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数学归纳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从到时,左边增加的项数为( )
A. B. C. D.
2.在正项数列中,,,则( )
A.为递减数列 B.为递增数列
C.先递减后递增 D.先递增后递减
3.“”表示实数整除实数,例如:,已知数列满足:,若,则,否则,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B.
C.对任意,都有 D.存在
4.意大利数学家列昂那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引入“兔子数列”:1,1,2,3,5,8,13,21,34,55,,即,,此数列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若此数列被2除后的余数构成一个新数列,则数列的前2024项的和为( )
A.1348 B.675 C.1349 D.1350
5.意大利数学家列昂那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引入“兔子数列”:1,1,2,3,5,8,13,21,34,55,,即,,此数列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若此数列被2除后的余数构成一个新数列,则数列的前2023项的和为( )
A.1348 B.675 C.1349 D.1350
6.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由到时,左边增加了( )
A.1项 B.k项 C.项 D.项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为正奇数时,能被整除”,第二步归纳假设应写成( )
A.假设正确,再推正确
B.假设正确,再推正确
C.假设正确,再推正确
D.假设正确,再推正确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第一步应该验证的等式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9.(多选题)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存在,使得
C. D.是单调递增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
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不等式成立的第一个自然数
B.使不等式成立的第一个自然数
C.推导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
D.推导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
11.已知数列中,,,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当时,数列为常数列
B.当时,数列单调递减
C.当时,数列单调递增
D.当时,数列为摆动数列
12.设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满足:“当成立时,总可推出成立”,那么下列命题不成立的是( )
A.若成立,则当时,均有成立
B.若成立,则当时,均有成立
C.若成立,则当时,均有成立
D.若成立,则当时,均有成立
三、填空题
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需要验证的不等式为
1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从 “到”左边需要增加的代数式是
15.数列满足:.若数列单调递减,则c的取值范围是 ;若数列单调递增,则c的取值范围是 .
四、解答题
16.已知数列满足,设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正整数);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7.在数列{an}中,.
(1)求出,猜想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2)令,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
18.数列有100项,,对任意,存在,若与前n项中某一项相等,则称具有性质P.
(1)若,写出所有可能的值;
(2)若不是等差数列,求证:数列中存在某些项具有性质P;
(3)若中恰有三项具有性质P,这三项和为,请用表示.
19.已知函数,设,且任意的,有.
(1)求的值;
(2)试猜想的解析式,并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
20.数列满足为正整数.
(1)试确定实数的值,使得数列为等差数列;
(2)当数列为等差数列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对每个正整数,在和之间插入个2,得到一个新数列,设是数列的前项和,试求满足的所有正整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根据和时,对比左边的表达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时,可得:
时,可得:,
故增加了项.
故选:A
2.A
【分析】先判断大小关系,进而假设数列单调性,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得结论.
【详解】由,且,
显然成立,
假设,成立,
当时,则,
所以,故为递减数列.
故选:A
3.C
【分析】根据递推关系可计算,,故可判断AB的正误,利用数学归纳法可证:除3余1,除3余2,且,为奇数,为偶数,故可判断CD的正误.
【详解】因为,故,故,
而,故,故A错误.
但,故,此时,故B错误.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除3余1,除3余2,且,为奇数,为偶数.
当时,,此时除3余1,除3余2,
且,为奇数,为偶数.
设当时,除3余1,除3余2,且,为奇数,为偶数.
则当时,为奇数,为偶数,
为奇数,
又与除3余数相同,故除3余1,故除3余2,
故除3余2,
由数学归纳法可得除3余1,除3余2,且,为奇数,为偶数.
故除3余1,除3余2,故除3余0,即,
故C正确.
由C的分析可得没有项使得,否则除以3的余数为0,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方法点睛:对于给定的数列的递推关系,要研究数列的若干性质,注意从而特殊情况总结出一般规律,再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
4.D
【分析】由已知条件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观察发现此数列周期为3,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从而可求得答案.
