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61年卢布与美元的比价为1:1.1。从1989年开始,苏联放弃固定汇率制。国际金融机构蜂拥进入苏联,用美元购置卢布,推高卢布比值。1990年,外资银行乘苏联汇率改革之机又开始抛售卢布,并引导着卢布对美元的贬值预期,卢布兑美元的比值下跌为100:1。据此可知(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走向崩溃 B.西方通过货币战争瓦解了苏联
C.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D.苏联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复兴的亚洲在人均GDP增长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年均复合增长率)表
地区 1950—1973年 1973—1990年 1990—1999年
15个复兴的亚洲国家和地区 2.5 3.9 4.6
拉丁美洲 2.5 0.7 1.4
非洲 2.1 0.1 -1.2
东欧和前苏联 3.5 0.7 -4.8
西欧 4.1 1.9 1.4
美国 2.5 2.0 2.1
A.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B.1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长率不低于美国
C.不同地区间人均GDP增长不平衡问题日益严峻
D.现代东方文化推动了亚洲人均GDP的持续增长
3.如图是荷花路中学2022级某位同学的优秀作业。据此推断题干的设问是( )
A.为重建二战后的经济秩序,国际社会采取哪些措施?
B.为恢复二战后的金融与贸易,联合国采用哪些举措?
C.指出刺激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腾飞的主要措施。
D.为缓解社会危机,英美两国提出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4.下图为1995—2009年部分地区外资银行数量占该地区银行总数的比重。据此可知,上述现象( )
A.加快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 B.改变了已有的国际经济格局
C.使部分地区金融风险性增大 D.制约了当地民族企业的发展
5.1985年9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贸易政策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概念,尤为强调了“公平贸易”的重要性。美国随后组成了以商务部部长为首的贸易反击小组,主要任务是查明和制止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美国此举旨在( )
A.消除全球经济贸易的壁垒 B.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形成
C.保持自身国际贸易竞争力 D.践行世界贸易组织原则
6.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 )
A.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 B.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
C.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7.进入20世纪以后,拉美国家出口型经济特征仍然非常明显。表2是1913年前后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出口商品集中率一览表。据此分析可知,这些国家( )
国家 第一产品 百分比 第二产品 百分比 总计(%)
玻利维亚 巴西 智利 古巴 海地 巴拿马 锡 咖啡 硝酸盐 蔗糖 咖啡 香蕉 72.3 62.3 71.3 72.0 64.0 65.0 银 橡胶 铜 烟草 可可 椰子 4.3 15.9 7.0 19.5 6.8 7.0 76.6 78.2 78.3 91.5 70.8 72.0
A.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
B.摆脱了欧美国家的经济控制
C.国民经济极具脆弱性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8.1982年,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政策被写进宪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写进宪法;土地使用权商品化首次获得法律承认。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演变( )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B.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C.体现出土地流转对经济的重要性 D.反映出“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
9.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我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出口更倾向于互联网渗透率高、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对材料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近年来( )
A.数字经济超越两次工业革命 B.我国引领当今世界数字经济
C.数字经济助推国际贸易发展 D.跨境电商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10.二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然而,战后仅仅10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二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国家发展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C.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以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D.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以扩大企业自主权
11.1948年至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提供了约130亿美元的援助。最终大约75%的援助资金用于购买美国产品和服务,欧洲进口额的三分之二来自美国。1950年9月,美国推动西欧国家建立欧洲支付同盟,使美元全面参与西欧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和欧洲支付同盟( )
A.加剧美国的贸易逆差现象 B.扩大了美元的国际影响力
C.抑制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冲击了二战后的货币秩序
12.下表是1978—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占GDP、世界贸易的份额统计情况。
年份 1978年 2000年
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 9.7% 36.1%
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 0.8% 3.6%
表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集团化的机遇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3.“全球化”曾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控的全球市场的策略,但随着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崛起,资本主义国家独占“全球化”最大红利和话语权优势丧失,推动“逆全球化”。以下不属于逆全球化表现的是( )
A.全球经济衰退明显 B.全球政治危机不断
C.极端民粹主义思潮急流汹涌 D.全球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遍及全球
14.1913年英国外贸数据显示,自外国进口至英国货物总额为390459000英镑,其中免税额为359225000英镑,免税比例高达92.0%;英国出口到外国商品总额为244919000英镑,外国对英国商品免税额只有92964000英镑,免税比例仅有38.0%。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英国外贸优势丧失 B.国际贸易争端加剧
C.英国经济政策改变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15.从1927年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到全面抗战爆发前,财政部长宋子文已占有公司半数的股份并控制了该公司。材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 )
A.对近代化的推动收效甚微
B.在国内缺乏发展壮大的机遇
C.受到官僚资本的威胁
D.在半殖民地环境中难以壮大
二、材料分析题
