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周总理 你在哪里
了解作者
柯岩(1929—2011),现当代作家,诗人。本名冯恺,满族,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
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主要作品《周总理,你在哪里》《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等。
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狡黠这一问题,被誉为中国诗的“教育诗”。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
了解背景
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它体现了十亿人民对他的深切的思念和深情的呼唤,能深深扣人心弦,激起人们感情的共鸣。
生字词
1
词语解释
走进课文
课文分层
第一段(第1节):诗人直抒胸臆,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周总理由衷的敬爱和深切怀念。为全文奠定了抒情基调。
第二段(第2-7节) :着重刻画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进步表现了崇敬与思念之情。
三幅画:(革命本色、优良作风、崇高境界)
第一幅:以高山为背景,表现了周总理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万里征途奋斗不息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本色。
第二幅:以大地、森林、大海为背景,表现了总理深入人民群众、关心人民冷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无产阶级实践家作风。
第三幅:以整个世界和北京天安门广场为背景,表现了周总理为全人类的解放、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境界。
第三段(第8-9节):全诗抒情的高潮。表现了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永远和人民生活、战斗在一起的深刻思想。
本诗是一首怀念诗,应该要以什么样的感情和语调来读?
01
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感情
02
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语调
本文关联知识
破折号的用法
05
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04
表示声音减弱
03
表示声音延长
02
表示话题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01
表示解释说明
破折号实战
1.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表示解释说明)
2.周——总——理(表示声音延长)
3.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表示声音减弱)
Part 03
通过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广场的回答,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表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
“我们”在哪些地方呼唤周总理?为什么让景物来回答人民的发问?
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日理万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总理?
说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有什么好处?
诗中的山谷、大地、松涛、海浪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以情感,它们仿佛成为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使全诗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拟人
诗中“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形成诗歌章节的回环往复,使全诗富有节奏感、整齐美。
排比
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深化了感情,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寄托了无限哀思。
反复
是实写与虚写相结合。诗歌中的每一幅画面都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对总理的追忆。这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的出现,正是诗歌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的体现。
诗歌中有很多画面,比如“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他正在中南海会见外宾”……你认为诗歌中的这些画面是实写还是虚写 请说明理由。
课堂小甜点
“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
正当在研究工人出入规定、路线、制度时,遇到周恩来从外面回来。问清楚情况后,周恩来果断地制止了:不准修。有这台阶,我上上也是一个锻炼嘛。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
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出入院子有十几个台阶,每次上下车都需要走很远的一段路。1952年4月底,秘书何谦想要把这十几个台阶拆除修平,方便周总理直接在院子里上下车。
——《周总理的故事》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让群众背风坐
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可周恩来发现群众都是面对西北风而坐,原来县委专门搭了一个坐北朝南的背风讲台让总理避风。周恩来不同意,坚持改变布置,让群众背风而坐,他自己迎着风讲话。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10日下午,周恩来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跟群众握手,说着:“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了,我来迟了。”
——《周恩来风采》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6年版
教师总结
这首抒情诗运用呼告、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写出了山河与人民共同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的情景,抒发了对周总理无限怀念、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