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0 15: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851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发现的黄金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淘金热”,各类人蜂拥至澳洲。到1861年,开采出的黄金价值1.24亿镑,仅维多利亚的金产量就超过世界黄金总产量的1/3。这一现象( )
A.吸引了大量黑人奴隶前往实现发财梦
B.有利于社会转型时期欧洲的资本积累
C.说明世界市场首次实现跨洋资源整合
D.证明全球自由贸易网络正在迅速形成
2.19世纪欧洲的一些商家开始用煤气灯饰来制作广告。如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伦敦的很多裁缝商和制服生产者就用引人注目的灯火把门店装饰得光彩夺目。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欧洲( )
A.重商主义思想的萌发 B.电气化时代已经到来
C.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D.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
3.1897年11月29日,中国通商银行首先在汉口设立分行,成为武汉的第一家中资银行。1906年,遵循清政府户部指示,大清银行分行于汉口设立,主营钞票发行、资金放贷、汇兑办理、金银买卖等业务。这反映了( )
A.清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主权 B.近代商业经营形式的扩展
C.近代银行业在中国的普及 D.武汉地区重商主义的萌发
4.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1892年德国出现了有限责任公司。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
A.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C.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D.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5.据如图可知,当时:1873—1910年中国出口贸易中产品类别占比(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实业救国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紧密
6.下表是晚清时期中国进口货物简表,该表反映出( )
年份 棉布(万匹) 棉纱(担)
1871—1880年 9272 67782
1881—1890年 9012 71239
1895—1905年 7342 106754
A.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B.洋布充斥中国城乡市场
C.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D.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7.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的蔗糖、咖啡、棉花等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纺织、皮革、制铁、家具等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还兴起了许多商业中心。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趋于活跃,经常与宗主国的殖民统治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了独立战争的爆发。据此可知,拉美地区( )
A.经济发展为革命奠定基础 B.对西方的依赖大为减弱
C.经济与西方的差距已缩小 D.已经形成多元经济中心
8.从1885年到1900年,被欧洲列强抢占的非洲土地比例从25%上升到90%,大量的非洲国家被灭,只剩下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保持着独立。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科技革命助推列强瓜分世界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 D.黑奴贸易加速非洲衰落
9.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这一传播过程( )
A.体现了三角航程的行程 B.推动了哥伦布大交换的兴起
C.折射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0.美国最终以民主方式渡过经济危机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
A.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 B.坚持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依靠较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罗斯福成功运用了国家干预政策
11.19世纪3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量每年为5000万磅,1843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将近1亿磅。由于对外贸易中茶叶需求量大增,湖南、福建、浙江等地茶叶种植迅速发展,还专门设立茶厂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已完全沦为列强的原料供应地 B.早期现代化出现加速发展态势
C.中国南方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茶叶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12.某学者认为,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该学者强调了( )
A.开海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白银货币化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当时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网络中心
13.1905年,英国人开设的“上海众业公所”,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以会员制形式组成的证券交易所,其中中国会员占13%。该所除经营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外,还经营外商在华公司的股票,如上海钢铁公司、上海电力公司、中国垦殖公司(煤矿)等股票。上海众业公所的开设表明( )
A.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开始引入中国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英国侵略者控制了中国关税主权
D.列强大肆从中国掠夺自然矿产资源
14.图为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据此可知( )
A.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明显优势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发展
C.贸易种类以工业产品为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15.1896年,盛宣怀在上奏《请设银行片》中说:“拟请简派大臣,遴选各省公正殷实之绅商,举为总董,号召华商,招集股本五百万两,在京都、上海设立中国银行,其余各省会、各口岸,以次添设分行,照泰西商例,悉由商董自行经理。”1897 年 5 月,中国近代第一家华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
A.反映出近代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B.满足了工商业者筹集资金的需要
C.有利于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改变了官僚机构对金融业的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16.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整理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当时欧洲在经济领域内出现的两场革命的名称。
材料二
(2)写出材料二图示中A处相应事件的名称,并据图简析英国工业革命能较早启动并获得成功的条件。
材料三 1870-1913年间世界经济发展概况表
1870-1900年 1870-1913年 1870-1910年 1900年 1900年
工业总产量 贸易总额 铁路线长度 船舶总吨位 石油总产量 钢总产量
增长2.2倍 增长3倍 增长4倍 增长1倍 增加到2000万吨 增加到2830万吨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改编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指出1870-19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并从条件和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两个角度对这一表现加以简要评析。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捷径由于没有找到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法国政府一度对北美的探险活动失去了兴趣。但是商人们却看中了北美即加拿大地区的鳕鱼,大量的捕鱼船前往北美捕鱼。1578年仅纽芬兰海域就有150条法国渔船。附近的印第安人对于到纽芬兰岸上晒鱼的渔民随身携带的铁器及小镜子、小珠子等用品非常渴望,于是就拿出自己所拥有的海狸皮同渔民们进行交换。当法国人把这毛皮带回欧洲时,发现毛皮在欧洲很有市场。这样,最初的毛皮贸易就开始了。
