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代两河流域人形成了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一个标准的果园买卖契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对果园的描述(面积、位置);买方和卖方;果园的价格;对交易完成仪式的描述;声明对交易满意,将来任何一方不得对交易提出争议、诉讼; 起誓、证人、时间。据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 )
A.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 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商业发展理念领先世界 D.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
2.古巴比伦时期,在借款人还清欠款后,债主都会按习惯把借贷泥板砸碎。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一些借贷泥板,说明当时有些人没有还清贷款。材料现象说明古巴比伦( )
A.形成了一定的契约意识 B.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C.借贷纠纷问题十分严重 D.法律制度走向完善
3.10世纪前后,威尼斯城邦共和国凭借垄断“威尼斯—黎凡特(今约旦河西岸地区)”商道快速崛起,后又通过支持十字军东征以打击商业对手,国力逐渐达到全盛。据此可知,影响当时威尼斯共和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频繁的国际战争 B.教会力量的支持
C.共和政体的优势 D.东西方传统贸易
4.“市令”为朝廷任命的掌管市场的长官。如表所示为北齐、北周及隋朝市令的官位品级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
政权 属性 官位品级
北齐 京邑市令 从七品
州市令 从八品或正九品
北周 京邑市令 正六品
隋朝 京邑市令 正八品
州市令 无品
A.北方商品经济发展滞后 B.科举冲击传统任官体系
C.政府不重视商业的管理 D.朝廷整肃官制裁汰冗员
5.明万历年间,山东的临清关税额高达83800 两,为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其时,临清有布店73家、缎店32家、杂货店65家、纸店24家、辽东货店13家,瓷器、茶叶、故衣等店铺各数十家,银钱典当铺百余家,大小客店数百家。由此可知,当时临清( )
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商业经济相当繁荣
C.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D.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6.两宋时期,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当时与宋朝存在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有60个以上。材料可用于说明,两宋时期( )
A.对外贸易政策逐渐开放 B.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发展
C.国家治理水平臻于完善 D.政府积极调整商业政策
7.下表为出土于新疆塔里木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情况。据此判断,当时这一地区( )
类别 数量 内容
人口买卖文书 13 件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借贷文书 5件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
租佃契约 3 件 葡萄园、土地租赁
雇佣文书 2件 雇人耕糜事、雇沙弥放羊文书等
A.商业活动较为规范 B.边境榷场贸易繁荣
C.契约意识不断增强 D.人口买卖活动频繁
8.据出土于巴比伦城邦遗址的一份公元前19世纪末的借款契约记载:由契约可知在5名见证人的见证下,一位普通市民向商人和神庙组成的联合债权人进行借款。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将契约泥板出售给他人,债务一旦清偿,记录债务的泥板就要被放到水中泡成泥浆。这可用于说明,古巴比伦( )
A.信用货币已经出现 B.神权统治较为稳固
C.法律规范经济活动 D.订立契约现象普遍
9.日本学者曾对日本出土的48批铜钱资料进行统计:在总数554714枚铜钱中,中国古钱占99.8%,其中唐钱占8.54%、北宋钱占82.36%、南宋钱占1.46%、明钱占7.32%,其他朝代的中国钱占0.32%。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B.货币外流有效缓解日本钱荒
C.钱币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D.主要依托钱币进行对外交流
10.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明王朝一反“古代中国的世界贸易秩序”的旧制,将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 )
A.体现了对外关系开始转型 B.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
C.加剧了明王朝兴衰的转化 D.引发了宗藩关系的解体
11.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旧石器时代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
C.明宣德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工艺之高被视为国宝
D.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
12.秦代“平贾”制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而制定的价格标准,由地方评定、谒报于县廷,涉及公私交易、税收统计等方面。西汉中后期,“平贾”以郡为单位制定定价,同时,国家在“平贾”制的基础上施行平准法。这体现出( )
A.重农抑商政策贯彻实行 B.全国性市场逐渐形成
C.地方豪强势力遭受打击 D.政府经济管控力增强
13.明朝政府于永乐九年(1411年)重浚会通河,负重载的大船得以通过;又于永乐十三年开凿淮安附近的清江浦,引管家湖水入淮,设闸建坝作涵洞,以时启闭,从此漕船直达通州。隆庆四年(1570年)全国水陆路程143条,其中南京至全国各地的长途路程就有11条。明朝的这些措施及成效( )
A.提高了长江流域市镇的经济地位 B.有效巩固了边防的稳定
C.为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 D.折射出造船技术的高超
14.某学者整理了宋代村市(以墟市为中心)的状况,如下表所示。材料所示状况反映出宋代( )
序号 状况
① 举办墟市被称为市合、市集,趁墟;日期以十干十二支为基准,有每天举办的市,也有隔日,一般在早上短时间内结束交易
② 举办墟市的聚落小到几户的小村子,大至数百户的市及镇;墟市里除农民外还聚居着商人、富民和屠宰业者;墟市内有商店及旅馆仓库;墟市分布密度最小五里左右
③ 当地土意、商人和官府维持和管理墟市,三者在利害关系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担负
A.雇佣关系的产生 B.农村产业的兴盛
C.社会阶层的融合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5.中国古代的土地交易契约,可不经官方审核,也不用加盖官方印鉴,只经立契人、保人、中人签名盖章或画押作证即可。由此可推知,古代中国( )
A.官府鼓励土地兼并 B.商业法律法规缺失
