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练基础】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的人,……既然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就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 )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及括号里应填写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舍身求法 摧残(cuī) 诓骗(kuāng)
不足为据
B.舍生求法 摧残(cuī) 诓骗(kuān)
不足为惧
C.舍身求法 摧残(chuī) 诓骗(kuān)
不足为据
D.舍生求法 摧残(chuī) 诓骗(kuāng)
不足为惧
(2)在文段□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B.! 。 , C. ; , D.! ; 、
(3)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从小感情深厚,自搬家分别以后,十多年未见,今日再聚首,两人怀古伤今,重逢之喜悦溢于言表
B.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C.为了保家卫国,很多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D.自欺欺人是逃避问题的方法,只有面对现实,我们才会真正成长。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B.驳论文一般先指出对方错误的观点,或直接批驳,或间接批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C.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
D.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以批驳敌论为突破口,采取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论点。
【练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文章中对方的论点是什么 文章是如何反驳对方论点的
5.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对文章第1段的“总”“只”“一味”这三个字词加以赏析。
6.文章第7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作者高呼“中国的脊梁”有什么作用
7.文章第8段中作者写道:“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 其理由是什么
8.(新课标)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中国的脊梁”有何时代特征 请举例说明。
【练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自信助人成功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②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他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 ”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 ”父亲答:“安徒生是个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⑤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作者:张雨。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9.选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
10.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11.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什么论据 作用是什么
从论证方式来看,选文和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练基础
1.(1)A
(2)C 【解析】“也何尝少呢”表示反问语气,应用问号;“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与后面内容写出了“这一类的人们”的两个表现,属于并列关系,应该用分号;“被摧残”与“被抹杀”是句子成分间的一般停顿,应用逗号。故选C。
(3)将“既然……就”改为“虽……也”。
2.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成语。“怀古伤今”意思是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含有落寞悲观的情绪,用在A项中不合语境,故选A。
3.A 【解析】《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练阅读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指出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寄希望于国联是“他信”,而不是“自信”;求神拜佛是“自欺”,也不是“自信”。这些批驳证明一些中国人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正发展着自欺力,从而论证了对方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论点。
5.示例:“总”是“一直”的意思,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扬扬自得,刻画出国民党政府盲目骄傲、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丑态。“只”是“仅仅”的意思,写出了统治阶层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是“只知道”的意思,写出了统治阶层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字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嘲讽意味。
6.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使中国挺立起来,他们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外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作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7.由第7段“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可知,自古以来就有没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由第8段“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可知,即使在现在,也有未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暗中战斗。
8.示例:当今时代,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忠于职守,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冲在最前头的人都是“民族的脊梁”。如:冲在抗洪救灾前线的解放军战士;不计名利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平凡岗位打破多项纪录的青岛港码头工人许振超等。
练能力
9.①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②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③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
10.举例论证。举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
11.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12.选文是立论,直接提出“自信助人成功”的论点并通过三个分论点加以论证;课文是驳论,批驳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