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教学目标
1.开展古诗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节奏,提高古诗诵读水平。 2.开展古诗品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对古诗进行再创作,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3.通过合作、展示、评点、编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提高其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节奏,声情并茂诵古诗,品味古诗的音韵美。 2.引导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对古诗进行再创作,加深对古诗作品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引导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对古诗进行再创作,加深对古诗作品的理解。
2.确定专题,分门别类辑古诗,完成注释评点,编辑成集后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二、课堂呈现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选择一两首你喜爱的诗歌,开展古诗朗诵活动。 1.全组成员听朗读录音,注意诗歌诵读的技巧,比如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 2.小组成员自选诗歌,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可以配上自己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也可以自编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 3.一名同学朗诵时,组内其他同学担任评委,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判,选出优胜者。 4.小组内评选出的优胜者,推举为代表,到班里参加评比。班里的评比请老师担任评委,选出优胜者并予以奖励。 评价标准可以参考以下表格: 古诗诵读评价表评价 角度★★★★★★评分语音 吐字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声音响亮。读音基本准确,声音不够响亮。读音错误,声音较轻。节奏 韵律节奏把握得当,正确运用重音、停连等技巧,抑扬顿挫。能有意识地运用朗读技巧,但是处理不够得当。未使用朗读技巧,重音、停连出现明显错误。情感 表现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很好地表现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但是朗诵缺少一定的感染力。对诗歌主题的把握不够准确,朗诵时情感较为平淡。 整体 效果精神饱满,仪态大方,表情自然,有契合古诗主题的配乐,整体氛围好,引发观众共鸣。精神饱满,表情自然,但缺少恰当的动作和配乐,氛围感较为欠缺。精神状态一般,表情不自然,全程没有动作,无配乐,朗诵缺乏感染力。
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 《礼记·乐记》中有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由此可见,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势都有相通之处。小组内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通力合作,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某一首诗歌的内容。 1.以歌唱诗韵 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如《诗经》中的《关雎》、苏轼的《水调歌头》,今人都曾为它们谱过曲。二是用一些现成的曲谱与古诗词“联姻”,这种方法便捷好用,饶有趣味,更适合同学们尝试,如李叔同的《送别》配的就是一首外国曲子。 示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将中华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欣赏视频,赵照和丁文军两位演唱者将信天游和摇滚音乐相结合,全新演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将这首词的雄浑与悲壮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可以结合本组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挑选一首适合吟唱的诗词进行改编。 2.以书写诗意 (1)了解汉字的演变史 (2)了解常见的书法字体特点 隶书:化圆为方,化弧为直,扁而较宽。 楷书:用笔刚劲,笔画整齐,结体爽健。 草书:笔画连贯,简约自由,字形奔放。 行书: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示例:以草书来书写《观沧海》,因为草书相对于其它书体动感更强烈,章法更富于变化,其字形的奔放,更适合用来表现曹操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根据小组所选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选择一首诗词用恰当的字体进行书写。 3.以画绘诗境 王维开“以诗入画”之先河后,“诗中有画”常常被人用作诗章的赞词。许多诗人的名篇名句,在吟赏品读中,也常让我们感受到意趣无穷,真切如画。 示例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示例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示例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学生活动:小组选择一首诗词,用绘画的形式再现其中的意境,关注画面的布局和色彩。 4.以舞传诗情 舞蹈也是艺术传达的过程,古诗可以用来谱曲,吟唱,根据音乐,舞者编舞,通过曼妙的舞姿来呈现诗歌意境,抒发情感,引起观众在审美上的情感共鸣。 学生活动:小组选择一首诗词,用舞蹈的形式再现其中的意境,关注诗歌的情感。 5.以戏咏诗章 一首首古诗,经过巧妙的改编,变成了一台台完整的戏剧,时间、地点、人物、故事,一应俱全!中国诗词与戏曲的结合,堪称神奇! 示例一:桃树下,春风里,那个一见钟情和遗憾错过的故事,诗里没说完的话,让评剧《人面桃花》告诉你。这部戏就改编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示例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诗》中对仗的词句被改编成别有韵味的豫剧旋律,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示例三:白居易六百余字的《琵琶行》,诉尽了一个官场失意的文人和一个沦落天涯的歌女前半生跌宕的命运,用委婉古朴的昆曲来演绎这样的意境大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学生活动:小组选择一首诗词,将它改编成戏剧,关注人物、情节。例如,将《木兰诗》改编成一个课本剧。 活动三:分门别类辑古诗 从小学到现在,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了。在这个活动中,请大家把记忆中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 1.确定专题,选择古诗 (1)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示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示例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示例三:戍 断 ,边秋 雁声。 ——杜甫《 夜忆舍弟》 示例四: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2)古诗中的湖光山色 示例一: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吴均《山中杂诗》 示例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示例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示例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示例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示例二: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示例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示例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4)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示例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示例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示例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示例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 学生活动:小组选择一个专题,将相关古诗辑录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2.注释评点 注释示例:参考语文教科书 赏析评点示例:以《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标题即交代了创作的缘由。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为意象,渲染了环境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突显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感情深挚,意境高远。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给每首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 3.编辑成集 学生活动:为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设计版式、插图、封面;还可以写一篇“前言”或“编后记”,简单记录这本诗集的编辑过程。 4.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诗集编好之后,小组之间互相传阅、评价,共享“编书”的快乐。 三、结语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漫步在中国古诗苑中,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