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心亭看雪
【练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定( ) 拏船( ) 毳衣( )
雾凇( ) 沆砀(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 )
(2)拥毳衣炉火 ( )
(3)雾凇沆砀 ( )
(4)是金陵人,客此 ( )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B.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C.拥毳衣炉火 毳:鸟兽的细毛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再,又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山献多生怪柏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更有痴似相公者/行者休于树
D.上下一白/余拏一小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呢!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理解型默写。
(1)文章开头交代游西湖的环境的句子是“ , ”。
(2)文章结尾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的句子是“ , , ”。
(3)文中含蓄地表达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练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作者开篇即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里的“俱绝”应该如何理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8.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9.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痴人“痴”在何处 请分别概括。
10.(核心素养 审美创造)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湖心亭看雪》和《记承天寺夜游》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湖心亭看雪”“承天寺夜游”为上下联,请再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填在下面横线上,并阐释一下理由。
横批:
上联:湖心亭看雪 下联:承天寺夜游
【练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是月丁未①,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②,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③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有删改)
【注】①丁未:丁未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日)。②磴(dèng):石级。③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住西湖 余: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
(3)是月丁未 是:
(4)及既上 既: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13.【乙】文是姚鼐隆冬时节登临泰山后写下的一篇游记。作者登临途中,所经之处“ ”,同时由于大雾弥漫,冰冻湿滑,以致“ ”,给人“成如容易却艰辛”之感。(用原文语句填空)
14.【甲】【乙】两文都写出了作者对自然之景的喜爱。请简要分析两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描写自然之景的。
参考答案
13.湖心亭看雪
练基础
1.gēng ná cuì sōng hàng dàng
2.(1)撑
(2)裹、围
(3)白汽弥漫的样子
(4)客居此地
3.D 【解析】D项“更”是“还”的意思。
4.C 【解析】A项消失/极;B项能够/领会;C项都是“……的人”的意思;D项全/一只。
5.(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6.(1)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2)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3)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练阅读
7.“俱绝”指全部消失。这句话为后文写深夜起身前往湖心亭赏雪景做铺垫,也与作者的行为做对比,突出作者的闲情雅致。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根据题干要求,解答时,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8.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9.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致异于常人。
10.示例:横批:痴闲。理由:“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闲”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练能力
11.(1)我 (2)还 (3)这 (4)已经
12.(1)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13.崖限当道 磴几不可登
14.①【甲】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寥寥几笔,勾画出景物浑然一体、朴素淡雅的特点;②【乙】文画线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负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亮天南,生动形象地绘出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
【乙】文参考译文:
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即子颍,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