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_马说-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3_马说-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19: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马说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马说》,积累“而”“虽”“骈”“食”等常用文言词语和反问句、定语后置句等常用文言句式。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韩愈散文“韩文如潮”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 4.借助“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尝试理解文章的多元化主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借助“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尝试理解文章的多元化主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人们不了解这匹马,因此无人问津。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我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世上不缺少美,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上不缺少骏马,却少有能识得骏马的伯乐。伯乐相马,实际上意味着马的价值得到彰显。骏马要发挥千里之能,有时候需要依赖于伯乐的相中。 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说》的核心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设计意图:回顾导学案,以故事导入,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且该故事的寓意与课文核心观点一致,能够自然、有效衔接课文。 二、回顾导学,夯实基础 在昨天的导学案中,老师发现大家的预习都做的很不错,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小活动来巩固检测一下: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 2.你能读一读竖版无句读的《马说》吗? ——屏显竖版无句读《马说》,学生齐声朗读1-2遍。 3.你能根据译文尝试背诵《马说》吗? ——屏显《马说》译文,请三位学生分别背诵一个段落,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全文。 4.你能明辨这些错误频率较高的词义句义吗? ——屏显导学案中错误率较高的词句,请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的意思,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在多次、多形式的朗读过程中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三、咬文嚼字,识马之不平 “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于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爱莲说》是在谈论“莲”,《马说》是说说“千里马”的意思。韩愈有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他为千里马而鸣不平: 1.通读全文,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说说千里马“不平”的遭遇,你会选择哪一个字? 明确:辱(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辱:·羞耻:羞~。耻~。 ·使受到羞耻:~骂。侮~。折~。 ·谦辞,表示承蒙:~承。~赐。 ·玷污,辜负,埋没:~没(mò)。~命。玷~。 ——《汉典》 这里的“辱”是“玷污,辜负,埋没”的意思。 那千里马在奴隶人手下受“辱”的原因有哪些呢?请结合原文分析概括。 (1)不懂饲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2)不懂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3)不懂马的心意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感受韩愈语言风格:“韩如潮” (1)十一个“不”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不能尽其材、不以其道、不能通其意”,一声声“不”字说不尽千里马之“不平”,除此之外,文中还出现了很多个“不”字,你能一一找出来吗? 明确: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不知其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不以其道、不能尽其材、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全文用了整整十一个“不”字,这一个个“不”字铺天盖地地向我们袭来,韩愈的不平之气正如同江上之潮,有浪推千里的浩荡气势。怪不得古人会给出这样的评价 ——“韩文如潮” (2)五个“也” 语气词在文中也如潮水般反复出现,比如课文中用了5个“也”字。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每个段落最后一句话的“也”。“也”在句末的作用是增强语气。同桌互读,思考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明确:延长语调,哀叹之情呼之欲出、摇头、无可奈何、恨铁不成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明确:加强责问、反问的语气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呜呼!其真无马邪?真不知马! 明确:激越的悲愤浪卷而来,一浪掀起一浪 总结过渡:才华不能展现,机会不能得到,心声不能抵达,这是食马者的愚昧无知犯下的错,可气,可恨!更讽刺的是,他们拿着马鞭,站在千里马旁边,却大言不惭地说“天下无马”,可笑,可鄙!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作者的一声“呜呼”,说尽斥责与嘲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文章词句梳理千里马受到的“不平”遭遇,并通过朗读等方式,抓住关键标点、关键字词、关键句子,顺势感受“韩文如潮”的特点。 四、知人论世,感愈之不平 全文真的仅仅是在谈千里马的悲惨,以及食马者的愚妄与不识吗? 链接背景材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却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迹山林,于是只能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韩愈一直郁郁不得志。 文章不仅在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以及食马者的愚妄与不识,还在写自己的命运,表面上说的是千里马,实际上喻指的是他自己,这便是“说”这一种文体中“托物寓意”手法的体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作者个人经历,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自己鸣不平的表现手法。 五、旁征博引,鸣时代之不平 最后一段仅仅是在抒发韩愈个人的不平之气吗?请根据老师的补充,并结合相关知识积累思考。 (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你还了解哪些具有“不平”经历的人物? 明确:例如柳宗元、苏轼、陈子昂等等。 最后一段表现的是一个时代,乃至历史上所有怀才不遇的有志难伸者的呐喊和愤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拓展材料和个人积累,勾连中国历史,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时代长河中千万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 六、辩证思索,析主题之多元 根据课堂所学,并结合两则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启示。 【材料一】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魔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师。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苏轼评价韩愈) 【材料二】成长之后,千里马韩愈成为了伯乐……韩愈发现提携的千里马有: 李翊在韩愈的推荐下,考中进士;培养出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提携孟郊、张籍、李贺、贾岛;韩愈把孟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孔子的后面,使他成为一代儒家宗师。 (开放,学生可自由谈启示及看法,言之成理即可,未完全回答出来的也可留作课后思考): 启示1:我们应该怀着崇敬的心去欣赏当年20多岁的韩愈。在生命极端寂寞的时候,没有人重视的时候,他对着世道人心,对着整个世界,酣畅淋漓地宣泄。宣泄之后,他走上了真正的成就自我之路,成为了千古文章第一家韩愈,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吗,成为了引领唐宋文坛的韩愈! 启示2:伯乐与千里马,两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少了谁,另外一方的存在都会失去意义。而且今日伯乐能发掘千里马,来日千里马亦能成为一个挖掘人才的伯乐,二者相辅相成。 启示3:打铁还需自身硬,让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是金子总是会发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拓展材料进行思维发散,借助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尝试理解文章的多元化主题。 七、结语 一字有灵,一词含情。千百年前的韩愈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为千里马鸣不平,为自己鸣不平,更为时代苍生中千万不得志者鸣不平。亲爱的同学们,愿生在21世纪的我们,在学习完本文后,也能从新出发,在当下,力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星千里马;行于道,如遇时运不济,无人赏识,也当审时度势、厚积薄发,成为逆风成长的黑马;而在未来,我们更要力求能成为求贤若渴、慧眼识珠的顶级伯乐,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八、作业布置 1.完成导学案自读闯关第二关的内容; 2.根据你学完本课的启示,尝试将《马说》改写为一则现代文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改写故事,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程度,锻炼学生的思考力和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马 说 不懂饲养 不懂驱使 不懂马心 韩 文 如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