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0 20: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1、起源特征
①地位: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② 多元起源: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
③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④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阶段 时期 表现
起源 远古时期 多元起源 → 多元一体
奠基 先秦 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形成 秦汉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汉武帝尊崇儒学,儒学成为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主流。
发展 魏晋隋唐 儒、佛、道交汇融通,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魏晋玄学盛行。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宋元 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繁荣
传承与 转折 明中期以后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明清之际 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
康雍乾时期 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禁锢中华文化发展。
转型与
复兴 近代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现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奠定中华文化的基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 成熟的政治制度、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经济 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雄厚的经济基础)
地理 位置相对隔绝(独特的地理环境)
文化 悠久的文化传统、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优
秀成果;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文化具有继承性,凝聚性、包容性)
文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本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 托古改制: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封建势力强大;
新文化运动 彻底否定——“打倒孔家店” “尊孔复古”逆流;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辛亥革命后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拓展:近代中国对待孔子和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以人为本
2.天人合一
3.家国情怀
4.崇德尚贤
5.自强不息
6.和而不同
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协调人与国家的关系
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
(价值观、人生观、处世观)
表现 意义
协调人与人关系 伦理观 以人为本 ①周公“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提倡“仁”,“仁者爱人” ①后世继承先秦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
②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
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
政治观 民本思想 ①管子:君主治国要顺应民意 ②孔子: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③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①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由道产生,自认而然,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 ②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摈弃天命的绝对权威。 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协调人与国家的关系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①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②有利于提高责任感、使命感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
主张积极入世。
强调统治者体恤、爱护民力
表现 意义
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 价值观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①西周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 ②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④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⑤《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人生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②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处世观 和而 不同 西周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的思想作为人们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迁移运用:判断下列才材料所反映的中华文化内涵
材料一:“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与时间赛跑,同病毒竞速。”
材料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着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材料三: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毫无保留地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家国情怀
以人为本
和而不同
概念辨析
团圆和睦,和谐有序
黄帝陵
炎黄子孙,民族认同
北京社稷坛
农本、民本观念
请你说出下列建筑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
文化认同
四合院
概念辨析
你能列举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吗?
义、礼、廉、俭、智、信、忠、贤、诚、敬、孝、耻、宽、正、公、勤、能……
畅所欲言
与时俱进、脚踏实地 、穷则思变、居安思危、实事求是、求同存异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材料二:诸子百家部分代表: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纵横家(苏秦、张仪、《战国策》)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兵家(《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
材料三: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材料四: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年到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土性、凝聚性
多样性
包容性
连续性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激励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厚德载物,要求人们以深厚仁德之心承载万事万物。
道家哲学中的辩证法和相对主义,使国人习惯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也正是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国人不狂妄、不偏激、注重中庸的民族性格。
发展动力
价值标准
当代借鉴
③维护中国团结统一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
②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
①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
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和精神底蕴;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价值导向;
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思想源泉;
(“源”与“流”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与升华)
⑤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毛泽东注重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题解读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他创造性地用“实事求是”来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将“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升华为“群众路线”思想;用“知行观”生动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中国特有的“和合”思维的当代阐发;“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将传统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进行现代性转化;科学发展观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其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治国安邦、修齐治平思想的超越与转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仁者爱人”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史焕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小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源远流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源:多元起源 → 多元一体
1.重视以人为本
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4.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6.主张和而不同
流:
1.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 )
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
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
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
C
2.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促使其灭亡的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这些思想( )
A.重视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
B.成为荀子唯物主义思想的源头
C.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
D.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
A
3.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 )
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
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
A
4.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珍贵宝物。有代表江南楚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 )
A.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
B.岭南文化具有多元交融特点
C.南北方地区长期和睦共处
D.南方农耕经济文明水平高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