16.跟随商品和人口流动的轨迹,看见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世界贸易的中心所在已毋庸置疑。当时一位中国旅行家杜环对此地的繁华和富裕颇感震惊:“郛郭之内,里闬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另外,富贵阶层的投资还掀起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学术研究热潮。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17世纪初,中国瓷器初抵欧洲北部的时候,价格高到大部分人都买不起。但1631年笛卡尔惊叹,阿姆斯特丹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十年后,走访阿姆斯特丹的英格兰人说:“不管是哪种地位的人家,家里都有很多中国瓷器”“不计其数的店铺群和在那城市前方往来不断的船只,放眼现今全世界,阿姆斯特丹无疑是最繁忙的地方,这城里的人无疑最热衷于经商者”。
荷兰人格劳秀斯认为:“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都应该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
——摘编自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等
材料三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人数的增长,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世界贸易的中心”所在的帝国,结合所学,指出其在文明交流中的地位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的角度分析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货物无奇不有”的原因,写出此时除荷兰外经营中国瓷器的主要西欧国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90至2005年间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来,葡萄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家先后开展与中国的茶叶贸易,茶叶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茶叶中,海路贸易以葡萄牙、荷兰、英国为主;陆路贸易以俄国为主。1617年,茶叶传入俄国并逐渐在宫廷贵族中推广。18世纪末以来,茶叶逐渐成为俄国人日常必备的饮品。茶叶最早在中俄间以入贡和赐赠的方式交流。清廷赐赠俄国主要有绸缎、布、茶叶等。所赐茶叶种类有砖茶、白毫茶、绿茶等。鸦片战争后,茶叶贸易操控在俄国商人手中。伴随着长江沿岸港口被迫开放,轮船和汽船营运贸易成本低,沿江沿海港口逐渐成为区域性的茶叶对外贸易中心,水运成为中俄茶叶贸易的重要选择。
——摘编自陈文华《清代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
材料二 “万里茶道”是中俄之间专业的“茶叶之路”,特指自17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中国出发经陆路运输到俄罗斯等国的茶叶贸易之路。它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开始向北延伸,经过了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并一路向北,越过蒙古戈壁草原,直到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然后向西延伸途经西伯利亚,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欧洲各国。 “万里茶道”途经多种地理环境和不同民族地区,沿途民俗文化多样,自然、文化遗产类型非常丰富。2019年, “万里茶道”跨国文化线路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摘编自王楠、于海志《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万里茶道”演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俄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万里茶道”的现实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典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借贷机构之一,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北宋时期,资金需求多,推动了质典业的发展。明初,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佃农可以以米质钱。自明中叶起,典当行资本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种类越来越广,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清代的典当铺,业务兴隆,利润高,不仅做个人衣物、首饰等典押借款,而且也开始做棉花、粮食等小额农副产品放款。有些典当仿效钱庄,收受客户存款,发行可兑换的钱票、银票,可流通转让。
——摘编自朱海城《变与不变,典当业的长时段考察》
材料二 为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决边区抗战物资的大量需要与根据地落后生产物资的缺乏之间的矛盾,解决农民迫切需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矛盾,1937年10月1日,陕甘宁边区银行在延安成立,被边区军民亲切地称为“窑洞银行”。1938年,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发行“光华券”,作为法币的辅币, 同时流通于边区市场,用于日常找零。1946年7月以后,边区银行依据“争取和,准备打”的总方针,拨出4至6亿元券币,办理各种农、工业及合作事业放款。
——摘编自闫秋池《陕甘宁边区银行的金融实践与历史贡献》等
材料三 搞亚投行没有挑战现有的世界金融体系。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超过40%,这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担当。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一种新的制度,使得那些要接受贷款的国家不用接受非经济的条件。亚投行不仅愿意与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也愿意向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国家开放, 目的是全球的繁荣与发展。
——摘编自龙永图在“2015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典当行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创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时代背景,并简述其历史贡献。
(3)材料三,分析说明亚投行的积极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经济活动形成全球范围内相互依存、联系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变量连续变化而导致的一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其发展过程为:新航路开辟后,加紧了世界各地区间相互联系,全球化趋势初露端倪;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市场,但由于两次世界战争的出现,使得全球化进程陷入困境;二战以后,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革命推动之下,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活动密切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苏联解体,中美关系缓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等,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经济联系,全球化趋势得以迅猛发展,并影响到政治、文化等领域。
