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通过计算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练习法、引导法、分析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茶水、糖水等都有浓淡之别,你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区分它们的浓淡?实验室里的溶液能否品尝?所谓的浓和淡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来一起探究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看活动天地:
1、称取8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4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2、称取10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5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小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引言】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提问】1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15%什么意思?
【判断】1、将1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
2、20g氯化钠放在3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40%。
3、从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克溶液,则这1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
例题:
1、求将10克氯化钠溶于9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g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10g+90g
=10%
答: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练习】:
1、把5g食盐溶解在12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某温度时,蒸干40g氯化钠溶液,得到8g氯化钠,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题】: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0%~20%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练习】
1、通常的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计算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食醋中含有乙酸多少克?
【例题】
某温度时,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蒸发得到5g氯化钠,求该溶液的质量。
【练习】
将10g氢氧化钠配制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求(1)所得溶液的质量。(2)加入水的质量。
【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100%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掌握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实验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三、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的掌握;各操作环节的精度配制把握。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图片:这是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的溶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祛痰
止咳剂…),我们使用到的这些溶液都是配制出来的。
展示图片:这是初中我们学过的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流程。这里以10%NaCl
溶液100g的配制为例,复习一下其配制步骤。(有3步,第一步是?…)
展示图片:要把这些瓶里的药品取出一些量来,是称取方便,还是量取方便?
生:量取方便(所以厂家已经把刻度在这些瓶子上刻上去了,我们用时只要量取
几小格就可,挺方便)
师:既然量取溶液更方便,所以我们就需要一种跟溶液体积有关的浓度表示方式
——物质的量浓度。
师:请同学们回忆写出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今天就由同学们亲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想不想?
二、新课
【任务布置】现组织培养室急需100mL 1.0 mol/L的Na2CO3(相对质量:106)溶液。
【知识准备】PPT展示“配制程序图例”
1.(师黑板上演示)需称量多少克Na2CO3固体?
n = cV = 1.0 mol/L × 0.1 L = 0.1 mol
m = nM = 0.1 mol × 106 g/mol = 10.6 g
2. (提问)称好后在什么容器中溶解Na2CO3固体?(烧杯?量筒?容量瓶?)
3. 如何尽可能转移溶质?(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
4. 选用什么样的仪器来定容该溶液(烧杯?量筒?容量瓶?)
5. 如何确保溶液的最终体积为100mL?(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容量瓶的构造、特点。
【技能准备】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并用蒸馏水洗净。②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或稀释的容器,热溶液需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
【学生操作】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领取任务
分成4个实验小组,每组领取一个实验任务
2.清点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
3.执行任务:对照教材上的操作提示,操作体验一次。
【操作后交流】
1.如何将烧杯中的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借助玻璃棒,且玻璃棒不能与容量瓶口接触,防止溶液外流)
2.为什么要洗涤玻璃棒和烧杯?(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减少实验误差)
3.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若不能那又该怎么办?(倒掉,重新配制)
4.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结果会怎样?
5.定容好的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还能再加水补充至刻度线吗?(不能,否则将使溶液体积变大,使浓度变小)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100%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七、教学反思
将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本节课的难点是有关溶液组成的计算,通过学生练习、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考察了他们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这部分用时比较多,各种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都有学习,学生对于密度体积与溶液中各量的关系、方程式中溶液的质量中存在量多混淆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这部分的处理通过讨论教师讲解学生交流等多种方法使他们相互学习、互相提高,突破了难点。从整体上说,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将内容联系中考,拓展了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难度要求。课堂上同学们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愉快的去学习,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教学任务完成得比预期要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