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0 16:5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 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多元文化主义”是近二十多年来活跃于美国学术界、教育界和政治界的一种政治和社会理论。在这一理念下,各个族群皆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追求该族群感觉最适宜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他们直接主张“拒绝融入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中”。由此可见( )
A.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文化多元论主张引发人们关注
C.移民文化是现代美国文化主流 D.世界形势变化影响了移民文化
3.2021年,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其代表作《天堂》通过书写一代移民的前生来努力保存那种记忆,找回人们赖以生活并以此认知自我的那些时刻与故事。这反映了( )
A.非洲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非洲的社会问题极其严重
C.非洲文学已成为世界主流 D.后殖民主义得到广泛关注
4.新加坡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4种历法,依各种历法均有庆祝节日。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这表明新加坡( )
A.重在推进文化整合 B.属于移民型的国家
C.节日庆祝丰富多彩 D.民族文化习俗单一
5.如表为1800-2000年世界主要区域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动趋势。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 拉美
1800 64.4 15.5 10.9 3.2 2.5
1900 56.1 17.9 8.1 9.5 4.4
2000 59.2 9.4 12.1 13.6 8.4
A.欧洲人口的减少反映出其经济不断衰退
B.美国领土扩张带来北美人口激增
C.人口问题是制约亚非拉发展的重要因素
D.世界人口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
6.改革开放以来,受大环境、技术、资本和政策的推动,我国掀起了一股“下南洋”风潮,大批创业者、管理层和梦想成为新中产的年轻人迁徙到了新加坡。这说明( )
A.我国和新加坡有共同的信仰和习俗 B.经济全球化推动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C.新加坡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人口输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政策
7.如表为1860—1920年美国人口增加情况,从1861—1910年,大约有2300万移民迁入美国境内。影响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B.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
C.政府移民政策的调整 D.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8.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B.拉丁美洲本土生存环境日益恶劣
C.亚洲国家放松了移民问题的限制 D.欧洲整体经济发展已经赶超美国
9.1995年,国际留学生总量为170万人,到2013年猛增至410万人。1999~2013年美国的国际留学生数量增长了72%,但其国际占比却从2001年的28%降至2011年的19%。这反映了( )
A.国际竞争加剧对精英人才的争夺 B.单边主义使美国国际信誉受损
C.科技发展扩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D.经济滞胀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10.二战后,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周祥光的这些经历( )
A.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B.推动了中印两国邦交正常化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助推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11.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据此材料,可知“新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 )
A.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多元文化认同
C.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拉大 D.经济文化扩张
12.1901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1956年,自由党政府修改移民法,其中规定:凡有杰出技术者,或对澳大利亚有用人才,不论人种肤色,都可移民来此发展,还可有资格成为澳洲公民。1958年,《移民限制法》被正式废止。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 )
A.意在摆脱对宗主国的技术依赖 B.着眼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C.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旨在增强国民的自由平等意识
13.2005年3月,旅日华侨组织斥巨资在日本横滨中华街兴建妈祖庙,采用中国传统八角形建筑风格。2017—2018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连续两年举行,妈祖金身(塑像)巡游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盛况空前。这反映出( )
A.亚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B.中国睦邻外交成就显著
C.民间信俗助力中外交流 D.华侨资本主导文化传播
14.2022年,欧盟国家共记录来自中东和北非等地的非法入境者约33万人次,比上一年增加了64%,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外,欧洲还收容了大量乌克兰难民。这反映出( )
A.区域人道主义危机严重 B.欧盟福利制度的效率较高
C.联合国难民署力量有限 D.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巨变
15.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散 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 D.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
(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材料二 全球人口迁徙模式(1650—1940年)
——【美】坎迪斯·古切尔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从原因和流向两个方面,归纳明朝以前和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简述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300余年间大西洋两岸人口迁徙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十年(1671年),川湖总督蔡毓荣提出将原定的招民700名升官改为300名即升,又将起科年限由三年延长到五年,并宣布各省贫民携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由此而展开,后又准许移民入籍子弟参加科举。湖广移民捷足先登,首先占据距离长江最近的地点进行垦殖,后来的其他省移民遂逐渐向长江腹地进发。雍正五年,川陕总督以湖广、江西等省逃荒者携家入川者多,奏请安插,却受到申斥。朝廷认为这些流民“良奸莫辨”,规定“四川州县将入川人户逐一稽查姓名、籍贯”。乾隆中期以后,大批汉族流民进入四川的边缘山区。嘉庆二十五年,四川人口达到了2000万,已是明代末年人口峰值的4倍,很多州县已“无荒可垦”。至道光初年,迁入陕南的四川移民及其后裔已经达到了60万人之多,同时迁入云南、贵州的川人也不在少数。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材料二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1年底全面调查统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共20个县(市、区),116个集镇、人口113万、工矿企业1599家、1000余处文物古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库区实际可供移民使用的可垦荒地仅有七万亩。安置移民必须从库区实际情况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在二、三产业中寻求移民安置的出路。对淹没的企业进行搬迁补偿并考虑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同时国家批准三峡库区为“三峡经济开放区”,享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某些特殊政策。移民安置中,应充分考虑为移民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必要保障,并且明确地将致富奔小康作为移民安置的目标。城镇迁建的难度大、周期长,因而城镇搬迁先行,特别是基础设施先搞,有助于及早发挥新城的经济功能。