——摘编自高晶侯雪璟《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冲击与挑战》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从国际角度看,既需要建立健全有效治理机制,也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从各国内部角度看,需要出台更具包容、普惠、平衡性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尤其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以更好融入经济全球化。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反映时代潮流,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摘编自蔡昉《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如何应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苏联在金融改革时遭到西方发起的货币金融战,导致卢布急剧贬值,苏联经济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这揭示了国家发展中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走向崩溃,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了西方金融机构对卢布的操作,但苏联解体是发生在1991年,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但材料中未涉及到该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1990年至1999年与1950年至1973年相比,15个复兴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非洲、东欧和前苏联、西欧、美国的人均GDP复合增长率的差异变大,反映了不同地区间人均GDP增长不平衡问题日益严峻,C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拉丁美洲国家在1973年至1990年的人均GDP复合增长率要低于1950年至1973年,且非洲在1990年至1999年,人均GDP复合增长率为负数,所以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并没有持续向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均GDP增长的情况,并非整体的GDP增长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15个复兴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呈现持续增长,但15个复兴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并不等于整个亚洲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马歇尔计划是协助欧洲实行经济恢复的计划,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国际金融组织,关贸总协定属于国际贸易组织,这些都与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构建有关,所以推断题干设问应该是为重建二战后的经济秩序,国际社会采取哪些措施?A项正确;这些组织并不是联合国主导建立的,不能体现联合国的作用,排除B项;这些组织中包含多个世界性的经济金融组织,并不仅仅是为了刺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腾飞,排除C项;这些国际组织主要都是美国主导建立的,和英国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5—2009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995—2009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外资银行数量占该地区银行总数的比重超过了50%,其他东欧和中亚等比重也超过了40%,且发展势头较快,由此可知,这些地区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增大,C项正确;据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已于20世纪70年代瓦解,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牙买加体系也于70年代建立,排除A项;外资银行全球发展实质是发达国家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其结果是有助于巩固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的地位,排除B项;据材料可见,南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外资银行所占比重较小,这些外资银行对当地经济包括民族工业发展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材料“强调了‘公平贸易’的重要性。美国随后组成了以商务部部长为首的贸易反击小组,主要任务是查明和制止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者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崛起,美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竞争力出现了相对下降,美国希望通过“公平贸易”来保持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以“公平贸易”为理由,针对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政策,并非为了消除全球经济壁垒,也不是为了推动多边贸易体制,AB项并非美国这些措施的目的,排除AB项;世贸组织成立的时间是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美元加息,“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说明了世界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亟需调整,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并非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元不断加息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利影响,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排除C项;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彻底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近代美洲国家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或者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上,说明工业制造能力薄弱,只能依赖资源出口,由此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出口产品多是初级产品,不能说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排除A项;根据近代美洲国家的出口商品种类和比重不能证明它们摆脱了欧美国家的经济控制,排除B项;根据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情况无法体现他们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写进宪法;土地使用权商品化首次获得法律承认”“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中关于市场经济的演变,为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B项正确;1992年之后中国“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A项并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A项;“土地流转对经济的重要性”并不是材料反映的重点,只能反映部分内容,排除C项;“依法治国”方略是在1997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可知,材料反映了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起到了推动作用,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数字经济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在量上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数字经济的对比,不能得知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数字经济的引领国家,排除B项;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结束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国家干预,将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二战后,欧美西方国家没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在经济复苏期间,政府公共开支往往是增加的,而不是减少的,排除C项;“新经济体制”改革是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改革,与德、意、日以及西欧各国的经济复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至1952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向西欧提供了130亿美元的援助,且用美元参与西欧的