化石形成过程
哪位小小解说员能借助自己梳理的图表,简明扼要地介绍黄河象化石形成的过程?(PPT:播放黄河象课件)
(1)两位学生借助图表解说。
(2)学生评价:你觉得这位解说员解说得怎么样?
同学们,经过你们的解说,大家对黄河象化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们是否还存在不懂的问题?请大家再读短文,交流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完成提问记录单。
3.小组合作,提问并解决
(1)PPT出示合作提示:
①再读短文,记录不懂的问题。
②组内交流,尝试解决。
(2)教师巡视拍照。
(3)展示提问单,学生交流。
①包老师发现咱们孩子可会思考了,请看,这个问题是哪位同学提的?怎样解决的?
②这位同学的问题很有价值,是谁的呀?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四、后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1.呈现学生成果
同学们,像这样以自然科技为主题的文章还有许多,大家都很感兴趣,包老师班里的孩子呀,他们搜集了文章、还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课后,咱们班同学可以学着做一做,向他们发起挑战!
五、板书设计(共30张PPT)
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交流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复习课
猜猜猜
内容回顾
内容回顾
内容回顾
内容回顾
课前练习
宋雨轩
陈睿熙
高圣俨
雷萌瑞
崔格
郑家霖
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有多厉害 请你默读2-6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示意图)等,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进行介绍。
课前练习
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有多厉害?请你默读2-6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示意图)等,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进行介绍。
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就比舱内航天服复杂得多,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航天器。航天员出舱后面临的环境十分恶劣,比如要在短时间内多次面对高低温交替、空间辐射、真空环境、微流星和太空垃圾等一系列考验。因此一件合格的舱外航天服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
课前练习
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有多厉害?请你默读2-6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示意图)等,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进行介绍。
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就比舱内航天服复杂得多,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航天器。航天员出舱后面临的环境十分恶劣,比如要在短时间内多次面对高低温交替、空间辐射、真空环境、微流星和太空垃圾等一系列考验。因此一件合格的舱外航天服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
课前练习
类型
特点
作用
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有多厉害?请你默读2-6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示意图)等,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进行介绍。
课前练习
提问清单 我的解答 解决法(“√”)
1. 2. 我选择解决第( )个问题,我的解决结果: 联系生活经验 ( )
联系上下文 ( )
查找资料 ( )
请教他人 ( )
默读短文,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
课前练习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
请教他人
联系生活经验
406班同学
解决办法调查统计图
课前练习
课前练习
无论哪个国家,舱外航天服的主体颜色都是白色,主要出于高反射率、低吸收率的考虑。当航天员完全暴露在外太空环境时,航天服需要高度的反光,而反光最好的颜色就是白色。同时,白色反射阳光热度的能力最好,可以避免航天服内部过热。其次,由于舱外背景是黑色的,白色在太空中是最好的辨别色。所以,目前所有的舱外航天服都是偏白色的,基于同样的原因,一般的航天器大多也都选择浅色涂装或使用高反射率的贴膜覆盖。
课前练习
无论哪个国家,舱外航天服的主体颜色都是白色,主要出于高反射率、
低吸收率的考虑。当航天员暴露在外太空环境时,航天服需要高度的反光,而反光最好的颜色就是白色。同时,白色反射阳光热度的能力最好,可以避免航天服内部过热。其次,由于舱外背景是黑色的,白色在太空中是最好的辨别色。所以,目前所有的舱外航天服都是偏白色的,基于同样的原因,一般的航天器大多也都选择浅色涂装或使用高反射率的贴膜覆盖。
高反射率、低吸收率
最好辨别
课前练习
课前练习
资料一:
在太阳系内的星际空间和近地空间中,存在着许多由小行星和慧星演变而来的固体物质,通常称为流星。绝大多数流星的直径都小于1毫米,而质量则在1毫克以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微流星。
资料二:
航天器在轨道上运行时,会遇到来自天外的不速之客,这就是微流星。微流星是在星际空间高速运动的固体中性不带电颗粒,质量通常小于1克,来自于宇宙各个星系,大多是由小行星和彗星演变而来的。微流星具有各种不规则的外形,在太阳引力场的作用下,沿着各种椭圆轨道运动,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11~72千米/秒,平均速度约20千米/秒,平均密度为0.5克/厘米3。
微流星对航天器的主要危害是对其表面产生砂蚀作用,使其表面变得很粗糙。数量多时,会对航天器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一般情况下,质量超过1克的流星体,在近地空间内与航天器相遇的机会极少,只要航天器具有一定的屏蔽防护设计,其危害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当发生“流星暴”时,流星体对航天器的危害就不容忽视了。
什么是“微流星”?
实战演练
课堂练习
实战演练:
1.默读文章《黄河象》,完成练习第一小题。
2.借助图表,说说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课堂练习
假如你是一名解说员,请你借助梳理的表格说一说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课堂练习
合作提示:
①再读短文,记录不懂的问题。
②组内交流,尝试解决。
设计者:孙伊辰
设计者:孙琳
设计者:王周洲
设计者:何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