——摘编自《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安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四川移民潮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代四川移民相比三峡移民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移民问题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一隅,面对台湾海峡,背靠武夷山脉,形成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且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自然物产丰富。正由于此,福建古代战乱少,社会较为安定。自汉到宋,在福建移民史中,主要有“官府移民”和“民间移民”两大类。历代统治者重视对闽地的征讨,留下官府移民。在武力控制下实现了武人统治向文治的州县地方政权的转换,也为受战乱影响的北方流民移民到闽创造了条件,两者共同促进了福建地区的开发。宋朝以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异常兴旺,出现了经济商业中心——泉州。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福建已基本开发完毕,在人口饱和的情况下,促使福建人民向外省和海外迁移。
——摘编自王宜强《福建移民开发的历史进程及其经济、文化响应》
材料二 自1880年开始,美国接收了数百万犹太移民,费城也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工业优势吸引了大量犹太移民。犹太移民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也积极地融入到美国的主流社会中,并逐渐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第一代犹太移民主要从事服装制造行业,还有一部分犹太人善于经商理财,犹太银行随之在费城蓬勃发展。第二代犹太移民后裔在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后,开始向上流动成为中产阶级,他们对费城乃至美国的政治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在一些领域属于领军人物,一些犹太妇女还投入到工人运动中。犹太精英在费城和纽约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机构,比如犹太神学院、犹太出版协会、美国犹太历史协会……犹太人在推动美国电影、出版等行业发展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摘编自王梦晨张淑清《费城犹太移民研究(1880~192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福建古代移民进行地区开发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犹太移民对美国的主要贡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和近代美国移民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1994年,政府还推出住房特别援助计划,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组屋开始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摘编自郭伟伟《“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组屋”建设的特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严重的难民问题使欧盟不得不重启边境的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结合所学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民族国家拥有独立主权,欧洲国家传统治理是以独立主权为原则,严重的移民问题冲击了主权国家的治理模式, C项正确;材料强调欧洲的难民政策,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排除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难民问题对欧洲的影响,并不能扩大为“全世界”,排除B项;材料强调难民问题,不属于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有人“拒绝融入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中”,由此可见文化多元论主张引发人们关注,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多元文化论者拒绝融入占支配地位的文化,这与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相矛盾,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移民文化,排除C项;材料也不曾提到世界形势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坦桑尼亚)。根据材料可知,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殖民主义对非洲的影响,关注的是非洲独立后的发展和非洲移民的生活。凭借这些内容,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正说明后殖民主义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D项正确;非洲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材料时间“2021年”不符,排除A项;该作家的作品主要描写移民生活,并没有反映非洲自身的社会问题,排除B项;一位非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足以说明非洲文学已经成为世界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根据材料“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可知新加坡重在推进文化整合,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新加坡是移民型国家,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节日庆祝丰富多彩,排除C项;新加坡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因此D项民族文化习俗单一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00以后,美国领土向西大肆扩张,原本生活在北美洲西部地区的印第安人被纳入美国的领土范围,从而带来了人口的激增,使北美的人口比例上升,B项正确;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其经济不断衰退,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始终是最高的,但亚洲的发展却遭遇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人口问题并不是制约亚非拉发展的重要因素,排除C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世界各地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并不能说明人口数目是否减少,