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四首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四首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8:54: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四首)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意象及意向间关系的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歌的意境。 2. 通过意象与诗人间的关联,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通过诗歌中几个意象间的关联,把握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送友人》的意境和情感基调。
2. 通过诗歌中一个主要的意象,把握诗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基调。
教学难点: 1. 通过诗歌中几个意象间的关联,把握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送友人》的意境和情感基调。
2.通过诗歌中一个主要的意象,把握诗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基调。
教学过程
意象与意境。 1.导入。 回忆以前学过的文学常识:意象和意境。 意象: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形象。 意境:诗歌中由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 从题目看,本诗属于题壁诗。复习以前学过的题壁诗。《书湖阴先生壁》《题西林壁》《题临安邸》 自由朗读,寻找《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意象。 首联:清晨、古寺、初日、高林 颔联:曲径、幽处、禅房、花木 颈联:山光、鸟性、潭影、人心 尾联:万籁、钟磬音 分析:首联是清晨、古寺、初日、高林;告诉我们诗人进破山寺后禅院的时间;颔联是曲径、幽处、禅房、花木;写了诗人在去后禅院的路上所见之景;颈联是山光、鸟性、潭影、人心;写的是诗人在后禅院所见的景物与感受;尾联是万籁和钟磬音,以钟磬音作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送友人》 1 1.分析题目,这首诗是送别诗。回顾以前学过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 2.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意象。 首联:青山、北郭、白水、东城 颔联:孤蓬 颈联:浮云、游子、落日、故人 尾联:班马 预习回顾。 孤蓬:一根蓬草。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浮云:漂浮不定的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故人:老朋友。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谁呢?就是比喻即将远行的游子,也就是诗人的朋友。 分析:整首诗首联的意象青山、北郭、白水、东城提示我们送友人的地点和景物;颔联此地、孤蓬叙述离别的场景;颈联浮云、游子、落日、故人,将景物与离别的双方放到一起,构成了一幅黄昏落日下游子与故人分别的画面;尾联挥动的手与离群的班马嘶鸣声渲染了一种离别的氛围。同学们肯定能发现这里的一些意象比如孤蓬、游子、浮云、故人、(挥)手、班马等都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意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分析题目。 这是一首词,卜算子是它的词牌名,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它的题目。结合我们之前的预习,再看题目中的“寓居”,大家猜测一下苏轼当时的处境。“寓居”是寄居的意思,这也就暗示了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官,在黄州只能寄住在定慧院的悲凉处境。 2.自由朗读,找出词中的意象。 上片: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影) 下片: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预习回顾。疏桐,是枝叶稀疏的桐树。漏断:指深夜。幽人:幽居之人。词里的幽人指的是谁呢?对,就是苏轼自己。孤鸿:单个的一只大雁。 4.分析:大雁是群居动物,如果是一只大雁,那只能说明这只大雁是离群的,失去了依傍。从这一点上看,幽人与孤鸿的形象是相似的,并且在词的下片,两个形象明显重合在了一起。我们看,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主体是谁呢?可能是幽人,又可能是孤鸿。所以两者合二为一了。 词的上片缺月、漏断等意象告诉我们时间是深夜,疏桐、缺月渲染了夜晚凄清的环境;幽人与孤鸿引出了下片的活动对象。下片的寒枝与沙洲两个意象,是幽人或孤鸿拿来选择的栖身之所。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孤独凄清的意境。 《卜算子·咏梅》 分析题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卜算子,题目是咏梅。这首诗歌从内容看属于咏物诗,我们以前学过的《咏鹅》《蜂》《石灰吟》等都是咏物诗。 自由朗读《卜算子·咏梅》,找找这首词里的意象。 上片:驿外断桥、黄昏、风、雨 下片:群芳、泥、尘、香 分析:词中有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群芳、泥、尘、香这些意象。如果我们再仔细推究一下,就会发现泥、尘、香这三个意象,其实都是一个意象的化身。是哪个呢?对,就是题目里的梅。而梅这个意象,其实不光出现在下片。词的上片其实也是写梅的,驿外断桥是梅的生长地点,黄昏告诉我们时间,风、雨暗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而词的下片,群芳这个意象无疑是梅花的对立面,它们认为梅花要与之争春,所以“妒”忌梅花、排挤梅花。