——摘编自付成双《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除俄、英、西班牙三方力量外,奥地利、葡萄牙、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商人也加入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争夺中。美国商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该贸易的主角。独立战争刚刚结束,波士顿商人的“中国皇后号”商船就于1784年2月驶离纽约港,前往中国开展贸易。据估计,仅1806-1807年,波士顿商人向中国市场输出的海獭皮就达到14251张。随着海獭数量的减少,海獭皮贸易随之结束,之后美国商人又转向海豹皮。当海豹皮供应不足之时,美国人又把内陆的海狸皮运往中国市场。
——摘编自付成双《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北美毛皮贸易的兴起进行解释。
(2)指出材料二所处时期的毛皮贸易相对于材料一的变化,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毛皮贸易对美国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
——摘编自王杭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
材料二 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撤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摘编自姚《《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
材料三 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50年代中国在海南等地尝试种植天然橡胶,后来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到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21世纪初,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椽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
——摘编自杨云匀、马俊《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研究》等
(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
(3)简析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牙买加等岛屿,然后转移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巴西。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
——摘编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
材料二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南美洲甘蔗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澳大利亚)。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的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淘金热”的掀起,必将使大量的黄金落入殖民者的腰包,从而为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积累提供更多的资本,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澳大利亚“淘金热”主要吸引的是来自欧美和亚洲的劳工,排除A项;世界市场实现跨洋资源整合在美洲新大陆发现后即已开始,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澳大利亚“淘金热”及产生的影响,未涉及全球自由贸易网络的构建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19世纪欧洲的一些商家开始用煤气灯饰来制作广告,体现了商业营销方式的创新,是商业经营理念进步的体现,D项正确;重商主义思想产生于15世纪,排除A项;电力的运用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气灯以煤气而非电力为能源,排除B项;材料提及用煤气灯饰来制作广告,而非煤气灯用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不能体现生活水平提高,且“显著提高”说法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一些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中国通商银行和大清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这反映了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得到了扩展,B项正确;A项“高度重视"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材料反映了晚清时期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在中国的扩展,排除A项;只有两家银行,C项“普及”表述夸大了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武汉地区盛行重商主义,材料反映了晚清时期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在中国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中心、百货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型商业经营方式,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材料未涉及到该内容,排除A项;材料展示的世界市场出现后的影响,不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确实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材料未涉及到该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3——1910年(中国)。依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出口产品中,原料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说明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紧密,逐渐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是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实业救国,排除B项;近代中国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社会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871年至1905年,中国进口的棉纱呈现上升趋势,进口的棉布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整体数量仍旧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棉布和棉纱的进口,推动了耕织分离,进而推动了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所以材料反映了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棉布数量有所下降,不能得知棉布在中国城乡市场的情况,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边远的内地和农村,洋布并没有充斥城乡市场,排除B项;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的表现是中国原材料的出口增加,仅据棉布和棉纱的进口数量不能得知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排除C项;民族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初步发展,D项不能解释1871年至1890年间的数据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趋于活跃,各种产业如蔗糖、咖啡、棉花等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商业中心兴起;这种经济的发展为拉美地区的人民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实力,使他们对宗主国的殖民统治产生了不满和抵触情绪,最终引发了独立战争,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拉美地区对西方依赖程度的变化,排除B项;虽然拉美地区的经济有所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排除C项;材料仅提到兴起了许多商业中心,并不能就此说明已经形成了多元经济