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0-16 14: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  
 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教具
化学教学的多媒体素材;演示实验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锌粒、硫酸铜溶液。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如:木材、棉花、石料、石油、羊毛等2.化学制品如:塑料、玻璃、橡胶、不锈钢、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3.化学的应用 了解: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逐一说明:衣服(纯棉的除外)、现代交通工具、化肥、农药、除草剂、建筑和装饰材料都是化学制品。结论: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教材活动天地1-1P3观察教室:哪些物品是天然的?哪些物品是人工制造的?观察P3页彩图并思考: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假想:如果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举例说明: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观察教材P4页彩图:了解化学石燃料的部分用途。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结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融化等。实验探究:1.点燃镁条——发光、放热2.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锌粒与盐酸反应——冒气泡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教材P4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教材活动天地1-2P5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并总结(注意观察化学现象的方法:物质在反应前后的颜色、状态、反应中的现象等)判断:某一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融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  
观察活动天地1-2实验1—实验4:
现象:
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2.掌握: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3.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4.知道化学研究的范畴。
二、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教学媒体教具
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五、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2.化学变化的特征3.两种变化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5.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6.绿色化学 (新授)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常伴随热、光、电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了解: 举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了解优点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水:H2O氢气:H2氧气:O2 铁:Fe2.物质的组成——元素 3.化学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常见的气体、液体物质一般由分子构成;常见的金属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小结: 说明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水、氧气等铁、铜、铝等理解记忆下列化学符号:H2O,H2,O2拓宽了解能否说分子大,原子小?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二氧化碳的组成与构成。组成与构成的区别组成:宏观——元素构成:微观——分子、原子阅读P7长话短说挑战自我P8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7.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8.绿色化学:化学对环境的承诺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
 水:H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H2
 氧气:O2
铁:Fe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
九、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