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风雨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是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之一,被誉为“鬼才”。其散文作品常常包含着对生活的独到领悟,充满着真挚情感,蕴含着深广的时代情思,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显得灵活自然,极富变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等。
2.主题解说
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在猛烈的暴风雨中树木乱成一团,动物们惊恐不安,老人因风湿病而痛苦不已,然而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
3.重点突破
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表现风雨?在描写景物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作者抓住树林、垂柳、杨叶、芦苇、羊、女孩子、槐树上的葡萄蔓、鸟巢、窄窄的巷道、厚厚的浮萍、最北边的那间小屋来表现风雨。
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如写“树林子像一块面团”,“鼓”了“陷”,“陷”了“鼓”,实写风的时强时弱,这样写风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即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与美感。
开头一大段的细致描写,用了一长串的动词,写得惊心动魄,仿佛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面前,跟着一起天旋地转,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生丁:文章第二段从描写树林全貌落笔到具体的垂柳、杨叶、芦苇,垂柳表形,杨叶着色,芦苇摹声,充分调动读者的感觉去细细地体会风雨来袭的场面。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翩翩。
4.难点攻克
本文虽写了风雨,但全文竟然没有出现一个“风”和“雨”字!想想看,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提示:作者主要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所以,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仿佛令读者置身于狂风暴雨的环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5.结构图解
树林子
植物 垂柳、杨叶、芦苇 无法自主
狂 葡萄蔓、浮萍 侧
风 羊、苍蝇 面
骤 动物 鸟巢、鸟儿 惊恐万状 描
雨 猫、鱼儿惊恐万状 写
人 老人(忧愁担心)
孩子们(天真活泼)
6.拓展延伸
描写风雨的诗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杜牧《秋思》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偌大( ) 刹那( ) 蜷曲( ) 倏忽( )
zhà( )栏 屋yán( ) 鸟cháo( ) liáo( )起
2.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 (攀附 攀爬 攀登)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
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 (惊奇 惊喜 惊讶)
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3)那片芦苇便全然 (倒下 倒塌 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3.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
修改意见: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修改意见:
4.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用词、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品析)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6.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孩子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但如此神奇和美丽的想象力,却如花蕊中的一点露珠一样脆弱,所以轻轻的一点外力,便可能摧残掉它。
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天然的想象力有多重要,他们天然的想象力又是如何表现的。
③我们很多成年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常无心扮演着这个非常可怕的角色。
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清澈,晶莹,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⑤因此,我们常以各种名义轻而易举就把孩子那珍贵的想象力毁灭掉了。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②⑤
C.④①③②⑤ D.④⑤②③①
7.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最适合做下联的一句( )
上联: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8.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猜下列谜语,各打一自然现象。
①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
②家在湖泊海洋,常在高空飘荡;春夏来到人间,滋润草木生长。
(2)【活动二:写一写】收集含有“风”“雨”的词汇和俗语。
成语:
俗语:
(3)【活动三:赏一赏】大自然的风雨,浸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所以它们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一句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作简要赏析。
名句:
赏析:
卧听风雨
汗漫
①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我从梦中醒来,类似一尾鱼从深深的海底浮出了水面。哗哗作响的雨声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和缺口。雨声与风声的力量相等。我的这间位于住宅楼顶层的卧室,仿佛成了危巍嵯峨的河岸。河水汹涌啊!我卧于岸上,仿佛一只不穿衣服的昆虫卧于岸上。半开着窗子,雨滴随风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水花溅在那一只昆虫的身上。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使卧听者愈感渺小。这是万物拔节、繁殖时期正需开怀畅饮的喜雨啊,沛然淋漓于田野、森林、草原、兽穴之上。我的双手也许将会因这一场夜雨的影响而发生些微的变化吧?更粗壮一些并饱含汁液,继而开花结实,收获十亩金黄的汉字?
