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王几何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马及时(1946-),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等。
2.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叙述跨进初中校园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开朗乐观、幽默风趣、教学水平极高、教学风格独特的几何老师形象,同时表达了“我”对他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3.重点突破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并简要评价吗?
提示:文中的“方头大耳、矮胖结实”是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的头大、身材矮胖,写出其貌不惊人的特点,为下文他的出色教学作了恰当的抑笔。
文中的“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是神态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看到学生们在黑板上糟糕的几何画图后,暗自得意的神情,再次点出他爱笑的特征。
文中的“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是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开朗豁达的个性和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文中的“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是动作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高深的几何画图功底和精深的教学水平。
4.难点攻克
师: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
生: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结果孩子们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与老师自己前面画的“又标准,又好看”的圆和三角形形成对比,从而借此告诉孩子们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更是告诉大家,要有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5.结构图解
外貌:方头大耳
矮胖结实
神态:笑面佛 幽默风趣
王 双目含笑 功底深厚
几 动作:反手徒手 教法独特
何 画几何图
语言:喜欢绰号
热爱几何
6.拓展延伸
有关教育的名言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罗曼·罗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托·富勒
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 ——傅雷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陶行知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尔维修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卢梭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布贝尔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睁圆( ) 须臾( ) 轮番( ) 呆板( )
chuò( )号 míng( )记 丑lòu( ) cáo( )杂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屏 涨
( ) ( )
( )
哄 ( )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神气了,他该不是聋哑学校的老师吧 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
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B.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C.“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
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D.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狂妄自大的表情。
4.(南宁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5.请说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
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 )
(2)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
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
6.第一次几何课上,王老师有哪些表现 学生又有哪些反应?请在阅读原文后填表。
王老师的表现 学生的反应
挤进门,快速站到讲台上 大吃一惊,更安静了
一言不发,哑笑了两分钟
惊讶
写出自己的大名
写出并介绍自己的绰号 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同学们轮番走上讲台,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王老师告诉大家学习的道理
7.仿写句子。
例句:老师是园丁,辛勤地浇灌祖国的花朵。
8.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下面让我们一起参与“吾爱吾师”主题班会活动,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你知道的尊师名言。(至少两句)
(2)老师像红烛一样给我们以光明,老师像春蚕一样无私奉献,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敬爱的“号兵”
琦君
求学时代,对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多少总有点畏惧与反感。我中学的训导主任姓沈名咸曾。我们就在“曾”字的边上加一个竖心旁,变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欢的意思。
沈先生兼任我们的公民课老师。在普遍重视语数外主科的心理之下,对于教公民课的老师,自然又是“另眼相看”。可是因为他是训导主任,大家都有所顾忌。
第一天上课,我们屏声息气地注视他走进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作出很专心听讲的样子。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比起穿长袍布底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他开口说话前先点名,点一个名字抬头看一眼,仿佛看这一眼就把你牢牢记住似的。他点完名,开始说话了:“我的名字你们一定都知道了,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沈浩滨”三个字,接着说,“浩瀚的浩,海滨的滨。是我大学老师给我起的,广大辽阔的意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我扭头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滨”二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笔记本上,却在下面写了“号兵”两个字,又很快地画了一个大兵吹号的草图。沈先生打开课本又合上,和气地说:“今天是第一天上课,大家随便谈谈。你们经过一星期的新生辅导,对学校的各项规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看起来很民主的样子。
沈琪马上就举起手来说:“我有问题。”沈先生点点头,沈琪站起来大声说:“请问沈先生,为什么住校的同学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读的同学一定要穿,这不是不公平吗?”
沈先生却微笑地说:“我来解释一下。本来,穿制服是为了整齐划一,当然最好是全体同学一律穿制服。但学校为了体谅住校同学自己洗制服、烫制服忙不过来;不勤洗的话,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洁,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会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走读的同学,在校外要表现学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脏了有家里人洗。”
沈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想不出话来反驳了。可是沈琪又说话了:“在一个课堂里上课,有的穿制服,有的不穿,就是不整齐嘛。”
“如果住校同学愿意天天穿制服,当然再好没有,只要能保持整洁。沈琪,因为你是走读的,才会这样想。如果你是住校的话,一定会觉得这样的通融是很合理的。”
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他在周会上向大家作报告时,常常喜欢把一只手圈成一个圈,放在嘴边,好像可以把声音扩大似的。我们顿时觉得他是名副其实的“号兵”。有一次他带我们远足,教我们唱进行曲,我们就告诉他把他的名字“浩滨”改写为“号兵”的事,他听了拍手大笑说:“好极了,以后你们更得听我的号声,行动要迅速一致啰。”他说:“号兵是行军时吹进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机智,要以全副精神投注入号声之中;吹出来的调子即使单调,却有振奋人心,鼓舞你勇往直前的效果。就连学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号的工友,都要负责、守时,全校师生都得听他的号声。你看他吹号时全神贯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报晓的公鸡,多么自信和威武啊!”