C.强调个人信用意识 D.注重维护个人权利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一带,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以及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处在交通要道或大中城市周围,许多是由村庄、集市发展而来的,市镇居民少则几百户,多则达千户。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城镇居民“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朱泾镇、枫泾镇“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房、商贾悉从之”,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市镇中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市镇处在大中城市和农村墟集之间,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繁荣,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大大小小的城市、市镇和集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四通八达的商路又将这些市场联系起来,结成网络,遍及全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起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代设司盟掌管契约活动。从战国到西晋时期,契约主要用于土地买卖、租佃、民间财物借贷等领域,该时期民事契约通常被称为“券”。唐代改文券(即是一种官府税契讫后盖有官印的契约)为市券,市券不仅盖有官印,还需官府审批,并制定了统一的市券格式。发展至宋代,出现了官版契纸和契尾,官版契纸由官府印制,税契时用印,这样的契约才有效。到了元明时代,“契”的范围逐渐被固定在具有处分重大财产、人身权益的协商场合。在秦朝以前,契约法被束缚于“礼”之中,到了西汉以后,契约制度往往只能存在于刑事法律和统治者所发出的令、敷之中,到了明清时期,契约制度则更多的散见于各地的民间习俗里了。同时,封建统治者颁布的各种律典对契约的成立、实施和完成的规定往往是非常简单的,一些重要的契约法律制度不能在律典中得到体现。在各个朝代一些涉及重要标的的契约的成立还必须要得到官方的认可才能得以有效成立,即使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契约,它的成立也应该要有一些重要的见证人才能成立和有效。
——摘编自郝利锋《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建立的意义。
18.中国古代拥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广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开辟了从南越(今广东、广西等地区)到中原的水陆通道,并有组织地向南越大量移民以开发南越,从而奠定了广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地位。两汉时期,在秦朝开发岭南的基础上,广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巩固了作为中国古代主要外贸港口的地位。
——摘编自高惠冰《略论秦汉时期广东的初步开发》
材料二 唐朝时期,通过“广州通海夷道”的航运线,远至阿拉伯地区的商人都可从南海驶入中国,登陆点就是广州。《旧唐书》记载:“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来往广州的船舶很多,据有关史料记载,每年有四千余艘船舶,八十多万人次在广州港进行贸易,交易商品有数十种。
——摘编自陈柏坚《略论古代广州外贸的对外开放》
材料三 宋代“广州多蕃汉大商”“万国衣冠,络绎不绝”。广州商人携带着“犀、象、珠、玉,走于四方”,邻近广州的江西、福建各路商人,也纷纷借“市于五羊”“数贩南海”而获得大利。
——摘编自于城《宋代广东经济概况》
材料四 乾隆二十年(1755年),英国商人在宁波定海扰乱事件发生以后,清政府下令禁止外国商人到宁波、漳州和松江三海关贸易,唯独允许广州一地可以进行海外的进出口贸易,且规定由粤海关管理。
——摘编自邓开颂《论清代前中期广东对外贸易的若干特殊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广州成为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唐宋时期广州对外贸易繁荣的表现以及影响。
(3)自古以来,广州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门户。根据上述材料,论证这一观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唐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流通领域产生飞钱……接近于现在的汇票……商人把款项交给某地的某一机构或商家,领取票证,然后持票到所属道府,核对凭据无误后,提取款项。……除飞钱外,唐代还出现了类似于近代支票性能的信用票据……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货币代用券——交子、关子和会子。明中叶后,商品货币经济进入新阶段……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流通日广,为长途大宗贸易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高春平《论中国古代信用票据飞钱、交子、会票、票号的发展演变》
史料二 “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它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中世纪的欧洲,国家之间及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通过定期集市进行。当时的欧洲货币种类繁多,伪币横行,于是出现了以专门鉴定、估量、兑换货币为业的钱窗,称为兑换人。需要现款的商人可以向兑换人借款,按期票规定的日期归还,并付给利息。这样,兑换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银行家。信贷业务开始发展起来。
——摘编自周振《“古代没有银行”?》
史料三 石仓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乾隆至道光时期,石仓就形成了极其活跃的土地市场、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在石仓,大至数千亩之山场、十几亩的水田,小至一个棚屋,甚至一棵树,在进行权利转移时,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当事者都会订立契约。石仓七村村民阙龙兴家中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契约,是中国体量最大的客家契约文书藏品。石仓契约全面展现了石仓传统时代土地关系、民间借贷、工业生产、宗族与社会等历史关系,通过买卖契约、账本、家谱、分家文书等资料,还原了那份历史记忆,主要记录了嘉庆、道光、光绪多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反映生产生活过程的地契、田契、卖女典妻契约、婚约、证书执照、祖宗字画等。
——摘编自《解读契约文化,回归历史文脉——浙江石仓契约博物馆》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金融领域发展演变的特征。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隋唐和中世纪欧洲古代银行形成初期的异同。
