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0 14:3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四川成都、雅安等地出土了大量唐代时期的“支钉”(一种支烧工具,主要是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这可用于说明唐代四川地区( )
A.民营手工业的发达 B.制陶技术获得了发展
C.金属冶炼业的成熟 D.传统手工技术的普及
2.蜀锦是汉至三国时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所产特色锦的通称,有两千年的历史,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这得益于( )
A.提花机为蜀锦创造精美花纹 B.水力风箱水排为纺织提供丰富动力
C.男耕女织推动蜀锦走向市场 D.汉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3.下面是《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公元前4千纪—公元前1千纪)》(局部),下列选项中,属于①处的人类创造的文明成就是( )
A.发明“0”等十个数字符号 B.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D.订立契约成为普遍现象
4.以下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的壁画,据考证其作于盛唐时期。下图展现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曲辕犁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 B.政府在边疆地区实行屯田制
C.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拓展 D.边疆与内地农业生产一体化
5.在古代两河流域,国王把本年内最重要的一件事记录下来,用这件事为下一年命名,即年名。在古巴比伦王朝,多数国王第一年的年名就是有关灌溉农业和水渠修建。这表明,古巴比伦时期( )
A.农业生产有法律保障 B.水利灌溉系统较完备
C.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D.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
6.考古学者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骨针,距今约有3万年的历史。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有一定残缺,但足以证明山顶洞人能在直径只有3.3mm的骨针上钻出俏致细孔。骨针的出现意味着( )
A.原始纺织工具已出现 B.磨制石器被广泛使用
C.捕猎比采集更加重要 D.私有制已经得到推行
7.下表
时期 先秦 汉代 魏晋 唐代 宋代
成就 垄作法 都江堰 耦犁 代田法 龙首渠 翻车 耕耙耱技术 曲辕犁 筒车 高转筒车
表中为先秦至宋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成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重视兴修水利 B.重视改进耕作技术
C.注重精耕细作 D.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8.西汉开始出现了间作套种。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西汉的间作套种技术( )
A.严重打击了自然经济 B.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
C.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D.助推农业庄园式劳作的推广
9.北魏中期以后,农业生产工具特别是整地碎土工具得到发展;水碾、水碓等工具也在洛阳和其他地方恢复起来。这得益于( )
A.北方社会逐步安定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国家大统一的实现 D.农业科技的显著进步
10.“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自给自足 ②无需交纳赋税 ③男耕女织 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后汉书·张让传》记载,掖庭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魏略》则记载“马钧居京师,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灌,乃作翻车,令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出更入,其巧百倍于常”。翻车的这一变化体现出( )
A.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技术转型 B.农田灌溉工具技术不断提高
C.由洒水工具到灌溉工具的演变 D.由人力到自然力的动力进步
12.下图为《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收录的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画面上有两名渔夫,六只鱼鹰,前面一人肩扛鱼叉,手臂上有一只鱼鹰,而其中一只鱼鹰正从嘴里吐出一条鱼。该画像石( )
A.是研究汉代农业的一手史料 B.体现了江南农业生产的落后
C.反映了田庄渔业的发展状况 D.反映了该地耕作模式的变化
13.如图展现了二牛牵犁耕地的场景。汉武帝以前的犁铧,重量较轻,经不起牛拉;之后出现大型犁铧,至少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从而使牛耕变得必不可少。由此可见( )
A.大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 B.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完善
C.小农经济阻碍农业进步 D.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14.唐朝以前,庄园持有者多为宗室、功臣、外戚等地主豪强,庄园基本上都为“豪强庄园”;唐朝以后,庄园的实际控制者则逐渐转变为富民阶层,“富民庄园”显著增多。这反映了( )
A.庄园主阶层的开放性提高 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土地兼并问题的逐渐缓解 D.士族门阀势力的消失
15.据史籍记载,公元前594年从鲁国开始的新的税制已在几个国家纷纷出台。虽然记载的条目简略而令人不解,但一般地说,新税基本上包括农民的实物支付,以代替原来的个人劳役。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支付可能直接缴给该国的中央政府而不是给种植者依附的封建主。这一历史现象( )
A.源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B.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C.是生产力进步引起的变革 D.巩固了贵族政治的根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史料 出处
秦朝 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汉武帝至西汉末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 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一直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服役于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许多是民间工匠注籍匠户后世代以无偿劳役形式艰苦劳作。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有学者认为,“各种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虽然都是政府的官设机构,但都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并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基本性能”。有学者还指出,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中“指挥工作”的是“由政府派遣的官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到清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魏国人,中国古代科学家。马钧为博士时,生活贫困,改进了旧式织绫机,使其可以随心所欲地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为给事中时,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认为指南车不曾存在,马钧却认为“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并制成了指南车。马钧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无水灌溉,于是他就改进了翻车。马钧见诸葛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他曾经试验用一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可以将弩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傅玄评价其说,古代的公输般、墨翟、近代汉朝的张衡都不及马钧,“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但马钧“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实在可惜。