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材料所述欧洲列强瓜分就发生在这一背景之下,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除了包括非洲的绝大部分沦为殖民地,还包括广大亚洲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等,仅凭列强瓜分非洲不能断定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列强瓜分非洲,未提及非洲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排除C项;材料没有黑奴贸易相关信息,且黑奴贸易最兴盛的时期是在16-18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中叶、18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咖啡从非洲传播到世界各地,折射了世界市场的发展,C项正确;三角航程主要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而材料还涉及东南亚,排除A项;哥伦布大交换推动了咖啡的传播,选项因果倒置,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之所以能够度过经济危机,客观原因是依靠较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C项正确;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属于经济方式,而非民主方式,排除A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不能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排除B项;罗斯福成功运用了国家干预政策,并非客观原因,而是主观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据材料“湖南、福建、浙江等地茶叶种植迅速发展,还专门设立茶厂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可知,南方茶叶种植发展迅速,专门设厂加工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这说明中国南方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仅凭南方几个省设立茶厂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不能得出“完全沦为列强的原料供应地”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中国南方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不能看出现代化加速发展,排除B项;“初步形成”表述错误,早在材料时间之前就已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强调了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白银货币化,中外之间贸易又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由此形成世界贸易网络,白银货币化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C项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网络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英国人创办的会员制证券交易所,中国会员占13%,不仅经营买卖外商在华公司的股票,还有经营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可见这家在华证券交易所的经营范围是世界性的股票交易,表明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就开始引入中国,排除A项;“上海众业公所”经营的是股票买卖,与关税主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股票买卖”,而“中国掠夺自然矿产资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00~1800年(世界)。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知,中国成为从欧洲和美洲流出白银的主要去向,成为世界范围内白银的主要输出方向,结合所学,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在外贸中处于优势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我国,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明显优势,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世界格局以欧洲为中心,排除B项;仅从图示信息无法得出具体的贸易种类,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世界主要贸易的路线和白银的流向,考查的是世界贸易下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第一家华商银行”“号召华商,招集股本五百万……照泰西商例,悉由商董自行经理”可以看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A项正确;中国人自办银行,可以为工商业者提供资金贷款,无法得出满足了工商业者筹集资金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建立了第一家华商银行,但没有涉及产生的影响,不能得知对抵御西方经济侵略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说要照泰西商例,悉由商董自行经理,但是最终的实施情况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变化: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商品交易所;创办证券交易所;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或建立东、西印度公司)。名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2)名称:新航路开辟(或圈地运动)。条件:新航路开辟(或奴隶贸易或海外扩张)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市场(若“A”处填写“圈地运动”,答“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亦相应得分);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或现代议会制度或代议制或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又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3)表现:工业产量增长迅速;贸易额快速增加;铁路里程增长4倍;石油、钢铁产量迅速增加。
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垄断组织的影响。
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第一小问,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据材料“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可知,出现商品交易所;据材料“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可知,创办证券交易所;据材料“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可知,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或建立东、西印度公司)。
第二小问,关于当时欧洲在经济领域内出现的两场革命的名称,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领域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史称“商业革命”,因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价格革命”。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第一小问,关于材料二图示中A处相应事件的名称,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西方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因此A处对应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小问,关于英国工业革命能较早启动并获得成功的条件,据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殖民帝国,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还从殖民地掠夺财富,这意味着新航路开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市场;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确立了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政治制度优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870-1913年世界。第一小问,关于1870-19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据材料“1870-1900年”、“工业总产量增长2.2倍”可知,工业产量增长迅速;据材料“1870-1913年”、“贸易总额增长3倍”可知,贸易额快速增加;据材料“铁路线长度增长4倍”可知,铁路里程增长4倍;据材料“石油总产量增加到2000万吨”、“钢总产量增加到2830万吨”可知,石油、钢铁产量迅速增加。
