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 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对比法。
五、教学过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原子的结构在原子中: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英国科学家汤姆森。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里运动。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 836倍。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通常情况下,氢原子没有中子。 阅读P36分析图P37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交流共享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在金原子中,很小的原子核却能把轰击它的高速的α粒子反弹回来,这说明了什么?3.分析原子是否显电性?4.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吗?
二、原子中的电子1.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排布规律)2.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⑵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⑶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⑷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1.了解排布规律2.记忆1~18号(即H~Ar)元素的顺序、名称和符号练习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H、C、N、F、S、Cl、Na、Mg、Al、K、He、Ne、Ar
3.原子的分类4.离子 ⑴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不稳定,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⑵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不稳定,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⑶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是2个),稳定,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是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带几个单位的什么电荷。如:Mg2+,Al3+ ,F-,O2-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离子,如Na+,Mg2+,Al3+,H+等。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如:F-,O2-,Cl-,S2-等。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 分析原子在结构上的特点。分析P39NaCl的形成过程。分析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观察离子符号的书写。交流共享: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有何异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
二、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排布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的分类
(1)金属原子
(2)非金属原子
(3)稀有气体原子
4.离子的书写及分类
5.元素周期表
6.原子序数
7.电子云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教学重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原子质量的计量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1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书写、记忆、使用都不方便。以一个碳12的实际质量的1/12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那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由原子核决定的。 个别回答、书写。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真实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或kg。3.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讨论:科学家发现相对原子质量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三、原子质量的计量
公式1
相对原子质量=
填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氧 8 16
镁 12 12
铁 26 56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次自主、合作、探究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课,重在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本课题内容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对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会有很大困难。因为学生缺乏粒子的观点,在第三单元讲解水的组成时,就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水电解的微观模拟动画以及解释图片,但这个模拟动画可能会使学生从感性上认为原子是一种实心的球体,因为本节课继续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水分子的分解动画导入新课,演示有关原子的构成的动画和图片,使缺乏微观想角力的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教学艺术无止境,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创设自己的教学
特色。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不显电性)
原子的实际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的实际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