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受大环境、技术、资本和政策的推动,大批创业者、管理层和梦想成为新中产的年轻人迁徙到了新加坡,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推动劳动力在全球的流动,B项正确;我国和新加坡有共同的信仰和习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新加坡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人口的全球流动,而非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860年到1910年,美国人口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于境外移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大量的移民进入美国,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至1918年,但材料涉及的时间是1860年至1920年,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美国移民政策并没有大的调整,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此时期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上升,但此时期美国尚未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1990年(美国)。根据材料中的图表可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且各个时期移民的来源是不同的,从1901年移民多来自欧洲,到1990年移民多来自拉丁美洲,从本质上说明了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拉丁美洲是美国移民的一个重要来源,但不能简单地推断是拉丁美洲本土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的结果,移民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因素,排除B项;并不是所有亚洲国家都放松了对移民问题的限制,排除C项;欧洲整体经济发展并没有赶超美国,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5年至2013年(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留学生的总数增长,但美国的占比明显下降,这体现了国际竞争中的人才争夺,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单边主义使美国国际信誉受损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国际留学生总量增长的信息,留学生不一定是高端人才,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胀”危机,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中国)。材料“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体现的是二战后,具有中国籍背景的学者周祥光到印度出版署任职,并翻译中文书刊,后又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发挥重要作用,A项正确;周祥光不是代表国家,没有上升到两国外交层面,排除B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源自先辈们的抗争及国家实力的提升,排除C项;此时印度已经实现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可知,“新移民”在认同美国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这体现了新移民为美国带来了多元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其他国家,并未说明移民原因,且该说法以偏概全,并非所有国家都与美国差距拉大,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外来文化传入美国,并非美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张”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901年(澳大利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吸收世界各地技术人才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澳大利亚政府修改并最终废止了《移民限制法》,B项正确;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并非只针对宗主国(英国),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此时澳大利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移民政策调整在其形成之后,排除C项;材料聚焦于澳大利亚移民条件的变化,并非国民的思想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亚洲)。根据材料可知,妈祖作为中国民间信仰,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广为流传,有利于促进中外交流,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妈祖信仰在亚洲的影响很大,不代表亚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的活动属于民间行为,并不能体现中国睦邻外交成就,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影响力,并不能说明华侨资本主导文化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世界)。依据材料,来欧盟的难民都是欧盟周边区域的,而且量比较大,可见周边区域人道主义危机严重,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福利制度的效率,难民也未必能得到欧盟的福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欧洲难民的收容,看不出联合国难民署的作为,排除C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欧盟国家对难民的收容,与全球劳动力市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菲律宾。根据材料菲律宾大部分民众信奉天主教,除了天主教还有佛教和传统海神信仰,因此反映出菲律宾文化的多样性,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海神信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A项片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西班牙文化侵略,而且菲律宾先后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口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6.(1)不同:明朝以前,主要为了逃避战乱;主要由北方向南方迁移。明清时期,受屯垦戍边政策以及人口压力的推动等;主要向边地和山区迁移,移居海外的人数日渐增多。
(2)情况: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一千多万非洲人迁移到美洲地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近五千万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地区。