第二小问,关于1870-19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条件,据所学可知,1870-1913这一时段涉及的相关历史事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因此贸易发展迅速,此外,垄断组织经济实力雄厚,在垄断组织影响下,钢铁、石油等部门发展迅速。
第三小问,关于1870-1913年世界经济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伴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热衷于对外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7.(1)解释: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国家对外先后进行殖民扩张;受北美渔业经济的诱发;毛皮在欧洲很有市场,能获得丰厚利润;北美毛皮资源丰富。
(2)变化:贸易主体从法国商人到多国商人进行争夺且形成以美国为主导;获取毛皮的区域从北美大陆东海岸(纽芬兰海域)到北美西北海岸;毛皮市场从欧洲到中国;毛皮种类从单一到多样。
影响:有利于美国西部边疆开发;有利于美国殖民地的发展,加速了美国的独立;推动了美国洲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大量毛皮动物被捕杀,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各国加入争夺毛皮贸易,加剧地区冲突。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西方)。对北美毛皮贸易兴起的解释:根据材料“法国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捷径由于没有找到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法国政府一度对北美的探险活动失去了兴趣。但是商人们却看中了北美即加拿大地区的鳕鱼,大量的捕鱼船前往北美捕鱼。1578年仅纽芬兰海域就有150条法国渔船”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国家对外先后进行殖民扩张,受北美渔业经济的诱发;根据材料“附近的印第安人对于到纽芬兰岸上晒鱼的渔民随身携带的铁器及小镜子、小珠子等用品非常渴望,于是就拿出自己所拥有的海狸皮同渔民们进行交换”可得出北美毛皮资源丰富;根据材料“当法国人把这毛皮带回欧洲时,发现毛皮在欧洲很有市场”可得出毛皮在欧洲很有市场,能获得丰厚利润。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西方)。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除俄、英、西班牙三方力量外,奥地利、葡萄牙、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商人也加入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争夺中。美国商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该贸易的主角”可得出贸易主体从法国商人到多国商人进行争夺且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综合材料一和二可知,获取毛皮的区域从北美大陆东海岸(纽芬兰海域)到北美西北海岸;根据材料“,波士顿商人的‘中国皇后号’商船就于1784年2月驶离纽约港,前往中国开展贸易”可得出毛皮市场从欧洲到中国;根据材料“随着海獭数量的减少,海獭皮贸易随之结束,之后美国商人又转向海豹皮。当海豹皮供应不足之时,美国人又把内陆的海狸皮运往中国市场。”可得出毛皮种类从单一到多样。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大方面回答。积极方面可从促进美国开发发展、独立等角度回答;消极方面主要从生态失衡、地区冲突等角度回答。归纳如下:有利于美国西部边疆开发;有利于美国殖民地的发展,加速了美国的独立;推动了美国洲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大量毛皮动物被捕杀,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各国加入争夺毛皮贸易,加剧地区冲突。
18.(1)背景: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在巨大利润的刺激下,西方资本加大对东南亚橡胶的投资,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迅速提升。
(2)努力:政府将大型种植园分成小块分配给马来人;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保护马来西亚的橡胶产业。
(3)意义:换取中国所需的橡胶;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有助于中国保障工业生产所需的优质橡胶;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从而实现农民致富。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初西方。关于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据材料“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可知,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据材料“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可知,在巨大利润的刺激下,西方资本加大对东南亚橡胶的投资,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迅速提升。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现代马来西亚。关于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据材料“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可知,政府将大型种植园分成小块分配给马来人;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据材料“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可知,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据材料“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可知,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保护马来西亚的橡胶产业。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现代中国、东南亚。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据材料“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可知,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有助于换取中国所需的橡胶;据材料“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可知,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有助于中国保障工业生产所需的优质橡胶;据材料“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椽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可知,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从而实现农民致富。
19.(1)特点:实行大种植园制;使用黑人奴隶;现成单一产业结构。影响:推动三角贸易(世界市场)的发展:蔗糖的价格下降,成为欧洲民众日常生活消费品;破坏了拉美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洲文明的倒退。
(2)变化:从边缘到中心。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中南美洲)。特点:根据材料一“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得出:实行大种植园制;根据材料一“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得出:使用黑人奴隶;根据材料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现成单一产业结构。影响:根据材料一“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蔗糖的价格下降,成为欧洲民众日常生活消费品;根据材料一“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三角贸易(世界市场)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破坏了拉美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洲文明的倒退。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变化:根据材料二“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得出:从边缘到中心。因素:根据材料二“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