(3)史料三主要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材料所述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的形成得益于商业的发展,反映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商业契约,而非法律规定,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发展情况,不能断定“领先世界”,排除C项;仅凭契约模式的完备不能推断社会观念,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程度有限,“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的人们利用泥板来记录和确认借贷关系,这说明古巴比伦形成了一定的契约意识,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仅凭当时有些人还不清贷款不能断定社会矛盾较为尖锐,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借贷纠纷的问题,只是说明了债务清偿后泥板会被砸碎,不能断定借贷纠纷问题严重,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一些关于借贷的做法,没有介绍法律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不能推断法律制度走向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威尼斯共和国通过垄断商道快速崛起,并打击商业对手使得国力达到全盛,其崛起离不开东西方传统贸易,在中间获利颇丰,D项正确;根据材料“通过支持十字军东征以打击商业对手”,可知威尼斯利用宗教战争打击商业对手,不是国际战争,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是通过垄断商道和支持十字军东征而发展,不是“教会力量的支持”的结果,排除B项;威尼斯共和国发展依靠其在东西方贸易的独特地位,共和政体的优势与其经济发展的联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市令是市场管理官员,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齐北周以及隋朝市令的品级都很低,这意味着当时的政府不重视商业管理,C项正确;市令品位较低,并不能说明当时北方的商品经济发展滞后,排除A项;隋朝创立科举制,材料中的北齐北周并未设立科举,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整顿吏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明朝时期,山东临清的关税额为全国八大钞关之首,而且有大量的商业店铺,这反映出临清当地商业的繁荣,收取的商税多,B项正确;材料描述了临清当地的商业发展面貌,但并无法体现商品的长途贩运,无法说明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排除A项;明朝万历年间,山东临清并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虽然临清有百余家银钱典当铺,但“金融机构开始出现”的说法无法体现,不能反映“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两宋时期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市舶务”,这说明当时海外贸易繁荣,规模大,所以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是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始终对外开放,而不是逐渐开放,排除A项;“臻于完善”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并没有体现政府对商业政策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据材料“人口买卖文书”“租佃契约”“雇佣文书”等数量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人口买卖、借贷、租佃等商业过程中注重文书的使用,这有利于规范商业活动,A项正确;榷场是宋代在边境开设的贸易场所,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提到了新疆吐鲁番、塔里木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情况,能说明具有契约意识,但“不断增强”体现的是时间的发展过程,材料没有前后的对比,体现不出契约意识不断增强,排除C项:人口买卖活动是否频繁无法确知,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材料“公元前19世纪末的借款契约”、“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将契约泥板出售给他人,债务一旦清偿,记录债务的泥板就要被放到水中泡成泥浆”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的商业较为发达,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有双方盖章及见证人的签名,并且在契约完成后,有相应的销毁措施,这说明法律规范经济活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借款契约,并非信用货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活动,没有涉及神权统治,排除B项;材料只是一份借款契约,无法说明订立契约现象普遍,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对日本出土的48批铜钱资料进行统计”“在总数554714枚铜钱中,中国古钱占99.8%,其中唐钱占8.54%、北宋钱占82.36%、南宋钱占1.46%、明钱占7.32%,其他朝代的中国钱占0,3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经济受到中国的较大的影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出图的中国铜钱情况,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铜钱发行是否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日本发现的中国铜币,无法体现中国古代钱币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方式丰富多元,并非主要依托货币,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世界贸易秩序"指的是“朝贡贸易体系"。