沈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对原来是开开玩笑的“号兵”的名称,也领略到一层新的意义。
沈先生后来要去英伦留学了,我们真的好舍不得他走。临别之前,我们全班合作,由我执笔写了一首送别沈先生的诗。还记得那首诗的结尾是这样的:我们敬爱的号兵/有如我们的父亲/我们圈起手/吹起离别的号声/祝敬爱的老师/此去万里鹏程……
(选自《母亲的金手表》,有删改)
9.琦君以“敬爱的‘号兵’”为题目,回忆了自己与沈先生共处时一段耐人寻味的日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与沈先生有关的两件事。
10.琦君的文章风格平和温婉、亲切自然,刻画人物独到细腻、呼之欲出。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任选其一即可)
①第一天上课,我们屏声息气地注视他走进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作出很专心听讲的样子。
②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比起穿长袍布底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
11.凡是学生,对任教老师的第一堂课往往印象深刻些。“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2.“号兵”是沈琪听课分心时,信笔拈来安给沈先生的绰号,她运用谐音的创意带给我们别样的乐趣。文中沈先生的一席话又让我们对“号兵”的名称有了新的理解,通过他的引导,我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3.在琦君笔下,沈先生的人格魅力于平实的小事中得以凸显。阅读文章,谈一谈沈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答出两点即可)
中考优秀作文精美语段集锦
1.与唐诗交个知心朋友。我国历史文明悠久,文化辉煌灿烂,唐诗作为文化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诗圣杜甫夸诗仙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仙李白思念诗圣杜甫时也曾写下“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的诗句。唐诗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唐诗交个知心朋友吧,“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她将让你的视野更开阔,意志更坚强,性格更美好,思想更深刻,胸怀更宽广,心灵更纯洁,情感更丰富,品德更高尚!
2.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多彩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能以顽强的意志面对磨难,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能以明亮的眼睛看到别人的优点,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能……
3.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长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参考答案】
1.zhēng yú fān dāi 绰 铭 陋 嘈
2.bǐng屏息 píng屏风 zhàng涨红脸 zhǎng涨潮 hōng哄堂大笑 hǒng哄骗 hòng起哄
3.D(解析:“狂妄自大”是贬义词,与这里的感彩不相符,应该改为“得意洋洋”。)
4.C (解析:A项缺主语,删掉“由于”和“使得”;B项否定不当,删掉“不再”;D项是逻辑错误,前一句的“能否”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后一句是从一个方面说的,前后不统一,在“关键在于”后面加上“是否”。)
5.(1)拟人、反问 (2)比喻、夸张
6.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在黑板上反手画了一个圆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被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请大家上台画圆和等边三角形 满教室鸦雀无声
7.示例:老师是春雨,默默地滋润我们成长;老师是橡皮,细心地擦去我们的点点污垢;老师是蜡烛,无私地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
8.(1)示例: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示例: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他们就是我们最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抒发心中对这群可爱之人的满腔深情吧!
9. 解答有关穿制服的问题;为我们解读“号兵”的含义;第一堂课上(点名)做自我介绍;带我们远足;教我们唱进行曲;我们为先生作诗送别。(写出任意两件,意思对即可)
10. ①运用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们紧张的样子(或“写出我们假装用心听课的样子”;或“表现出我们对沈先生的畏惧”;或“表现出我们的率真”)。
②运用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沈先生的神气、洋派(或“表现出学生对沈先生着装的欣赏、喜爱之情”;或“表现出学生新奇的感受”;或“表现出沈先生注重仪表、着装干净整洁的特点”;或“表现出沈先生对课堂的重视,工作态度严谨”)。
11. 承上启下;或“过渡”;或“引起下文”;或“承接上文沈先生为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情形”;或“为下文写与沈先生交往的事做铺垫”;或“为下文表达对沈先生的情感做铺垫”。(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2. 围绕“号兵要勇敢、机智、全神贯注、能振奋人心、鼓舞人勇往直前、负责、守时、自信;沈先生引导我们做具有‘号兵’精神的人;号声就是一种命令,使我们明白了号兵的职责和精神”回答。(答出任意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13. 围绕“民主;教学有方、教学得法;和气、宽容、体谅人、平易近人、理解学生”等回答。(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