②没有闪电和雷鸣。不知何时窗外开始飒飒有声,雨声。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风声大于雨声,这是秋夜之雨的特征。“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窗外有一池荷塘。“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枕边有一位美人。而我独卧,窗外只有几棵法国梧桐,可以细微地辨别出树枝相互摩擦的声音,又一片黄叶随风坠入雨中的声音,两只小鸟在巢里低语的声音……卧听风雨,我感觉自己渐渐脱离了现实,仿佛孤居于森林之中、湖水之湄,一间木屋安放着我的身体、书籍、桨、玉米种子。而被秋雨淋湿了身体的兔子、乌鸦、土拨鼠等等小动物被我的灯光吸引,纷纷跑来聚拢于木屋的四周甚至屋顶,从而证明我是一个有能力给它们带来暖意的人……一个卧听者再次陷入的梦境,有了秋雨的因素。
③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如琴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冬天这个鼓手在软硬兼施地练习指法。我是蒙在鼓中的人了?季节正因一次次夜雨而不断转折并变幻着面目,日益冷峻。这是可以令古代的书生们梦境驰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陆游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便一齐涌入他的梦中,涌出他的狼毫。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梦回吹角连营了。五十弦翻塞外之声……而我枕边无酒(有饮料),无剑(有鼠标),一个被股票、物价消磨了壮志的人怎有颜面对满纸壮语的先人?这是属于英雄暮年的雨呵!挟带着早年的沙场、野草、呼喊卷土重来,安慰着苍苍白发下的永远不愿疲顿安卧的烈士之心。而我,只有卧听而已。
④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沙沙沙,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雨声大于风声,这是春夜之雨的特征。我想,雨声是否类似于身体,而风声是否类似于灵魂呢?春夜之雨使身体大于灵魂并使两者趋于和解了吧?因而卧听之人的内心大都应该趋于平静、欣悦。比如,蒋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显然是万念俱灰的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则显然是温醇醉人的春雨。再比如,还是陆游,在杭州的某座小楼里卧听一夜春雨,便不再梦铁马、梦冰河,而是期待第二天早晨深巷里会出现卖杏花的人了。我栖居的这座楼也许太大了一些,楼外的巷子太宽阔直率了一些,所以我对卖杏花的人自杭州一路寻觅到我的楼下已经不抱幻想。窗外的酒店里,卖玫瑰的人倒是不少。想一想陆游,他大概是一个只宜于买杏花的人吧?
9.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四个雨季的特点。
10.作者由“听秋雨”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1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
12.请你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
中考优秀作文精美语段集锦
1.冬天的一个午后,闲来无事,我靠着阳台的窗棂,欣赏着外面的迷人的色彩。一缕暖暖的阳光斜斜地打在地面上,一些无名的野菊在路旁盛开着,树上有小鸟婉转的啼叫,这样的午后显得静谧而和谐。
2.走在那条熟悉的小道,正沉浸在各种胡思乱想中的我突然眼前一亮,被那一树树的绚烂给震撼了。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里的紫荆花已开得如此好。我们常说夏花灿烂,秋叶静美。可这样形态优美,颜色梦幻的花,即使是在这个有些冷意的秋季开放,也给人一种身在春天里的视觉错觉,更为这个校园增添了几分浪漫和诗意。这样的美,我已无法用文字来描绘,我想,这时任何的文字都无法确切地传达,只有亲身面对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所带来的那份优雅和感动,这使你不得不为它放慢脚步。
【参考答案】
1.ruò chà quán shū 栅 檐 巢 撩
2.(1)攀附 (2)惊喜 (3)倒伏
3.(1)删除“只有”。(或把“只有”改为“只要”。或删除“一”,并把“就”改为“才”。) (2)把“改进”改为“提高”。
4.(1)示例: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葡萄蔓被风吹得凌乱不堪的情形。(2)示例:运用“跑、撑、撞、滑、跌倒”一连串动词,准确地表现了羊在风雨中的惊慌失措。
5.文章先写室外,从视觉写受风的林子,表现风的恣意狂妄;接着从形状、声音写被风吹乱的垂柳、杨叶、芦苇,来表现风的无处不在;继而写到院子里的羊和人、葡萄蔓、苍蝇、鸟巢等,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最后写到巷子里被风袭击的废纸、猫、浮萍,再到室内的木架、油灯等。这些景象均表现了风暴猛烈的特点。
6.C (解析:这段话先强调孩子有天然的想象力,接着指出这种想象力很脆弱,容易被摧残,然后再指出摧残这种想象力的就是成人,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
7.B
8.(1)风 雨 (2)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闻风丧胆、兴风作浪 雷声大,雨点小。听风就是雨。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无风不起浪。 (3)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春水突涨的画面:晚春时节,滁州西涧,草木茂盛,黄鹂时鸣,一场大雨突然而来,涧中水位猛涨。一个“急”字既写出了雨来得快而大,又借“潮”字暗示环境的偏僻幽深。
9.夏雨:肃穆;秋雨:苍凉;冬雨:尖锐;春雨:温醇。
10.作者联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的古人诗句,并想象自己孤居于森林的木屋中,小动物们聚拢于木屋四周。
11.示例:作者运用“先是、迅即、然后、继而”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夏天雨来得急促的情形。
12.通过听雨,作者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表达了作者闲适、豁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