因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经济不断开发和发展的需要;黑奴贸易把大量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工业革命带来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明朝以前:据材料一“八王之乱”,“永嘉南迁”等,可知明朝以前,主要为了逃避战乱;据材料一“汉人大规模南迁”,“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得出主要由北方向南方迁移。明清时期:据材料一“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得出明清时期,受屯垦戍边政策以及人口压力的推动等;据材料一“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得出主要向边地和山区迁移,移居海外的人数日渐增多。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第一小问基本情况:据图示信息,结合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可得出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一千多万非洲人迁移到美洲地区;据图示信息,结合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得出近五千万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地区。第二小问因素:从新航路开辟的角度分析,得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经济不断开发和发展的需要;从黑奴贸易的影响分析,得出黑奴贸易把大量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从工业革命对交通和通信的影响分析,得出工业革命带来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
17.(1)趋势:政府政策由支持鼓励逐渐转变为规范和限制;移民来源由湖广地区逐渐扩展到更多省份;迁入地由长江沿岸逐渐发展到边缘山区;四川由移民流入逐渐转变为移民流出。
(2)特点: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因地制宜,移民安置形式多样;开发性和开放性相结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前统一规划,城镇先行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3)认识:促进迁入地开发和经济发展;推动不同地域文明的交融;政府在移民中起重要作用;推动人口合理分布。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清朝时期的中国。由材料一中“康熙十年(1671年),川湖总督蔡毓荣提出将原定的招民700名升官改为300名即升,又将起科年限由三年延长到五年”可知,政府政策由支持鼓励逐渐转变为规范和限制;由“湖广移民捷足先登,首先占据距离长江最近的地点进行垦殖,后来的其他省移民遂逐渐向长江腹地进发”可知,移民来源由湖广地区逐渐扩展到更多省份;由“雍正五年,川陕总督以湖广、江西等省逃荒者携家入川者多”及“乾隆中期以后,大批汉族流民进入四川的边缘山区”可知,迁入地由长江沿岸逐渐发展到边缘山区;由“乾隆中期以后,大批汉族流民进入四川的边缘山区”及“至道光初年,迁入陕南的四川移民及其后裔已经达到了60万人之多”可知,四川由移民流入逐渐转变为移民流出。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中国。由材料二中“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共20个县(市、区),116个集镇、人口113万、工矿企业1599家、1000余处文物古迹”可知,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由“安置移民必须从库区实际情况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在二、三产业中寻求移民安置的出路”可知,因地制宜,移民安置形式多样;由“对淹没的企业进行搬迁补偿并考虑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同时国家批准三峡库区为‘三峡经济开放区’,享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某些特殊政策”可知,开发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由“并且明确地将致富奔小康作为移民安置的目标”可知,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由“城镇迁建的难度大、周期长,因而城镇搬迁先行,特别是基础设施先搞,有助于及早发挥新城的经济功能”可知,提前统一规划,城镇先行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3)本题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现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以从推动移民的因素及移民的影响等角度分析,从推动移民的因素角度看,政府在移民中起重要作用;从移民的影响角度看,移民促进迁入地开发和经济发展;推动不同地域文明的交融;推动人口合理分布。
18.(1)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古代福建战乱少,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政策;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商业中心;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向海外和外省迁移。
(2)贡献:推动美国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一些人投身于政界;一些犹太妇女投身到工人运动中;推动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启示:应保障移民的权益;移民受到政策影响比较大;居住和就业环境对移民影响较大。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一隅,面对台湾海峡,背靠武夷山脉,形成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且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自然物产丰富”得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根据材料“正由于此,福建古代战乱少,社会较为安定”得出古代福建战乱少,社会安定。根据材料“在武力控制下实现了武人统治向文治的州县地方政权的转换,也为受战乱影响的北方流民移民到闽创造了条件”得出统治者的政策;根据材料“朝以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异常兴旺,出现了经济商业中心——泉州”得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商业中心;根据材料“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福建已基本开发完毕,在人口饱和的情况下,促使福建人民向外省和海外迁移”得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向海外和外省转移。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第一问,根据材料“第一代犹太移民主要从事服装制造行业,还有一部分犹太人善于经商理财,犹太银行随之在费城蓬勃发展”得出推动美国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根据材料“第二代犹太移民后裔在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后,开始向上流动成为中产阶级,他们对费城乃至美国的政治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在一些领域属于领军人物,一些犹太妇女还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得出一些人投身于政界,一些妇女投身于工人运动;根据材料“犹太精英在费城和纽约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机构,比如犹太神学院、犹太出版协会、美国犹太历史协会……犹太人在推动美国电影、出版等行业发展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得出推动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从移民权益、政策、就业环等考虑。
19.特点:属于保障性住房;占据住房的主体地位;“组屋”建设用地由政府保障;组屋售价由政府决定,相对较低;“组屋”建设目的是满足居住而非投资。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据材料“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可得出属于保障性住房,占据住房的主体地位;据材料“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可得出组屋建设用地由政府保障;据材料“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得出组屋售价由政府决定,相对较低;据材料“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可得出组屋建设目的是满足居住而非投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