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
【练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父辈们都喜欢秋天,走到田野里,抚着金黄的gǔ suì( ),眼里便蓄满了喜悦。
(2)他的身子微微颤抖( ) 了一下,因为夜幕已经降临到宿营地上。
(3)树下燃着明亮的篝火( ),青色的烟,像夜间的雾一样。
(4)当夜幕笼罩,万物沉睡时,我们的hǎi fáng ( ) 战士们却在守卫着海疆。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少年心事当奴手云”,立志应从少年始,正如周恩来十三岁就发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只有从小立志,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① (A.意气风发 B.意气用事)朝着既定的目标进发,才会为终身发展② (A.确定 B.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致使生命的旅程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就迷失在漆黑的荒原。让我们牢固实现远大的志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1)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只填选项)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诗里说“革命征途千万里”,其中加点的“征途”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是 ;诗中的意思是 。
(2)诗里说“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其中加点的“居住”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是 ;诗中的意思是 。
4.与“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句是( )
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B.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C.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D.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练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诗歌标题《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你”为什么不用“您”
6.诗人设置了高山、大地、森林、大海这几个形象,怎样理解
7.诗人在整个世界追寻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 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8.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各举一例并阐述其妙处。
9.下面这些诗句分别颂扬了周总理的什么品质
(1)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3)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4)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10.本诗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的不朽功绩巧妙地结合起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诗中哪些是虚写 哪些是实写 各有什么作用
【练能力】
(新素材)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 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③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果,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果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④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⑤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 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⑥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⑦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⑧我写的这一篇,既不是诗,又不是散文,就作为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选自《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有删改)
11.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
12.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 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13.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果,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
14.作者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里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在表达什么
参考答案
2.周总理,你在哪里
练基础
1.(1)谷穗 (2)chàn dǒu
(3)gōu huǒ
(4)海防
2.(1)①A ②B
(2)将“实现”改为“树立”
3.(1)远行的路途;行程 行军的路途
(2)较长时期地住在一个地方 存活
4.A 【解析】破折号的作用有:解释说明、补充说明、意思转换或转折、声音延长、意思递进、总结上文、话语中断或停顿、原因解释、插入语等。例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声音延长,A项表示声音延长;B项表示解释说明;C、D项都表示回音,声音减弱。故选A。
练阅读
5.因为是呼唤寻找,用第二人称“你”更显得亲切,更显人民与总理的亲密无间。如果用“您”只能表达对周总理的尊敬,达不到现在的艺术效果。
6.高山、大地、森林、大海,这些都是意境开阔的形象,将这些形象人格化,向其发问,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在;这些事物又可以联系到周总理的许多动人场面,他革命一生,日理万机,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7.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中南海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是他为全国人民服务的地方,他活这里,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8.示例:①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重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表明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②文中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如诗中“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在“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回应了,仿佛它们就是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9.(1)颂扬了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
(2)颂扬了周总理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
(3)颂扬了周总理深入群众之中,对人民群众和蔼可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崇高品质。
(4)颂扬了周总理深切关怀海防战士的崇高品质。
10.“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这些是艺术想象,是虚写,寄托了对周总理的怀念;而山谷、大地、森林、大海的回音所展示的一幅幅画面,又正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是实写,歌颂了周总理一生为人民奉献的崇高品质。
练能力
11.①周总理居住的院落盛开着海棠花,周总理喜欢海棠花;②周总理工作之余与家人或同事欣赏海棠花,用赏花来消解工作的疲累;③海棠花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情感以及生活回忆的寄托物与美好见证。
12.①夫妻二人来到院落,花前散步,欣赏花香,以消解工作的疲累;②作者给远在日内瓦的周总理寄去海棠花,以示关怀;③周总理去世后,作者独自赏花回忆周总理与海棠花的往事;④作者人老心红,要像周总理一样努力为人民服务。
13.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海棠花开艳丽,果实累累惹人喜爱的情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享受它带来的美好体验,表达对海棠花的热爱。
14.表达作者对静悄悄飘落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写出周总理如花一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