——摘编自裴松之《三国志·杜夔传》注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钧成为发明家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钧“巧无益于世”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支钉”是陶瓷烧制过程中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在器物底部放置的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的使用体现了陶瓷生产方面的技术进步,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使用“支钉”的是民营还是官营手工业,排除A项;“支钉”用于陶瓷生产而非金属冶炼,排除C项;从材料只能看出“支钉”在四川成都、雅安等地使用,不能断定在其他地方也已普及,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至三国(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提花机的出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提花机能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A项正确。水排是冶铁工具,排除B项;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不利于蜀锦的市场化,排除C项;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千纪—公元前1千纪(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①小亚细亚,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西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B项正确;④古印度,古印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学符号,排除A项;②为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排除C项;③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盛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盛唐的敦煌莫高窟中出现曲辕犁等农耕工具及农耕情节,体现了当时中原农耕技术及生产方式已经在边疆地区传播,C项正确;莫高窟中出现曲辕犁并不能推出曲辕犁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唐朝在西域实行了屯田政策,但材料无法证明是政府的屯田行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其虽出现了农耕生产,但并非主要经济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根据材料可知,在古巴比伦王朝,多数国王第一年的年名就是有关灌溉农业和水渠修建,表明古巴比伦时期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有关农业生产的法律,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材料表明古巴比伦时期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未涉及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情况,不能说明水利灌溉系统较完备,排除B项;材料表明古巴比伦时期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但不能体现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旧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说明原始纺织工具已出现,A项正确;山顶洞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排除B项;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材料未涉及捕猎与采集的比较信息,排除C项;山顶洞人时期私有制并未得到推行,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先秦到宋代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先秦至宋代农业生产中采用不同的耕作技术,使用多种灌溉工具,并且兴修水利,这些都是精耕细作的体现,C项正确;“都江堰、龙首渠”体现出兴修水利,这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垄作法、代田法”体现出耕作技术的改进,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能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农业生产的耕作技术、灌溉工具、水利工程,不能推知生产效率的提高,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汉出现间作套种,发展立体农业,说明农业生产方式突破了原来的单一种植,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B项正确。西汉的间作套种技术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西汉时期的农业,并未涉及其对商业的影响,排除C项;间作套种技术强调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不利于农业庄园式劳作即集体劳作的推广,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北魏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和水利工具的恢复,说明农业得到了发展,其原因是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逐步安定,因此材料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北方社会逐步安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政策的问题,并且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推行,排除B项;北魏时期不是统一的中国,北魏主要统一了北方地区,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工具的,而不是创新,不能得出农业科技的显著进步,并且这时期在农业科技方面没有显著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小农经济,其基本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来源,②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和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毕岚制作的翻车是一种洒水车,尚未用于灌溉农田,马钧加以改进,并首先将翻车用作灌溉田地,因此翻车的这一变化体现出由洒水工具到灌溉工具的演变,C项正确;东汉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三国时期战乱较多,翻车技术却得到改进,排除A项;东汉时期毕岚制作的翻车尚未用于灌溉农田,排除B项;灌溉工具翻车是以人力作为动力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时空是汉代时期。根据材料“下图为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可知,画像石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属于一手史料,A项正确;材料并无对比北方的经济,无法说明江南农业的落后,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汉代捕鱼归来的情景,不一定属于田庄,也可能属于自耕农经济,排除C项;捕鱼只是当时的生产方式之一、材料并未体现“耕作模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牵犁耕地的农业生产场景,反映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D项正确;大土地所有制是相对于小土地私有制而言,就是一个地主、领土或贵族掌握大量土地,材料中看不出大土地所有制相关信息,排除A项;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排除B项;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模式有利有弊,积极方面,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小农经济阻碍农业进步”说法过于笼统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以后,庄园的实际控制者不再仅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如宗室、功臣等,而是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富民阶层,这表明庄园主阶层的开放性有所提高,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在唐朝前后变化不是很大,排除B项;土地兼并在唐朝以后并没有逐渐缓解,如宋朝的基本国策就是不抑兼并,明朝的土地兼并现象也很明显,排除C项;虽然士族门阀势力的变化可能影响庄园主阶层的构成,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士族门阀势力的消失,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94年(中国)开始。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公元前594年从鲁国开始的新的税制,基本上包括农民的实物支付,支付可能直接缴给该国的中央政府。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税收的改变源于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私田越来越多,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诸侯国的财政收入也因此减少,各诸侯国为了适应土地私有化这一现象变化,有了这一新税制变革,以便刺激生产,扩大剥削量,C项正确;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于秦朝,排除A项;新税的支付方式及对象的改变与井田制的瓦解,二者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春秋时期的一系列税制变革,进一步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削弱了奴隶主贵族政治的根基,即井田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变化:秦到西汉,由允许私人经营盐铁到盐铁官营;东汉初年,盐铁官营政策废驰。
