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0 19: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托勒密王朝经常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在这些地方修建祭坛以免房子被占。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由于推行希腊化政策而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由此可知,在希腊化时代( )
A.民族矛盾导致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 B.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真正实现
C.埃及、犹太以激进方式获民族独立 D.各地区依旧保持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2.下表所示为公元前8~前7世纪亚述君主对外征服战争情况。由此可推知,这些战争( )
君主 征服行动
辛纳赫里布 四战埃兰(中心位于今伊朗),三平巴比伦
阿萨尔哈东 抚平米底(位于今伊朗),征服埃及
阿淑尔巴尼帕二世 攻陷底比斯,侵占埃及,三入苏萨,摧毁埃兰
A.首次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B.受到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C.客观上利于推动区域文明交融 D.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世界性帝国
3.十字军东征(1095—1291年)是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在罗马教廷组织下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随着东征,新的词汇加入欧洲的语言里,如Cotton(棉布)、muslin(平纹细布)、lemons(柠檬)等。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
A.客观上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 B.强化了教会的精神统治
C.打破了阿拉伯对商路的垄断 D.开始了欧洲近代化历程
4.下图为出土于英格兰的罗马霍克森胡椒瓶(350年-400年),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位罗马贵妇人的半身雕像,夫人的脸部由白银制成,眼睛和嘴唇却使用了黄金,瓶底部有精巧机关,可以控制胡椒的倒出量。同时出土的一把汤匙上刻着“VIVASINDEO” (愿主保佑你)。这说明当时罗马帝国( )
A.社会奢靡之风兴盛 B.手工技艺领先世界
C.征服扩张推动文明交流 D.国家治理体现政教合一
5.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君主和曾经的马其顿统帅一样,掌管政治、军事以及财务;他们在宫廷里讲希腊语,穿希腊服装,不与当地人通婚,但却自称上承埃及法老的统治,作为神在人间的代表;他们不再像东征时期一般鼓励建立新城,境内大多数希腊人聚居在数个高度希腊化的自治市中。这表明,托勒密王朝的统治( )
A.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化传播 B.具有明显的集权化倾向
C.彻底抛弃了希腊的政治传统 D.借鉴了罗马帝国的经验
6.随着罗马人对希腊世界的政治征服,希腊对罗马的文化渗透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正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言:“被征服的希腊反而降伏了粗鲁无文的征服者。”这表明( )
A.希腊文化渗透到罗马各个阶层 B.欧洲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从长远看文化的力量胜于刀枪 D.战争反而导致罗马被希腊同化
7.美国学者梅天穆把蒙古的西征称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对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可以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经此过程之后,世界已经与蒙古帝国之前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差异”。下列对蒙古西征的评价,与该学者观点相近的是( )
①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②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③促使西方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④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有学者指出,“希腊化时代”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的希腊中心主义色彩的用语并没有充分反映出这一时代文化的特点,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了博采众长的文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希腊文化优于东方文化 B.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C.亚历山大远征的进步性 D.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9.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公元前30年),大批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移居埃及和西亚等地,城邦体制在这些地区得到发展。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后,存在地区差异的以国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政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罗马帝国的影响力削弱 B.奴隶制度逐渐被封建制度所取代
C.古希腊文明被广泛复制 D.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较深入
10.在托勒密统治的埃及,希腊人的口语中逐渐夹杂进了埃及土语,许多人也因与埃及人通婚而被同化了,即便是希腊人引以为自豪的哲学也不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印记。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希腊化的影响 B.加快了希腊文化的衰退
C.说明了希腊文化落后 D.丰富了古希腊文明内涵
11.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12.有学者指出,通过远征,亚历山大大帝“向四面八方播撒(古)希腊的公正与和平”,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而不是单边的、强制性的希腊帝国。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希腊的公正和平 B.学习东方的先进文明
C.创立多元文化的国家 D.建立希腊主导的帝国
13.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 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4.《帕罗斯碑》发现于希腊帕罗斯岛。碑文以刻碑那一年为基点依事纪年,比如“距今1135年前,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寻女并播种,得谷物者众”“距今57年前……亚历山大葬于孟菲斯;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托勒密至库勒内。”从距今418年开始,每年都记载当年雅典执政官姓名。对此石碑的认识合理的是( )
①此碑产生于希腊化时代 ②为研究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提供史料
③碑文带有一定神话色彩 ④开创了西方历史学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3世纪,伦敦的马修修士在他编纂的《英国编年史》中写道:“他们就像成群的蝗虫扑向地面,彻底劫掠了欧洲东部,焚烧与屠杀使这里变成一片废墟……他们铲平城市……推倒堡垒……屠杀市民和农民。”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控制了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B.促使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交融
C.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西征,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随着蒙古的西征,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L.阿布霍德说“正是蒙古将原本支离破碎的地区整合起来,才促进了欧洲直接接触远东地区。蒙古人的征服使欧洲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和交通在一切接触中断了至少四个世纪之后又得以恢复。”
蒙古人的到来给西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存在于宗教领域和商业领域。西征打通东西方通道,促使西欧人来中国,往返这一商道的人在回到自己家乡之时,大多都腰缠万贯,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口口相传,促进了西欧人进一步探索东方,发现世界。在蒙古第三次西征之后不久,来自威尼斯的马可·波罗(1254—1324年)来到了中国,他的游记给西方人留下了对东方财富的痴迷,这些因素对后来由西方殖民者主导的地理大发现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部分世界史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应当是从蒙古的远征开始的。
——摘编自刘肖肖《论西欧与元帝国的关系(1260-1368)》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史料二 (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
——以上史料扩编自白乐天、李风飞主编
【探究】