【详解】依题意,若,等价于为偶数,若,等价于为奇数,
显然,
猜想:,
当时,成立;
假设当时,成立,
则为奇数,为偶数;
当时,则为奇数,
为奇数,为偶数,
故符合猜想,
因此,,
所以数列的前2024项的和为.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周期性以及应用,考查了递推关系求数列各项的和,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中的项或求数列的和:
(1)项的序号较小时,逐步递推求出即可;
(2)项的序数较大时,考虑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或者是周期数列.
5.C
【分析】由已知条件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观察发现此数列周期为3,从而可求得答案.
【详解】依题意,若,等价于为偶数,若,等价于为奇数,
显然,
猜想:,当时,成立;
假设当时,成立,则为奇数,为偶数;
当时,则为奇数,为奇数,为偶数,
故符合猜想,因此,
,所以数列的前2023项的和为.
故选:C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周期性以及应用,考查了递推关系求数列各项的和,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中的项或求数列的和:
(1)项的序号较小时,逐步递推求出即可;
(2)项的序数较大时,考虑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或者是周期数列.
6.D
【分析】
利用数学归纳法,分别写出和的式子,作差能够得到增加的项.
【详解】当时,左边,
当时,左边,
左边增加的项为,共项.
故选:D
7.B
【分析】
注意为正奇数,观察第一步取到1,即可推出第二步的假设.
【详解】
解:根据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注意为奇数,
所以第二步归纳假设应写成:假设正确,再推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基础题,不仅注意第二步的假设,还要使n=2k﹣1能取到1,是解好本题的关键
8.B
【分析】
由数学归纳法相关步骤可得答案.
【详解】因,则第一步应验证当时,是否成立.
故选:B
9.ACD
【分析】由整理得,令,得到,借助反比例函数和的单调性得到和的增减性,即可判断D选项;根据求的范围即可判断C选项;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得到,,即可判断A选项,根据,,可得,即可判断B选项.
【详解】对于D,由可得,
令,则,又,则,,
当时, ,,,
设,在上单调递增,
∵,∴,传递下去,可得,
同理可得,∴是单调递增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
又∵,在R上单调递增,
所以是单调递增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故D正确;
对于C,由,得,,得,
∴,即,
∵,∴,
,
显然,故C正确;
对于A,先证:,
当时,成立,
假设当时,成立,
那么当时,成立,
综上,成立,
同理可得,
∴,即,故A正确;
对于B,要使,则,而,,
所以,即,故B错误.
故选:ACD.
【点睛】方法点睛: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①证明当时命题成立;
②以“当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判断命题对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10.BC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逐项分析判断.
【详解】当时,可得;当时,可得;
即使不等式成立的第一个自然数,故A错误,B正确;
当时,可得;
当时,可得;
两式相减得:,
所以推导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1.ABC
【分析】求出数列各项的值,可判断A选项;利用数列的单调性可判断B选项;利用数学归纳法推导出,结合数列的单调性可判断C选项;取,求出数列各项的值,可判断D选项.
【详解】对于A选项,当时,,
由可得,,,,
以此类推可知,对任意的,,此时,数列为常数列,A对;
对于B选项,当时,则,此时,数列单调递减,B对;
对于C选项,因为,,且,则,
猜想,,,
当时,猜想成立,
假设当时,猜想成立,即,
则当时,,
因为,则,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即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任意的,,
所以,,此时,数列单调递增,C对;
对于D选项,当时,取,则且,
则,,,,
以此类推可知,当且时,,即,
此时,数列不是摆动数列,D错.
故选:ABC.
【点睛】方法点睛:判断数列单调性的方法有:
(1)利用数列对应的函数的单调性判断;
(2)对数列的前后项作差(或作商),利用比较法判断.
12.ABC
【分析】根据题设结论逐项分析判断.
【详解】对于A,若成立,由题意只可得出当时,均有成立,故A错误;
对于B,若成立,则当时均有成立,故B错误;
对于C:因为不满足题设条件,故不能得出相应结论,故C错误;
对于D:若成立,则当时,均有成立,故D正确;
故选:ABC.
13.
【分析】因,故第一步需要验证的是时的不等式,代入整理即得.
【详解】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
第一步需要验证,当时,不等式,即成立,
故答案为:.
