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20: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多彩童年”。童年时期的宋庆龄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坚定地选择了“不能失信”。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本。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深入体会宋庆龄守信的高贵品质。
本课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生通过反向思考、联系生活、角色代入等方式展开思辨,进行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感受守信的可贵。这符合该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假若失信,是否情有可原”这一话题情境中,联系文本和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能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等,感受宋庆龄从小守信的高贵品质,体会诚信的意义,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3.能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分享守信故事、交流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弘扬和传承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等,感受宋庆龄从小守信的高贵品质,体会诚信的意义,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过程
任务一:我解“诚信”
(一)学习活动一:细说“信”字
1.观察课题中的“信”字,思考“信”字的意思。
2.交流自己对“信”字的理解。
预设:“信”字是“单人旁”加“言”字,代表一个人说的话;做人应该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才是守信。
(二)学习活动二:分享诚信名言
1.引导:你搜集到了哪些与“诚信”有关的名言?分享一下。
学习要求
同桌交流预习单第一题,展示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名言警句,再选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同桌展示交流,说说理解。
3.全班交流。
预设:
(1)“诚信为人之本”,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说话要算数,定下了就不能反悔。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意思是“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说话算话才是君子的风范。
4.明确任务:联系文中的事件,一起来论“诚信”。
任务二:我论“诚信”
(一)学习活动一:梳理课文事件
1.引导:这个故事中有不少人物,请你梳理人物关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要求
(1)同桌交流预习单第二题:填写人物关系图。
(2)借助人物关系图,与同桌说说故事大意。
人物关系图
2.同桌交流关系图,说故事大意。
3.全班交流。
(1)交流人物关系图。
预设:文中的“我”是宋庆龄,宋庆龄约了小珍教她叠花篮,宋庆龄早就盼着去伯伯家,爸爸妈妈劝宋庆龄改天再教。
(2)交流故事大意。
预设:课文讲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教朋友小珍叠花篮,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伯伯家做客,信守诺言留下来等小珍的事。
(二)学习活动二:论守信的可贵
1.独立思考并简要交流:庆龄如果没有留下等小珍,你觉得她能被原谅吗?
预设:答应了做不到,不能被原谅;事情不重要,可以原谅。
2.引导:如果小庆龄失信,是否情有可原?说说你的理由。
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画出可以作为理由的关键词句。
(2)小组交流:借助关键词句,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合作整理:各小组确定观点,筛选关键词句,写在词卡上。
(4)练习汇报:各小组借助词卡,分工合作,练习汇报。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整理,练习汇报。
4.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板贴关键词句,在全班汇报观点及理由,并联系生活谈感受。
预设:
(1)“特别高兴”“早就盼着”“漂亮”。庆龄早就盼着去看漂亮的鸽子,我要是失去了这个机会,一定会非常失落。
(2)“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听爸爸的话不留下等小珍,情有可原。
(3)“解释”“表示歉意”“改天再教”。这件事是可以弥补的,情有可原。
(4)“小珍也没有来”“该多没意思啊”“很没劲”。一个人等待很没劲,换作是我,一定会伤心,所以不留下情有可原。
5.整理小组汇报的观点及理由,说说自己如何看待小庆龄守信的事。
预设:
(1)不留下的理由有很多,在生活中守信不易,选择守信十分可贵。
(2)在这么多理由面前,仍然选择守信是难能可贵的,守信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
小结:再多的理由都没有动摇小庆龄守信的决心,可见守信是多么不易,又是多么可贵。
任务三:我品“诚信”
(一)学习活动一:体会主角内心
1.引导:当时的庆龄会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
学习要求
(1)独立学习:为第4自然段中庆龄的回答加上合适的表情或动作。
(2)合作朗读:小组交流提示语,合作朗读庆龄的四次回答。
2.学生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并演读。
3.全班交流。
预设:
(1)一脸诚恳。(代入句子朗读,读出诚恳)
(2)连连摆手,毫不犹豫。(代入句子朗读,读出坚定)
4.化身小庆龄,写写不后悔的理由或想法。
预设:
(1)信守诺言,并不后悔。要是没有留下来等小珍,才会不踏实。
(2)身为朋友就要说到做到,即使她没来也不后悔。
(二)学习活动二:再品课题含义
1.引导:故事讲了小庆龄守信的事,那题目为什么不叫“我要守信”呢?
学习要求
(1)独立学习:比较“我要守信”和“我不能失信”两个题目有何不同。
(2)同桌交流:说说哪个题目更合适。
2.学生独立学习,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我不能失信”更合适,“我不能失信”态度更坚定。
任务四:我守“诚信”
(一)学习活动一:分享守信故事
1.引导: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守信的故事?一起来分享。
活动要求
和同桌交流生活中的守信故事并分享感受。
2.分享故事,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
预设:
(1)有一次我答应要和小队的同学一起去参与公益活动,但是第二天却下起了大雨。我有点不想去了,但想到答应了别人就要说话算话,而且集体活动也需要大家的精诚合作,我便冒雨前往,按时到达了集合地点。我觉得守信并没有想象中简单,但是只要坚定自己守信的想法,一定能说到做到。
(2)我的妈妈工作很忙,但是她答应我的事从来不会忘记。妈妈的举动也让我懂得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遇到困难,要想办法积极解决,不要找借口推脱本身已经答应别人的事情。
(二)学习活动二:再读诚信名言
1.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诚信名言。
2.说说自己对预习单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理解。
预设:
(1)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不知道他还能干成什么事。
(2)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都不知道他有什么颜面做人。
教学反思
本课在“论‘诚信’”的主题情境中,联系生活,依据事实和细节,开展一系列思辨性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尝试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一)反向思考,让思辨更理性
围绕“假若失信,是否情有可原”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反向思考,发展辩证思维。当学生找到大量理据时,自然领悟到选择守信实属可贵。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更理性地分析事实,辩证地思考问题。
(二)角色代入,让思辨有深度
学生化身“小庆龄”,写下自己不后悔的理由。有了特定的角色,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去思考,在生活化场景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思维的深刻性。
(三)联系生活,让思辨有广度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经历过守信或失信的事。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交流类似经历,拓展思辨的广度,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守信的意义。
三年级学生思辨交流的积极性很高,能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条理性不足。教学中需不断尝试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思辨情境,持续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