(1)史料一中,人民对亚历山大远征既支持又抵抗的原因是什么?指出亚历山大远征给人民带来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1)依据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指出亚历山大帝国沟通了哪些古代文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19.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主要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最早的法典,建立了城邦,发明了陶轮、帆船、耕犁。大约公元前1900年,从西方来的阿莫里特人征服了这个地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明,并使巴比伦成为两河流域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公元前 1595 年喀西特人掌握政权,建立了一个延续四百年的王朝。 此后,亚述人、阿拉米人和迦勒底人展开多年斗争。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统治这个地区的主要是亚述帝国。这个地区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占领,公元前331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
——摘编自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都巴格达建成后,才几年工夫,便由一个古老的小村落,一跃而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成为东方的一颗明珠。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三 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1218年开始,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如下。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和制定的最早的法典名称,并指出到公元前4世纪时两河流域文明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格达城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所述“巴格达城”所处的时期。
(3)根据材料三,按蒙古军队西征时间的先后排出三条路线的顺序,并结合所学写出攻占巴格达后统治这一区域的汗国名称,分析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化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形成的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被称为希腊化世界,积极推广希腊化文化,据材料“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在这些地方修建祭坛以免房子被占”“由于推行希腊化政策而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埃及在进行统治和推行希腊化政策时,引发了埃及人和犹太人的反对,体现了埃及人和犹太人对于希腊文化的并没有完全认同,反映了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真正实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的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国的统治,并非亚历山大帝国解体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虽然涉及埃及人和犹太人对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国的反对,没有涉及他们获得民族独立,排除C项;在希腊化时代,埃及地区、西亚地区已经收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这些亚述君主都在对外征服,而且都在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埃及等地征服,这是古老文明活跃的区域,从而有利于埃及文明、西亚文明的交融,C项正确;汉谟拉比首次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排除A项;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是亚洲游牧民族大迁徙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亚述帝国只横跨亚非,波斯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新的词汇加入欧洲的语言里”“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东征客观上密切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非强化教会精神统治,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打破了阿拉伯对商路的垄断,破除C项;欧洲迈入近代的起点是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出土于英格兰的罗马霍克森胡椒瓶”“一位罗马贵妇人的半身雕像”“同时出土的一把汤匙上刻着“VIVASINDEO” (愿主保佑你)”可知,体现罗马文化的胡椒瓶在英格兰出土,反映了伴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的文化传播到英格兰地区,可以说明罗马帝国的征服扩张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C项正确;一个胡椒瓶不能整体说明社会的奢靡,这夸大了一个胡椒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制品进行对比,不能得知手工技艺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基督教的内容,但没有涉及国家治理,不能体现国家治理中的政教合一,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埃及。根据材料“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君主和曾经的马其顿统帅一样,掌管政治、军事以及财务;他们在宫廷里讲希腊语,穿希腊服装,不与当地人通婚,但却自称上承埃及法老的统治,作为神在人间的代表”可知,托勒密王朝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大权于一身,利用埃及法老文化维护自身统治,保持自身的纯洁和神圣性,这具有明显的集权化倾向,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托勒密王朝君主加强自身统治,并非传播希腊文化,排除A项;彻底抛弃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他们不再像东征时期一般鼓励建立新城”说明这一时期没有借鉴罗马帝国经验,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根据材料“随着罗马人对希腊世界的政治征服,希腊对罗马的文化渗透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可知,随着罗马征服希腊,希腊对罗马反而进行文化渗透,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A项“各个”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对文化与刀枪力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哪一更有力量的结论,排除C项;罗马被希腊同化不仅仅是战争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元朝(世界)。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蒙古三次西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把当时更为先进的中华文明带到了西方,①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史实;蒙古西征,带来了世界古代历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双向流动与迁徙,②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也是蒙古西征的影响且符合蒙古西征对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这个主旨;蒙古西征并没有引发西方文化中心向东转移,③促使西方文化中心向东转移并不是蒙古西征的影响;蒙古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是④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与材料主旨不相符。①②符合材料主旨,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希腊化时代”这一用语带有希腊中心主义色彩,是不准确的,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而非仅仅是希腊文化影响东方,可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文化交流的双向性,D项正确;“希腊文化优于东方文化”说法武断,排除A项;材料中学者强调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而非存在差异,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亚历山大的远征”,单纯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是“亚历山大的远征”推动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城邦体制在这些地区得到发展”“存在地区差异的以国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政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与亚洲及北非地区的本土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交流和融合,即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较深入,D项正确;罗马帝国始于公元前27年,与材料所述希腊化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奴隶制度逐渐被封建制度所取代”要到4、5世纪,排除B项;希腊化时期,古希腊文明不是被简单复制,而是有所创新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希腊和古代埃及。