明朝时从开放逐渐转向闭关锁国,总体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导致明王朝从兴盛转为衰落,C项正确;清朝《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体现了对外关系开始逐渐转型,排除 A项;明后期朝贡贸易走向衰败,而不是发展,排除B项;宗藩关系解体于清代中晚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商代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明宣德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工艺高超被视为国宝,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瓷器的外传,在欧亚非地区都曾出土中国古代的瓷器,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阅读材料可知,“平贾”制在汉代发生了变化,由郡制定定价,且政府对“平贾”制的利用更加深入,这体现出政府对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D项正确;“平贾”制是对市场进行管理,并不是贯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根据“平贾”制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全国性市场逐渐形成,排除B项;“平贾”制变化不代表地方豪强势力遭受打击,与地方豪强势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重浚会通河,负重载的大船得以通过”“引管家湖水入淮,设闸建坝作涵洞,以时启闭,从此漕船直达通州”“全国水陆路程143条,其中南京至全国各地的长途路程就有11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改善了明代的交通情况,为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C项正确;“提高了长江流域市镇的经济地位”在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本题主旨“明朝的水力治理”,而“有效巩固了边防的稳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折射出造船技术的高超”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宋代村市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村市的繁荣状况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雇佣关系的产生是在明朝中后期,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村市的繁荣无法说明农村产业的兴盛,排除B项;宋朝时期社会各阶层没有出现融合的情况,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中国古代的土地交易契约制定过程中,可以没有官方审核,“只经立契人、保人、中人签名盖章或画押作证即可”,立契人、保人、中人签名盖章,不不用官方审核、认证,体现了在契约制定过程中的个人信用意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交易契约的签订重视个人信用,与鼓励土地兼并无关,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了稳定小农经济,多对土地兼并进行限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契约签订的情况,没有涉及法律中是否对土地契约签订有没有相应的规定,不能体现商业法律是否确实,排除B项;个人信用在出现争端时,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上,不如官方审核更能维护个人权利,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特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居民数量较多;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一些市镇政治地位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辐射范围广;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2)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助推了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清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一带,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以及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可知,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根据材料“这些市镇处在交通要道或大中城市周围,许多是由村庄、集市发展而来的,市镇居民少则几百户,多则达千户。”可知,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且居民数量较多;根据材料“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可知,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可知,一些市镇政治地位提高;根据材料“市镇中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可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市镇处在大中城市和农村墟集之间,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繁荣,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可知,辐射范围广;根据材料“大大小小的城市、市镇和集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四通八达的商路又将这些市场联系起来,结成网络,遍及全国。”可知,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可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可知,助推了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也有利于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
17.(1)主要特点:起源早,具有阶段性;国家对契约管制严格;主要用于民事范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缺乏独立且完善的契约法律;重视多方参与。(任答两点即可)成因: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
(2)意义:利于促进交易活动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建构和维系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发挥了沟通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周代设司盟掌管契约活动。”与“从战国到西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起源早,具有阶段性;根据材料“在各个朝代一些涉及重要标的的契约的成立还必须要得到官方的认可才能得以有效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契约管制严格;根据材料“‘契’的范围逐渐被固定在具有处分重大财产、人身权益的协商场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用于民事范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材料“ 西汉以后,契约制度往往只能存在于刑事法律和统治者所发出的令、敷之中,到了明清时期,契约制度则更多的散见于各地的民间习俗里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缺乏独立且完善的契约法律;根据材料“在各个朝代一些涉及重要标的的契约的成立还必须要得到官方的认可才能得以有效成立,即使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契约,它的成立也应该要有一些重要的见证人才能成立和有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多方参与。