贸易,这有利于扩大美元在世界的影响力,B项正确;美国援助西欧有利于促进美国出口,排除A项;材料强调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啊,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C项;二战后的货币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故不会冲击二战后的货币执行,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与1978年相比,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占GDP比重和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是推动外贸发展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只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客观条件,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我国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逆全球化指的是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逆全球化现象说明,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逆全球化来重新调整经济全球化布局,以此来维护和捍卫他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权和霸主地位。由此可见,“全球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遍及全球”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D符合题意;全球经济衰退明显,使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属于“逆全球化”现象的表现,排除A项;全球政治危机不断,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属于“逆全球化”现象的表现,排除B项;民粹主义在其一个半世纪的激荡历程中始终是一股解构性的反建制力量,它以大众、民族与国家的利益为基本诉求,反对资本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全球化。“极端民粹主义思潮急流汹涌”属于“逆全球化”现象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对外贸易中约9成商品为免税进口,外国给予英国出口商品的免税额度不到4成,可见在英国保持自由贸易的同时,其他国家对英国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国际贸易争端加剧,B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英国外贸优势丧失,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和史实,排除A项;这一时期英国的经济政策未发生改变,排除C项;D项表述“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发生在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从1927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属于民族工业,财政部长宋子文已占有公司半数的股份并控制了该公司说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民族工业的处境,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对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是存在发展壮大的机遇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压制,这是由中国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帝国:阿拉伯帝国
地位: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理由: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的广大地区(地理角度);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经济角度);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思想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文化角度,答到具体史实即可,如:翻译了大量埃及、西亚、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典籍,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在东亚、西欧、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角度)。
(2)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视角);欧洲新商业形式(商品交易所、股份公司)促进了贸易扩大(欧洲视角);大西洋沿岸荷兰有地理和交通优势(处于欧洲的贸易中心,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荷兰商船承揽了海上大部分运输,被称作“海上马车夫”;格劳秀斯的思想为荷兰提供扩张的合法性;荷兰人的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观念、意识强。
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
(3)特点:人口在全球范围迁移;迁移人口数量增加、增速加快;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迁移(或答人口迁入的国家较为集中)
原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发过国家的高收入和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吸引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雇佣劳动力;两极格局的解体有利于人口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帝国:据材料“公元8世纪和9世纪”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在商业贸易上沟通东西,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的商业贸易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桥梁的原因可以从地理角度、经济角度、文化角度、阿拉伯商人角度等方面进行说明。可进行说明如下: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的广大地区;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思想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在东亚、西欧、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原因:据材料“放眼现今全世界,阿姆斯特丹无疑是最繁忙的地方,这城里的人无疑最热衷于经商者”及所学知识可知,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能够“货物无奇不有”的原因可以从世界角度、欧洲角度、荷兰地理位置角度、荷兰造船业、荷兰商业、荷兰思想角度进行说明。主要有: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洲新商业形式(商品交易所、股份公司)促进了贸易扩大;大西洋沿岸荷兰有地理和交通优势;荷兰商船承揽了海上大部分运输,被称作“海上马车夫”;格劳秀斯的思想为荷兰提供扩张的合法性;荷兰人的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观念、意识强。
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活跃在欧洲与中国之间进行远洋贸易的国家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过。
(3)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特点:据材料“世界迁移者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可知,迁移人口数量增加、增速加快;据材料“全世界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可知,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迁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的人口迁移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范围较广。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人口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量的迁移,这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有关;之所以人口迁移主要迁往发达国家是因为发过国家的高收入和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吸引力;同时1990年至2005年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还可以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雇佣劳动力和两极格局的解体有利于人口在世界范围的流动等角度进行说明。
