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阿拉伯商人联系着东非海岸和印度西海岸,在两边都有商站。他们把中国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辗转运往欧洲。材料主要说明( )
A.阿拉伯商人推动了东西方商品贸易往来
B.阿拉伯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C.阿拉伯自然环境使之农业发展缓慢
D.阿拉伯只是起到桥梁的作用,没有创新
2.1845年以后,在印度的英国银行家将业务拓展到中国,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是丽如银行,其总部设在印度,原名为西印度银行。这时期外国银行的开设( )
A.是列强资本输出时期的要求· B.满足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诉求
C.改变了中国传统金融业格局 D.使中国的“买办”开始出现
3.唐代,海上贸易货物中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大量增多。输入的货物除了象、犀牛,古贝(棉布)等外,西方人士还把波斯工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我国。出口的除丝织品外,还有大量的瓷器以及茶叶、铜镜、文具、书籍等。由此可知,唐代海上贸易( )
A.丰富了中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B.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
C.推动了中西方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
D.以追求政治目的为主
4.1935年8月,美国加重对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课税,把5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31%,把5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75%,还增加了财产税和赠款税,公司交纳的税额也有所增加。这些措施旨在( )
A.建立福利国家 B.限制私人垄断
C.加强政权力量 D.克服经济危机
5.下列“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大西洋沿岸垄断组织迅速扩张德国 B.太平洋沿岸商品种类数量增加美国
C.地中海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 D.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
6.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7.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 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B.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
C.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8.16世纪,秘鲁商人将白银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大部分白银被用来换取亚洲商品。马尼拉大帆船从阿卡晋尔科出发将白银运到菲宾,而菲律宾汇集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印度和波斯的地毯、马六甲的香水、爪唯的丁香、钙兰的肉桂等。据此可推知,当时( )
A.亚洲各国主导国际贸易发展 B.太平洋沿岸是世界市场中心
C.自由贸易原则得到普遍运用 D.西班牙对亚洲贸易逆差严重
9.“走亲串门”是中国传统社会过年时的一大习俗。近些年,随着手机的普及,利用微信视频、短信拜年成为了大众的首选,亲戚之间的走动减少了许多。这表明( )
A.中国宗法社会逐渐瓦解 B.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C.手机缩短了人们的距离 D.传统习俗的价值逐渐被忽视
10.结合所学,分析下表,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
B.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C.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D.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速放缓
11.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本质上反映了( )
A.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D.银钱矛盾的激化
12.从1929年开始,欧美国家奄奄一息,有能力贷款的客户越来越少,西方银行家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巴不得苏联多贷点。据统计,西方国家至少向苏联提供了7亿美元的贷款,大大加快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目的是( )
A.协助苏联建设 B.建立世界市场 C.获取垄断利益 D.缓解金融危机
13.17-18世纪英国、荷兰、瑞典、法国等国的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运回的瓷器总量高达3亿件以上。欧洲人在痴迷瓷器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复制和仿制并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瓷器的创作中。中国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也对欧洲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西学东渐传播了科学知识 B.全球性贸易网络已经形成
C.商品流动推动文化的传播 D.跨国公司促进经济全球化
14.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不是“国际法人”,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国际法人资格条件,其地位对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均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
A.弱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B.有利于国际贸易更加有序发展
C.保证了自由贸易下交易的公平 D.实现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公正化
15.1880年以后,原材料的世界价格不断下跌,而制成品的价格却稳步上升。1880—1938年间,第三世界国家用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换得的制成品的数量下降了40%。这种“进出口交换比率”的逆差趋势表明( )
A.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B.西方列强侵略方式转变
C.世界殖民体系的进步性 D.世界市场具有不公平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得到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的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税率,导致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简析欧洲贸易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和货币领域所采取的措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前往美洲的华人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居。当时的阿卡普尔科因华侨众多而被誉为“唐人城”,在墨西哥城甚至16世纪就出现了“唐人街”。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呈现出的主要不同,并说明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
18.阅读世界古代商业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母系氏族时期,人类在磨制的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制成石斧、石锄,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人类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畜牧业经济从其他野蛮人中分离出来……使得为别人提供肉食、皮货成为可能。……农业的成功,……除了自己消费之外也有了剩余,为别人提供粮食成了可能。……这样经营畜牧业的游牧部落和经营农作物的农业部落之间,就很自然地发展起了交换。
——林其泉《分工的起源与发展》
(1)据材料指出商业起源的一些主要因素。
材料二 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从张骞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我们或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2)结合所学论证材料中的观点:“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材料三 教材P40问题探究
(购买人的宣言)
【代理人谢勒夫卡】说道:我从文书简提手中买来这所房屋。我为了它而给了他十个沙图;此项契约在胡夫-阿海特公墓村的议会(贾贾特)的面前,当着简提的许多身为凯米普的祭司团成员的证人的面,由登记办公室盖章确认。
(对价格的详细说明)
一块四肘尺宽十肘尺长的布料:三沙图一张床:四沙图
一块二肘尺宽十肘尺长的布料:三沙图
(对房屋的描述)按墨线精确地建造无花果木的屋顶尚未完成
(卖者的宣言)他说:以国王的生命起誓!我将使法律手续完成,将使你对此事满意,并对属于这房屋的任何东西的情况满意,因为现在你已经实施了这种交换的付款。
——梅努《凡尔库特混杂文件》,【法】默尼著,景昭译《生活在古埃及》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古埃及人是如何签订商业契约的。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交换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了通过媒介的交换,即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作为媒介的物品,然后再用所获得的媒介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世界上, 牲畜曾在很多地区成为这种媒介;在中国,最早的、比较定型的媒介是“①”——中国最早的货币。
——安烨主编《货币银行学》