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材料“ 从战国到西晋时期,契约主要用于土地买卖、租佃、民间财物借贷等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据材料“在秦朝以前,契约法被束缚于‘礼’之中,到了西汉以后,契约制度往往只能存在于刑事法律和统治者所发出的令、敷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契’的范围逐渐被固定在具有处分重大财产、人身权益的协商场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从战国到西晋时期,契约主要用于土地买卖、租佃、民间财物借贷等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于促进交易活动的有序进行;根据材料“到了明清时期,契约制度则更多的散见于各地的民间习俗里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建构和维系社会秩序;根据材料“在秦朝以前,契约法被束缚于‘礼’之中,到了西汉以后,契约制度往往只能存在于刑事法律和统治者所发出的令、敷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国家实现对社会的控制;根据材料“ 在各个朝代一些涉及重要标的的契约的成立还必须要得到官方的认可才能得以有效成立,即使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契约,它的成立也应该要有一些重要的见证人才能成立和有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挥了沟通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作用并且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18.(1)背景:大一统局面形成;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或推动);大量人口涌入;交通条件改善。
(2)表现:外商云集;贸易范围广;贸易规模大;商品种类多;中转贸易发达。
影响:推动了唐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3)论证:秦汉时期,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清代乾隆时期,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秦汉时期广州。结合秦汉的时代背景可知大一统局面形成;根据材料“秦朝开辟了从南越(今广东、广西等地区)到中原的水陆通道,并有组织地向南越大量移民以开发南越,从而奠定了广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地位”可知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交通条件改善;大量人口涌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材料“广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或推动)。
(2)本题为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唐宋时期广州。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广州多蕃汉大商”“万国衣冠,络绎不绝”可知外商云集;贸易范围广;根据材料“犀、象、珠、玉,走于四方”可知贸易规模大;商品种类多;根据材料“市于五羊”“数贩南海”可知中转贸易发达。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国际的影响可知推动了唐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3)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论证:根据材料“两汉时期,在秦朝开发岭南的基础上,广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巩固了作为中国古代主要外贸港口的地位”可知秦汉时期,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根据材料“唐朝时期,通过‘广州通海夷道’的航运线,远至阿拉伯地区的商人都可从南海驶入中国,登陆点就是广州”可知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根据材料“唯独允许广州一地可以进行海外的进出口贸易”可知清代乾隆时期,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19.(1)从实体货币到信用凭证;从现金清算到票据结算;从政府广泛参与到民间力量增强。
(2)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异:中国的是在统一时期城市中出现;欧洲的是在分裂时期国家及城乡间的贸易中产生;欧洲早期银行具有现代银行的特征。
(3)特点:契约应用非常广泛。影响:界定了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使社会形成重诺守约、讲求信用的伦理氛围;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除飞钱外,唐代还出现了类似于近代支票性能的信用票据”可得出,从实体货币到信用凭证;“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可得出,从现金清算到票据结算;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政府广泛参与到民间力量增强。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隋唐中国和中世纪欧洲。相同: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不同: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古代银行出现于隋唐时期,当时中国是统一时期,而欧洲的古代银行却是在中世纪时期出现的,那个时候的欧洲是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的;中国的古代银行出现在城市中,而欧洲的古代银行则是产生于城乡间的贸易中;“按期票规定的日期归还,并付给利息。这样,兑换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银行家”可知,欧洲早期银行具有现代银行的特征。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特点:据材料三“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当事者都会订立契约”可得出,契约应用非常广泛;
影响:据材料三“石仓契约全面展现了石仓传统时代土地关系、民间借贷、工业生产、宗族与社会等历史关系,通过买卖契约、账本、家谱、分家文书等资料”可得出,据所学知识可知,界定了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据所学知识可知,契约还可以使社会形成重诺守约、讲求信用的伦理氛围,这样的界定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