东汉章帝与和帝时期,由恢复盐铁官营到允许民间在交税的前提下经营盐铁实卖。
(2)【示例1】因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
说明:面对汉初无为思想导致商人势力壮大,威胁政府的情况,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政权)推行盐铁官营政策。面对东汉建立后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困苦的现状,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这一转变有利于巩固东汉政权。
【示例2】因素:少数民族军事威胁。
说明:汉武帝时期,匈奴屡屡进犯边境,威胁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汉武帝通过盐铁官营筹集军费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东汉初年匈奴的威胁下降,再加上官员对百姓的盘剥严苛,因此决定允许民间在交税情况下进行盐铁贸易。
【示例3】因素:国家财政税收。
说明: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官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国家政权。东汉初年,社会趋于稳定,财政问题不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盐铁官营的弊端日益显现,故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
(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变化:据材料“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可知秦到西汉,由允许私人经营盐铁到盐铁官营;据材料“探观旧典,复收盐铁”说明此前东汉初年,盐铁官营政策废弛;据材料“复收盐铁”、“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可知东汉章帝与和帝时期,由恢复盐铁官营到允许民间在交税的前提下经营盐铁买卖。
(2)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因素:根据材料“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和所学可知,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少数民族军事威胁和国家财政税收等角度思考。题目要求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即可。示例1,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的两汉时期的相关史实及材料信息进行说明,面对汉初无为思想导致商人势力壮大,威胁政府的情况,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推行盐铁官营政策。面对东汉建立后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困苦的现状,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这一转变有利于巩固东汉政权。示例2,少数民族军事威胁影响了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的两汉时期的相关史实及材料信息进行说明,汉武帝时期,匈奴屡屡进犯边境,威胁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汉武帝通过盐铁官营筹集军费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据材料“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初年匈奴的威胁下降,再加上官员对百姓的盘剥严苛,因此决定允许民间在交税情况下进行盐铁贸易。示例3,国家财政税收影响了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官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国家政权。据材料“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可知东汉初年,社会趋于稳定,财政问题不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盐铁官营的弊端日益显现,故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本小题是开放性试题,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7.趋势:私营手工业的种类逐渐增多;从家庭副业和小作坊发展到工商业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成因: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相对松弛;市场的广大。
【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和“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可知,趋势是私营手工业的种类逐渐增多,且逐渐占居主导地位;根据材料“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和“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可知,从家庭副业和小作坊发展到工商业市镇;根据材料“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可知趋势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材料“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等信息可知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手工业发展的管理相对松弛,同时市场扩大,也促进了我国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18.(1)原因:历史传统;指导农业生产是地方官员的职责;有大量劝课农桑的官员先例示范;小农能力有限;官员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实践条件;地方农业发展情况是官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2)史料价值:图一:壁画文物史料,属于一手史料。绘画内容涉及唐代的农具和耕作技术,佛教讲经等内容,可以用来研究唐代耕作技术、耕作工具、收获流程、佛教传播等历史主题。图二属于碑刻,属于一手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宋代书法、官制、农业政策以及佛教情况。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可知,历史传统;根据材料“‘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可知,皇帝重视,而且指导农业生产是地方官员的职责;根据材料“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可知,有大量劝课农桑的官员先例示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能力有限;根据材料“ 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可知,官员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实践条件;地方农业发展情况是官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宋时期(中国)。史料价值:图一:根据材料可知,图一是壁画文物史料,属于一手史料。从壁画内容可以看出,绘画内容涉及唐代的农具和耕作技术,佛教讲经等内容,因此可以用来研究唐代耕作技术、耕作工具、收获流程、佛教传播等历史主题。根据材料可知,图二属于碑刻,属于一手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宋代书法、官制、农业政策以及佛教情况。
19.(1)条件:马钧个人的品质及其生活经历;对前人发明成果的总结和改进;长期战争推动了技术的流通。
(2)原因:社会动乱,难以推广;所发明的器物主要服务于社会上层,与百姓日常关联不大;政府不重视,无法推广。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魏晋时期(中国)。条件:根据材料“马钧为博士时,生活贫困,改进了旧式织绫机,使其可以随心所欲地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可知,马钧个人的品质及其生活经历;根据材料“马钧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无水灌溉,于是他就改进了翻车”可知,对前人发明成果的总结和改进;根据材料“ 马钧见诸葛连……曾经试验用一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可以将弩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可知,长期战争推动了技术的流通。
(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魏晋时期(中国)。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社会动乱,难以推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钧所发明的器物主要服务于社会上层,与百姓日常关联不大;根据材料“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可知,政府不重视,无法推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