17.(1)变化:由中国主导的朝贡贸易转为俄国操控的殖民色彩贸易;主要贸易方式由陆路贸易转为水运方式。原因:鸦片战争后,俄国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贸易特权;轮船和汽船贸易运输成本优势显著;受不平等条约影响,茶叶对外贸易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等等。
(2)带动沿途经济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密切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区域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传播弘扬了中国和平外交的理念;等等。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俄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茶叶最早在中俄间以入贡和赐赠的方式交流”“鸦片战争后,茶叶贸易操控在俄国商人手中”得出,由中国主导的朝贡贸易转为俄国操控的殖民色彩贸易;根据材料一“陆路贸易以俄国为主”“水运成为中俄茶叶贸易的重要选择”得出,主要贸易方式由陆路贸易转为水运方式。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贸易特权;根据材料一“伴随着长江沿岸港口被迫开放,轮船和汽船营运贸易成本低,沿江沿海港口逐渐成为区域性的茶叶对外贸易中心”得出,轮船和汽船贸易运输成本优势显著,受不平等条约影响,茶叶对外贸易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俄)。现实意义:根据材料二“从中国出发经陆路运输到俄罗斯等国的茶叶贸易之路”得出,带动沿途经济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根据材料二“‘万里茶道’途经多种地理环境和不同民族地区,沿途民俗文化多样,自然、文化遗产类型非常丰富。”得出,密切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区域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依据所学知识,还可从中国和平外交理念角度回答,传播弘扬了中国和平外交的理念。
18.(1)影响:调剂资金缓急,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满足了社会对资金需求,促进了商品经济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米质钱,以物典押借款,冲击和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典当行金融化,为后来中国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2)时代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根据地面临财政困难)。
历史贡献: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缓解根据的经济困难);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3)影响:有利于完善国际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典当行发展的影响:依据“典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借贷机构之一,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得出调剂资金缓急,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北宋时期,资金需求多,推动了质典业的发展。明初,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佃农可以以米质钱。自明中叶起,典当行资本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种类越来越广,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得出满足了社会对资金需求,促进了商品经济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米质钱,以物典押借款,冲击和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根据“有些典当仿效钱庄,收受客户存款,发行可兑换的钱票、银票,可流通转让”得出典当行金融化,为后来中国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中共创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时代背景:根据“为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决边区抗战物资的大量需要与根据地落后生产物资的缺乏之间的矛盾,解决农民迫切需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矛盾”并结合所学得出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带来的贡献:根据“1938年,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发行‘光华券’,作为法币的辅币, 同时流通于边区市场,用于日常找零。1946年7月以后,边区银行依据‘争取和,准备打’的总方针,拨出4至6亿元券币,办理各种农、工业及合作事业放款”并结合所学得出是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亚投行的积极影响:根据“搞亚投行没有挑战现有的世界金融体系。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超过40%,这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担当。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一种新的制度,使得那些要接受贷款的国家不用接受非经济的条件”得出是有利于完善国际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19.(1)特点:出现于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加速了其发展;受到战争的阻碍;影响日益加深。
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极格局的解体;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特点:根据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加紧了世界各地区间相互联系,全球化趋势初露端倪”可分析出出现于新航路开辟后;根据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市场”“二战以后,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革命推动之下,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活动密切发展可分析出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加速了其发展;根据材料一“由于两次世界战争的出现,使得全球化进程陷入困境”可分析出受到战争的阻碍;根据材料一“全球化趋势得以迅猛发展,并影响到政治、文化等领域”可分析出影响日益加深。
因素:根据材料一“二战以后,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革命推动之下,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活动密切发展”可分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一“随着苏联解体,中美关系缓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等,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经济联系”可分析出两极格局的解体,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二“建立健全有效治理机制,也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出台更具包容、普惠、平衡性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尤其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可分析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