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清明》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清明》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20: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请问《清明》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你是如何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出来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诗中不仅直接提到了“清明”二字,还通过描写扫墓、踏青等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进一步确认了诗歌所描绘的节日。
课前导入
你知道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吗?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为核心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杂草、修缮墓碑,并献上鲜花、果品等供品,以此表达对亡者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会烧香拜祭,祈愿祖先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安好。
踏青郊游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春暖花开之际,人们会走出家门,到郊外欣赏春色,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庆祝,也是人们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好时机。
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如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插柳寓意着驱邪避凶,荡秋千则是一种锻炼身体、培养勇气的活动,而放风筝则是人们在春天里放飞心情、祈求好运的一种方式。清明节还有一些特殊的食品,如青团和鸡蛋。青团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的,既有艾草的药用价值,又寓意着团圆和吉祥。而吃鸡蛋则是寓意着生命的重生和新的开始。
认识作者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唐朝的著名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他才华横溢,大和年间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还曾外放至黄、池、睦、湖等州担任刺史。晚年他长居樊川别舍,因此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成就斐然,他的诗、赋、古文都足以称家。他的诗文均有盛名,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这篇赋文被后世广为传诵。他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其受到人们的称赞,世称小杜。他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他的代表作包括《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这些诗作脍炙人口,深受读者喜爱。杜牧的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他自负经略之才,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有着深深的关切。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唐朝文学的璀璨之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日期在公历上大致是4月4日至6日之间,此时春意盎然,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人们喜欢踏青游玩、享受春天。同时,清明节也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缅怀祖先,弘扬孝道亲情。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hún
jiǔ
字词学习








(食欲)
(灵魂)
(借用)
(喝酒)

(为何)

(放牧)
当表示“行列,排”“行业”以及“某些营业性机构”“兄弟、姊妹长幼的次第”“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时,读háng。其他情况一般读xíng 。

xíng( )
hán ( )
记忆法
自行车
银行
字词学习
按要求自学古诗《清明》: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初读感知
清明
[唐]杜牧
清 明 时 节/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杏 花 村。
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众多的样子。
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那种伤感深入骨髓,仿佛灵魂与身体即将分离,痛彻心扉。断魂般的痛苦,使得神情变得凄迷而迷离,内心充满了无尽的烦闷与不快,令人难以承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意:清明时节,绵绵细雨如丝如缕,纷纷扬扬地洒落大地。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赶路的人心中更是增添了一份难以言表的愁苦,仿佛失魂落魄,无法自持。
“魂”在此处指的是人们的情绪与心情,而“断魂”则深刻地描绘了“路上行人”内心所经历的极度哀伤。他们仿佛被无尽的忧愁所困扰,心情沉重到了极点,仿佛灵魂都要被撕裂开来。
此刻,天空洒下的雨丝细细密密,宛如轻纱般在空中飘扬,给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感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赶路人的衣衫在细雨中渐渐被打湿,紧贴在身上,显得沉重而湿润。他们的心境也随之变得凄迷纷乱,仿佛被这连绵不断的雨丝所缠绕,无法解脱。雨中的世界变得模糊而朦胧,与他们的内心情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凄美而动人的画面。
结合注释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你认为路上的“行人”可能正在前往何处或有何目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他们可能是远行的旅人,急于赶往下一个驿站或目的地;也可能是回乡祭祖的游子,心怀对亲人的思念和敬意;还有可能是当地的居民,因事外出或办事。由于清明时节常常与扫墓、祭祖的传统活动相关联,所以“行人”们可能正是怀着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前往墓地或祖坟进行祭拜。
请问。
诗意:他向牧童打探附近是否有酒馆可歇脚,牧童随即伸手指向那遥远的地方,那里杏花盛开,隐约可见一个小村庄。
遥远,这里指远远地就能看见。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行人向牧童询问酒家的位置,牧童并未开口言语,而是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予以回应,这种回答方式新奇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行人”问谁?
问了什么?
得到的回复又是什么?
通过品味这首诗,你能体会到诗中描绘的是怎样一种节日气氛?
悲凉
伤感
《清明》这首诗通过细腻描绘清明时节烟雨缭绕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渴望借酒浇愁的情绪,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寂寞,同时深刻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尽怀念。
学习小结
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清明》
书写本课生字
收集关于清明节的其他古诗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