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9:04: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朗读方法。 2.学习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设置情境,让学生学会将文言文与实用文体结合。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 学习文言文的结构美。
教学难点: 1.体会文言文的“文言”特点。
2.体会文言文的“文章”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各位同学,永州旅游文化局为了让游客更便捷游览小石潭,提升景区的人文内涵,拟针对旅游者推出《小石潭导览手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这就需要我们一起走近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我来朗读 大家初读《小石潭记》,我们先来读没有点读的课文。在古籍里看到的文章都是没有标点的,是后人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标点的。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刚才同学朗读得很好,能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还能读出句内的停顿。不过这位同学的朗读中还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闻水声,如鸣珮环。读错了,“如”后面要顿一下,“鸣珮环”连在一起。 还有其岸势/犬牙差互,要注意“其岸势”是一部分,这是本体,“犬牙差互”是喻体,所以它们是一部分。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我来解释 通过这两遍的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熟悉了,下面我们分组来完成以下这两个任务: 任务一:同桌之间根据下面的解释和工具书,解释文章。有不懂的字词或者句子,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有同学提出“空”怎么解释,这是名词用作状语,比如在空中。这类用法在文中还有,比如“从小丘西行”的“西”字,是向西的意思。“潭西南而望”的“西南”,就是向西南。 还有同学提出了“犬牙差互”的“犬牙”怎么解释,这里其实也是词类活用,我们可以解释为像狗牙一样。文中还有两个词也是类似的用法,就是斗折蛇行中的“斗”和“蛇”也是这种用法,解释为“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任务二:分小组总结文中的文言现象。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同学们完成得很好,我们每个小组的字词积累分类很合理。比如“以”的一词多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很好。能把“以”的多种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以”用作“而”,起到连接的作用,如“卷石底已出”中的“以”。还有“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是“把”的意思。“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有的同学还发现“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空”是状语,表示“在空中”的意思。此外还有同学发现“小生”是古今异义词,古义:年轻人,现在是戏曲中的一种角色。希望同学们每次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都能将这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总结,并且要与以前学过的知识勾连,那么文言文学习就可以融会贯通了。因为文言文的字词解释都是相通,课内可以延伸到课外。 四、我来梳理 文章大意理解后,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文言文在古代都是没有句读的是后人添加的。段落更是没有,那我们可以有哪几种结构分法呢?教材中编者将课文分成五个段落,那编者是依据什么来分段的呢?请边听朗读边思考。 这是按照游踪和视角的变化来分段。全文是按照游踪顺序来写的:第一段主要写发现小潭,第二段描写潭中鱼,第三段描写小溪源流,第四段描写潭上的氛围,第五段记录了同游者。 那还可以有其他分法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第二种分法: 可以分成4段,第一段“从小丘西行二十步”到“参差披拂”。第二段从“潭中鱼可百许头”到“不可知其源”。第三段从“坐潭上”到“乃记之而去”。最后一段记录同游者。这是按照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划分。 请男女同学一起来朗读一遍。1.3段女同学读,2.4男同学读。你觉得这样的分法,你读出怎样的感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 我觉得可以读出作者发现小石潭时的欣喜,还可以读出与潭中鱼儿取乐时的愉悦,尤其是两段景的描写,用乐景写出好心情,用凄景写出内心忧伤。 那还有其他分法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第三种分法:第一段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到“似与游者相乐”,第二段从“潭西南而望”到“乃记之而去”,剩下的最后一段。按照乐到忧的情感变化来划分。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读出其中的忧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学们读得真好,让老师深切感受到作者心情从乐到忧的转变。 柳宗元的文章结构特别美,不同的分段法,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感受。以游踪为线索的分法,让我们看到了古文中游记的特点,我们仿佛跟着作者在游小石潭,美景都在我们眼前一一呈现。根据游记的表达方式分段,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古人文章布局的严谨。我们仿佛发现了小石潭,看到了小石潭的不同的景,感受到作者的不同心情。根据心情从乐到忧转变的分法,能让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此可见,古代文人他们在行文中都是很巧妙布局的。 五、我来赏景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美不光是结构美,文章的语言也很美,那我们就一起来赏赏。小石潭能流传至今,并成为永州的美景,主要是柳宗元能发现其中的美,并用文学的语言来展现它的美。请用下面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来赏小石潭的美。 示例:我觉得鱼美,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鱼儿自由快乐。 我觉得石美,作者用了例举的方法,写出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我觉得水美,作者用了衬托的手法,未着一水字,却写出了水的清,用鱼来衬托。 我觉得树美,作者用了颜色词,让人看到了小石潭周围树木丛生的情景。 我觉得境美,作者用了石、水、树等意象写出了小石潭的环境优美。 六、我来做手册 今天我们跟着课文赏小石潭的景色,下节课请同学们根据柳宗元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永州八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做小石潭的导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