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地理(星球版)
七年级 下册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五节 极地地区(第2课时)
地 理
学习目标
第2课时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考站以及科学考察的时间。
2.认识极地地区的科考价值,了解我国极地考察发展过程及意义。
3.了解极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极地科学考察
为什么各国执着于考察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极地科学考察
极地科考有何价值?
1.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研究和探索。极地地区未被充分开发,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和矿产资源,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极地科考有助于保护极地脆弱的生态系统,研究极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全球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4.国际合作与战略地位。极地科考促进国际合作,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南北极是国际共识的未开发地区,科考活动展示了国家综合实力,同时在全球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极地科学考察
研究气候变化
南北极作为地球的两大冷源,左右着全球的冷暖过程,研究南极冰层里的冰芯,可以获得珍贵的古气候信息,对于了解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
南极冰芯
极地科学考察
读北极地区图,找出北极地区主要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北极矿产资源
北极地区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金、天然气、石油和镍等,尤其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惊人。
极地科学考察
读南极地区图,找出南极地区主要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南极矿产资源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南极的铁矿蕴藏丰富,有“南极铁山”之称,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为世界之最。
南极的石油资源也极为丰富。
极地科学考察
生物资源丰富
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为寒冷和荒凉的地区之一,但其生物多样性及为丰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是北极熊、海豹、鱼类和虾等底栖生物等,这些生物在当地经济和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北极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如海鸟、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这些生物在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北极熊
海豹
格陵兰鲸
极地科学考察
生物资源丰富
南极洲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极大的限制了陆地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但是海洋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尤其是企鹅、鲸、海豹、磷虾、鱼类和海鸟资源很是富饶。其中,南极磷虾是南极地区最重要的甲壳类浮游生物,也是南极地区数量最大的生物资源。据初步调查,南极海域磷虾总藏量保守估计约6—12亿吨,被喻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南极企鹅
南极海豹
南极磷虾
极地科学考察
南极洲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巨大而厚实的冰盖,冰雪总量约2500—30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极地科学考察
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是中国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极地科学考察
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其中位于南极圈以外的是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极地科学考察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于2022年2月全面建成。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
思考
几月份去极地科学考察或旅游适合?
11月-次年3月,正值南极地区暖季,气温较高;且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有极昼现象,利于考察。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6月-9月,正值北极地区暖季,气温较高;且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有极昼现象,利于考察。
请同学们结合极地地区的季节昼夜状况和长短变化状况的知识来思考
极地保护在行动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例如,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再如,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燃油泄露,以及人类对极地动物的过度捕杀等,使得极地不再是一片净土。
极地出现了哪些生态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臭氧层空洞
4.捕杀极地珍惜野生动物
极地保护在行动
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
极地冰原融化最严重的七个年份就发生在过去十年间,而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糟糕的一年,2019年极地冰原损失了惊人的6120亿吨冰,其中格陵兰岛当年融冰量达到了4440亿吨,南极洲融化了1680亿吨冰。
极地保护在行动
北极熊
由于全球升温,导致两极地区冰川融化,特别是北极地区,北极熊经常被困浮冰,觅食困难。早在2007年,央视新闻就曾报道,科学家们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2/3的北极熊死亡,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北极海冰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而逐渐消融。
臭氧层空洞
研究表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是产生南极臭氧洞的重要原因。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对海洋生物有很大影响。强烈的紫外线可以穿透海洋10~30米,使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降低了3/4,抑制了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对南大洋的生态系产生不利影响
捕杀鲸鱼
日本政府借着科学研究的噱头,在极地地区大肆捕鲸。日本是为了商业目的捕杀鲸鱼。而且,这种捕杀行为对于鲸鱼种群的保护极为不利,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极地保护在行动
极地保护在行动
2009年2月,由比利时建造的全球首座“温室气体”零排放极地考察站在南极落成。考察站依靠风能和太阳能运转,其设计力求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南极考察站
为了保护极地环境,相关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并签订了《南极条约》等。各国科考人员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保证科考器材、日常用品等全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考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等,除极少部分就地处理外,大部分都带出极地。
活动
1.1月时,黄河站所在地( ) A.可在午夜看见太阳 B.正值科考的旺季 C.可在夜晚欣赏极光 D.正值企鹅繁育季
2.若北极航道开通,距离将大幅缩短的航线
是( ) A.北美东部至欧洲 B.美国至加拿大
C.中国至欧洲西部 D.日本至巴西
达标训练
C
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读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C
达标训练
A
本年度南极科考探险将于2021年11月下旬开始,预计11月20日后第一批科学家出发前往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南极探索的时间正是北京寒冷
的冬季,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南极地区处于最温暖季节 B.因为高纬度、高海拔,南极地区全
年寒冷程度相同 C.如果暑假去,会是南极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候 D.此时南极地区同北京一样昼短夜长
4.旅行中有利于保护“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行为是( ) A.开展捕猎活动 B.在岩石上刻上国籍和姓名 C.不丢弃垃圾 D.修建私人别墅
C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