材料二 契约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契约的产生,是在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人们在劳动生产、经济生活及各种人际交往中,由于彼此需要,在平等的条件下,经常发生对双方都有利的各种交换关系,这种关系后来发展成各种交换协议,用条文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行为后果,达成文字约定即契约。契约既是对彼 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必修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①”处最有可能的内容,并简述货币产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契约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契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到15世纪的阿拉伯。材料表明阿拉伯商人联系着东非海岸和印度西海岸,在两边都有商站可知阿拉伯在推动中西方贸易往来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桥梁,A项正确;阿拉伯不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B项;阿拉伯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的相关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能得出阿拉伯自然环境使之农业发展缓慢,排除C项;根据所学阿拉伯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也有自己的创新,不能说没有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是,鸦片战争后,英国银行家将近代银行业务拓展到中国,使中国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出现了近代银行业,改变了中国传统金融业格局,C项正确;据所学,列强进入资本输出时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近代银行业的出现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诉求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买办”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兴办洋行、从事商品输出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中西海上贸易既有日常生活生产用品,也包括一些科学技术知识等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外之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政府对海上贸易的严格限制,排除B项;C项是材料的表现,而不是唐代海上贸易兴盛的影响,并且题目也没有点明这是民间海外贸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海上贸易是政治目的为主,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以政治目的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35年”,可知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此时主要目的是为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矛盾,D项正确;“建立福利国家”是二战后,排除A项;材料中措施主要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排除B项;材料中措施主要目的不是加强政权力量,是通过国家采取的措施缓和经济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引发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英国继西班牙、荷兰后,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文字分别是,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和英国,D项正确;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列强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并非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德国是多中心格局中的一员,并非荷兰之后的世界商业霸主,排除A项;太平洋沿岸并非近代欧洲贸易中心,百货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等并非商品种类数量增加的表现,美国只是20世纪多中心格局中的一员,排除B项;地中海沿岸只是欧洲原来的贸易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依据材料“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可以看出,西汉前期,商业得到发展,商业资本比较活跃,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前期商业资本比较活跃,不能就此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而且西汉商人地位并不高,排除A项;西汉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舍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而且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美元加息,“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说明了世界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亟需调整,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元不断加息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利影响,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排除C项;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彻底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依据材料“马尼拉大帆船从阿卡晋尔科出发将白银运到菲宾,而菲律宾汇集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印度和波斯的地毯、马六甲的香水、爪唯的丁香、钙兰的肉桂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亚洲市场与美洲市场之间有贸易的交流,中国的瓷器、丝绸、地毯等亚洲的商品在美洲大受欢迎,使得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亚洲,而当时的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西班牙对亚洲贸易逆差严重,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美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主导”表述错误,排除A项;此时世界的中心在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视频、短信拜年逐渐取代“走亲串门”,反映了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B项正确;材料表明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并未体现中国宗法社会逐渐瓦解,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图表,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B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未能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最快,但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依据材料“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应是强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银钱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欧美国家,为了缓解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加大了对苏联的贷款,D项正确;A项不是西方国家对苏联贷款的目的,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就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现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金融危机,不是为了获取垄断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据材料“……欧洲人在痴迷瓷器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复制和仿制并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瓷器的创作中。中国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也对欧洲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可知,中国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也对欧洲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映了商品流动推动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东学西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贸易网络就已经形成,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对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均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相比关贸总协定,对成员国有更严格的约束力,有利于发挥其作用,有利于国际贸易有序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美国经济是否弱化,排除A项;保证公平这一说法有误,排除C项;D项说法有误,世界经济秩序仍在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1880年以后,原材料的世界价格不断下跌,而制成品的价格却稳步上升。1880—1938年间,第三世界国家用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换得的制成品的数量下降了40%。”可得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出口原料,价格低,而发展国家主要是出口制成品,价格高,说明世界市场具有不公平性,D项正确;A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方式转变,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殖民体系的进步性,而是落后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变化:从边缘到中心。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