托勒密统治埃及时期,希腊文化,包括语言、哲学等受到埃及文化的影响,丰富了古希腊文明内涵,D项正确;希腊化主要说的是希腊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而材料所述为希腊文化受其他地区的影响,排除A项;吸收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而非衰退,排除B项;希腊文化并不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公元前4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推广希腊文化,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大多在政治、文化、风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腊文明影响,古希腊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这一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即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B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时间是在西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洲文化的包容性并不能作为希腊文化被当地文化利用改造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希腊文化广泛流传,才有其被改造,排除C项;希腊在公元前四世纪以后逐渐衰落,而且其商业影响范围有限,并不能波及到印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向四面八方播撒(古)希腊的公正与和平”,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创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C项正确;传播希腊的公平和平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仅从材料,并未提及对东方先进文明的学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并不是建立希腊主导的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希腊化时代(亚欧)。据材料可知,在中亚地区的象牙角杯,表现出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形式,说明这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据此可判断,这些角杯体现了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说明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而非西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没有描述波斯帝国的文化政策,也没有描述罗马帝国内文化的交流,排除B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①根据材料中“距今57年前……亚历山大葬于孟菲斯;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托勒密至库勒内”可知此碑产生于希腊化时代,正确;②根据材料“从距今418年开始,每年都记载当年雅典执政官姓名”可知为研究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提供史料,正确;③根据材料“距今1135年前,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寻女并播种,得谷物者众”可知碑文带有一定神话色彩,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希罗多德著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历史学叙事体的撰史体裁,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世界)。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3世纪的蒙古西征,这一历史事件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但也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控制了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说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促使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交融说的是亚历山大的东征,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指的是阿拉伯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6.恢复了中断至少四个世纪接触;建立了更直接的全面的来往;交流的范围空前扩大;海陆通道畅顺;中国居于主动。
【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元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正是蒙古将原本支离破碎的地区整合起来,才促进了欧洲直接接触远东地区。蒙古人的征服使欧洲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和交通在一切接触中断了至少四个世纪之后又得以恢复”可知,恢复了中断至少四个世纪接触、建立了更直接的全面的来往;根据材料“蒙古人的到来给西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存在于宗教领域和商业领域。西征打通东西方通道,促使西欧人来中国,往返这一商道的人在回到自己家乡之时,大多都腰缠万贯,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口口相传,促进了西欧人进一步探索东方,发现世界”可知,交流的范围空前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通道畅顺;根据材料可知,这时期的东西方交往,中国居于主动。
17.(1)原因:亚历山大远征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却带有侵略性质。
影响: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幸存者被奴役,财富被掠夺。
(2)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第一小问原因,据史料一“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和所学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却带有侵略性质。第二小问影响,据史料一“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和所学可知,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幸存者被奴役,财富被掠夺。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史料二“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和所学可得出,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据史料二“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和所学可得出,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18.(1)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交流;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丰富了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世界文明进程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文明:据材料形势图和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沟通了地中海区域的古代希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代西亚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世界。作用:据材料“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可得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交流、丰富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材料“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可得出促进文化传播交流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
19.(1)文字:楔形文字。法典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变化:发生战乱,公元前331年两河流域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
(2)表现:巴格达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巴格达城的码头长且停泊着几百艘船只;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中国、印度、非洲等各类商品出售。时期:8世纪中期。
(3)顺序:中线----北线----南线。名称:伊利汉国。影响: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比较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文字:结合所学可得出:楔形文字。法典名称:结合所学可得出:《汉谟拉比法典》。变化:由材料一“公元前331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可得出:发生战乱,公元前331年两河流域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巴格达)。表现:由材料二“新都巴格达建成后,才几年工夫,便由一个古老的小村落,一跃而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可得出:巴格达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由材料二“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可得出:巴格达城的码头长且停泊着几百艘船只;由材料二“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得出: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中国、印度、非洲等各类商品出售。时期:结合所学可得出:8世纪中期。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蒙古)。顺序:由材料三“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并结合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可得出:中线----北线----南线。名称:结合所学可得出:伊利汉国。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