而最后,梅花零落成为花泥,又被碾成尘土,只余下一缕梅香未曾改变。这些都营造了一种寂寞凄寒的意境。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诗歌里的意象共同营造了诗歌的意境。那么,让我们再进一步问一问,一首诗歌中意象与意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对于我们理解诗歌有什么帮助呢? 意象与意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分析意象间的关系 对称。这些意象是成对出现的,呈现出一种对称的美感,显示出意象间和谐的关系。 对立。有些成对的意象之间是对立的关系,比如首联的清晨与古寺,构成一种时间上的对立,初日与高林构成一种空间上的对立;颔联的曲径与幽处是线与面的对立,禅房与花木是枯寂与生机的对立;尾联的万籁俱寂与钟磬音是无声与有声的对立。通过一系列的对立,我们能感受到诗歌的张力,这无疑使诗歌的意境变得更深远,使诗歌中的禅意显得更为深邃。 因果。美丽的山光让鸟儿愉快地啼鸣,清澈的潭里的倒影让人的心灵更加空明澄澈。它们之间构成了因果关系。佛家讲因果,而这首诗在破山寺后禅院这个语境中写因果,因而更添了一些禅意。 2.总结: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之间的关联,更好地深化了禅意这个意境。 《送友人》 分析意象间的关系。 对称。青山与白水,北郭与东城,浮云与落日,游子与故人等,这种对称呈现出一幅和谐明丽的画面,与其他送别诗中只单纯渲染离别的凄凉忧伤似乎不太一样。 对立。首联的青山与白水,一青一白,一静一动,色彩明丽,动静相形,是为对立;北郭与东城,在方位上成为对立;颔联的此地与孤蓬,也构成静与动、停留与远去的对立;颈联浮云与落日,一漂游一沉没,一清寒一温暖形成对立;游子与故人,一远行一送别,形成对立;尾联无声的挥手与嘶鸣的班马形成对立。前一首诗的对立,除了最后一联,其他都处于同一小句内,两种事物本就处于同一场域内;而《送友人》这首诗中,对立的事物处于不同小句中,暗示了两者的一种分离状态。由此可见,前诗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而后者则强调分离的状态。这无疑强化了这首诗离别的意境。 2.总结:这首诗中意象间的关系强化了诗歌离别的意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分析意象间的关系。 (1)失衡。这首词上片有6个意象,下片只有2个意象,数量上不对等。它暗示着一种失衡的状态。而这种失衡状态事实上强化了孤独凄清的意境。 (2)主次。诗歌有一个主要意象“幽人/孤鸿”。上片的缺月、疏桐、漏断和人静,共同构建了一个凄清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正是幽人和孤鸿所处的背景。下片里的寒枝和沙洲可不就是孤鸿可以拿来选择的栖身之所吗?孤鸿不愿栖身寒枝,宁可独宿荒冷沙洲,体现了它的孤独与执着。 2.总结:所以这些次要意象就强化了这首词凄清孤独的意境,同时也烘托了主要意象。 《卜算子·咏梅》 分析意象间的关系。 主次。有一个主要意象“梅”。下片中的“泥”“尘”“香”这三个意象,咱们也可以将之看作是梅。 渲染烘托。上片驿外断桥、黄昏与风、雨。不难发现,这四个意象构成了梅花生存的环境。这个环境寂寞凄寒,烘托了梅花悲凉却又坚强不屈的形象。下片除梅花外,只有一个次要意象,就是群芳。群芳在此时对梅花的嫉恨,正是用来衬托梅花孤高自赏的形象的。 2.总结。由此看出,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联可以丰富、强化诗歌的意境,还可以通过强化意境来烘托某个主要的意象。 三.诗人与意象。 1.导入: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意象的选择其实是作者的主观选择。那么诗人在诗歌的意象中是否出现了呢?他为何要以这种方式出现? 《题破山寺后禅院》 1.物我交融,悠闲淡泊:在这首诗里,诗人有没有出现在意象群里呢?有,就是这里的“人心”,潭影让谁的心变得澄澈呢?可不就是诗人吗。诗人在诗中作为其中的一个意象出现,我们发现诗人已经自然地融入到破山寺后禅院这充满禅意的境界之中,“物我交融”,这是多么悠闲而淡泊的情怀啊。 《送友人》 1.物我交融,洒脱惜别:再看《送友人》,不难发现这些意象里的故人就是诗人自己。与前一首诗一样,诗人在诗中也作为其中一个意象与其他意象共同构成一个意境,同样诗人也自然地融入到这个离别之境中,物我交融,既有对友人远游的惜别之情,又有挥手告别的洒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托物言志,孤独高洁:诗人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无疑就是主要意象“幽人/孤鸿”,借着塑造这个主要意象,其实作者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情怀与态度,即和幽人/孤鸿一样,坚守孤独高洁的志趣,这正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卜算子·咏梅》 1托物言志,孤高傲世:诗人陆游是南宋朝廷里的主战派,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在主和派主导的朝廷中遭到排挤,只能赋闲。词里梅花的孤独寂寞、遭人排挤的处境就是他自己生平的真实写照呀。而词里的梅花坚贞不屈、孤高自赏,正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化身。借着梅花这个意象,诗人传达了自己孤高傲世的情怀,这也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总结:诗人与诗中的意象关系,可以揭示诗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总结:最后,我们来做一下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四首诗词,通过探究我们理解了:(1)诗歌的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意境。 (2)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联可以丰富、强化诗歌的意境,诗歌中的次要意象可以用来烘托某个主要意象。 (3)诗人与意象的关系,可以揭示诗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如果要更好的理解诗歌,我们就必须在这些方面多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