(2)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出现严重争端。解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国际协调机制,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7年签署关贸总协定)。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可得出“从边缘到中心”;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跨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分析欧洲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转变。
(2)问题:根据材料二中的“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可得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出现严重争端”;解决:结合所学知识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角度分析可得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知识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角度分析可得出“建立国际协调机制,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17.(1)历史条件:环球航行的成功;美洲盛产金银;巨额的利润刺激;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提升了中国商品知名度;美洲对东方商品的市场需求;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
(2)主要不同:贸易范围更广,以太平洋为中心;行程远及中南美洲;航线自西向东;西班牙殖民者主导;属于垄断性贸易的一种;白银等贵金属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更大规模的华人外迁。
历史影响:密切了亚洲与美洲间的联系;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玉米等物种在亚洲的传播;提高了华侨华人的地位;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徙。
【详解】(1)根据材料一“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得出环球航行的成功;根据材料一“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得出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根据材料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得出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提升了中国商品知名度,美洲对东方商品的市场需求;根据材料一“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得出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美洲盛产金银,巨额的利润刺激等分析总结。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得出贸易范围更广,以太平洋为中心;根据材料二“到达墨西哥、秘鲁”得出行程远及中南美洲;根据材料一“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得出西班牙殖民者主导,属于垄断性贸易的一种;根据材料一“‘丝—银’对流”得出白银等贵金属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二“前往美洲的华人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居”得出促成更大规模的华人外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材料二“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从对中国的影响、物种传播、对菲律宾的发展、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角度作答。
18.(1)据材料指出商业起源的一些主要因素。
工具进步;农业;剩余;私有制;社会大分工;物物交换。
(2)结合所学论证材料中的观点:“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丝路塑造人类过去:造就人类多处古文明;造就古代著名的地跨欧亚的大帝国;造就人类信仰: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也是一条“信仰之路”新航路开辟后,通过搜刮丝路上的财富,西欧崛起,造就葡西荷英等世界性帝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和丝绸、瓷器、茶叶三大标志性文化外传等传播中华文明;“古代西域、南洋、西洋等外来文明也传入中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增添了新鲜血液…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文化交融,实现了古代社会农耕、游牧等主要经济形态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启了全球化和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漫长征程。”——鲍志成《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概论》丝路将主宰世界未来: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纳入其中,必将带动沿线国家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政府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主宰世界未来的发展。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古埃及人是如何签订商业契约的。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契约以当事人买卖双方合意为基础;契约形式严格、手续齐全,由证人确认。
契约规范了商业贸易行为,推动商贸发展;推动诚信成为生活的基本原则,丰富了人们的社会。
【详解】(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类在磨制的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制成石斧、石锄,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人类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可知工具进步;根据材料“农业的成功”可知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除了自己消费之外也有了剩余,为别人提供粮食成了可能”可知剩余产品的出现;根据材料“畜牧业经济从其他野蛮人中分离出来……使得为别人提供肉食、皮货成为可能”可知社会大分工;根据材料“这样经营畜牧业的游牧部落和经营农作物的农业部落之间,就很自然地发展起了交换”可知物物交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私有制的出现。
(2)论证: 丝路塑造人类过去:根据材料“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就人类多处古文明;造就古代著名的地跨欧亚的大帝国;造就人类信仰: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也是一条“信仰之路”新航路开辟后,通过搜刮丝路上的财富,西欧崛起,造就葡西荷英等世界性帝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和丝绸、瓷器、茶叶三大标志性文化外传等传播中华文明;“古代西域、南洋、西洋等外来文明也传入中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增添了新鲜血液…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文化交融,实现了古代社会农耕、游牧等主要经济形态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启了全球化和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漫长征程。”
丝路将主宰世界未来:根据材料“从张骞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我们或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结合当代时事政治可知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纳入其中,必将带动沿线国家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政府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主宰世界未来的发展。
(3)如何签订:根据材料“此项契约在胡夫-阿海特公墓村的议会(贾贾特)的面前,当着简提的许多身为凯米普的祭司团成员的证人的面,由登记办公室盖章确认”可知契约以当事人买卖双方合意为基础; 契约形式严格、手续齐全,由证人确认。
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对商业行为、商业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契约规范了商业贸易行为,推动商贸发展;推动诚信成为生活的基本原则,丰富了人们的社会。
19.(1)海贝
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扩展了商业领域;促进商业功能的转化;成为财富的象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需要。
历程:商周出现;汉朝以后发展;唐宋以后应用更加广泛。
【详解】(1)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最早的、比较定型的媒介是海贝。意义:货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货币的出现扩展了商业领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出现促进商业功能的转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根据材料“人们在劳动生产、经济生活及各种人际交往中,由于彼此需要”可知,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出现、汉朝以后发展、唐宋以后应用更加广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