14.
【分析】
利用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详解】把和代入等式左边分别可得:
①
②
两式作差得.
故答案为:
15.
【分析】若数列单调递减,则恒成立,可得恒成立,由此可得c的范围.若数列单调递增,则,即,且母函数.数列有极限,其值为其不动点.又在上单调增加,故,所.于是只需要证明时满足条件,时不满足条件即可.
【详解】①若数列单调递减,因为,则,即,因此恒成立,
即恒成立,即恒成立,即恒成立,
所以c<0.
②数列单调递增,则当时,,
当时,,而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则,即,
假设当n=k,k∈时,,
则,即,
因此由数学归纳法可得,即数列单调递增;
当时,因为,则,即,
有,,而,
于是,即有,
从而,
则,
令,
故当时,,
此时,而在上单调递减,
∴,即,与题意矛盾.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16.(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
(1)先根据题意得到之间的等式关系,再证明时,符合题意,而后假设时,所证成立,最后再根据之间的关系,推出时所证成立即可;
(2)根据(1)的结论,结合,可得出当时,的通项公式,再验证时,是否符合通项公式,最后写出通项公式即可。
【详解】(1)证明:因为,,成等差数列,所以,
因为,所以上式可化简为,
将带入上式可得:,
当时,,符合,
假设当时,有成立,
则当时,,
因为,所以,
所以,符合,
故有成立;
(2)由(1)可得,,
当时,,
因为,符合,
故。
17.(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代入计算即可得到,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即可;
(2),再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
【详解】(1)∵,
∴
因此可猜想: ;
当时,,等式成立,
假设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时,,
即当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任意自然数,.
(2),
①
②
由①-②得:
18.(1)3,5,7
(2)证明见解析
(3)
【分析】(1)根据定义式子代入即可求解;
(2)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3)分析去掉具有P性质三项后,得到等差数列求和即可.
【详解】(1),;
当时,;当时,;
,
若,则;若,则;
若,则(与时重复),或;
所以的可能值有
(2)假设中不存在满足性质的项,即对任意均有;
下面数学归纳法证明,是等差数列;
①当时,成立;
②设当且时,;
则当时,因为不具有性质,故
而又存在,故,即;
综上所述,当中不存在满足性质的项时,时等差数列成立;
故其逆否命题:当不是等差数列时,中存在满足性质的项成立.
(3)将数列中具有性质的三项去掉,得到一个新的数列,,,,
且中没有满足性质的项,
由(2)可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所以,
又因为数列中去掉的三项和为,所以.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属于数列新定义问题,重点考查新定义“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运用,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以及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处理带否定词的命题经常通过证明其逆否命题得到.而(3)题关键是分析得出去掉三项后,得到一个等差数列再求和.
19.(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给定条件,依次计算的值.
(2)由已知及(1)的结论猜想,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得.
【详解】(1)由,任意的,有,
得,,,
所以.
(2)由(1)猜想:.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①当时,,猜想正确;
②假设当时,猜想正确,即,
则当时,,因此当时,猜想正确,
由①②知,对任意的,都有.
20.(1);
(2).
【分析】(1)由已知有,写出前3项并利用等差中项的性质列方程求t即可.
(2)根据(2)和题设列举数列,易判断不合题意,适合题意,要使时成立,必为中一项得整理化简有,结合数学归纳法判断上述等式恒不成立,即可得结果.
【详解】(1)由,得,于是,
由,可得,此时,
由知:此时数列为等差数列.
(2)由(2)及题设知:为,
则,显然不合题意,适合题意,
当时,若后添入,则,不合题意,
从而必是数列中的某一项,则,
则 即,整理,
显然k=1,2,3,4不是该方程的解,而当时,成立,证明如下:
当n = 5时,,左边大于右边,不等式成立;
假设时,成立,
当时,
因此当时,不等式成立,
所以恒成立,即无正整数解.
所以满足题意的正整数仅有.
【点睛】关键点睛:涉及给出递推公式探求数列规律的问题,按条件写出变量的前几个取值对应数列,认真分析每个变量对应的数列,找准变化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