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 课时提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 课时提高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21: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怀疑与学问
【练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视察/检查 哲学/蜇人 盲从/病入膏肓
B.载重/记载 亲身/亲家 传说/名人传记
C.求解/解送 折扣/折腾 虚妄/妄自菲薄
D.停滞/携带 评判/湖畔 懒惰/不甘堕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私塾    凶险    墨守陈规
B.虚妄 迷信 不攻自破
C.流俗 治学 辩伪去妄
D.视察 停滞 征据确凿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1)事实和证据的  (渊源 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  (亲眼 亲身)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2)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  (根据 根源)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  (不言自明 不攻自破)了。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变通,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往往会很糟糕。
②当然,选择角度不能乱选,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基础上的角度,才具有可靠性。
③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换,直到找到合适的路为止。
④生活中,理解事物需要有多个角度。
⑤比如遇到困难时,这条路走不通了,那么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
⑥所以面对一些选择时就要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⑤③①④⑥
C.④⑤②③①⑥ D.②⑤④③①⑥
【练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语言精简有力,点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B.“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C.文章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D.文章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6.(新考法)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D.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7.下面这句话出自文章第6段,请简要分析这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8.(新课标)你在学习中的哪些做法体现了“怀疑精神” 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练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②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拿读书来说,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烂熟于心。
③怀疑,有时给人的感觉又很难。在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浏览热门新闻尤其是争议事件的网友评论、辩驳。除了那些永远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娱乐八卦,争论内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养生、伦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关的,观点五花八门,真相扑朔迷离。
④这个时候,我们该怀疑什么 又该相信什么呢
⑤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保持怀疑态度,似乎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年轻人更是敢于说“不”:我不喜欢,我不赞同,我不接受。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不喜欢、不赞同、不接受的,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真相呢
⑥在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原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选择让孩子在家或者将孩子送到所谓“私塾”接受教育。这一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却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这位委员从法律常识和教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国学”“读经”“私塾”或各类外语、才艺、武术培训机构及个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取代义务教育的学校。
⑦就是这样一个好建议,却在网络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家长有为自己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自由”“国内教育质量差,只能在家学”“美国就可以自由选择在家上学”……这时候,你又该相信谁呢
⑧答案其实很简单,带着疑问,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书籍,问问周围师友,查查国内外真实情况,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⑨“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⑩何谓有“教养” 简单理解,就是有理、有据、有责任心。如康德所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讲逻辑、有底线,是为有理;“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是为有据;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为有责任心。唯有如此,方可称作有“教养”地怀疑——这既是自身涵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的这句名言,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不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本文作者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10.概括文章第⑤~⑨段的论证思路。
11.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析其作用。
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地怀疑。
参考答案
19.怀疑与学问
练基础
1.B 【解析】A项chá/chá,zhé/zhē,máng/huāng;B项zài/zǎi,qīn/qìng,chuán/zhuàn;C项jiě/jiè,zhé/zhē,wàng/wàng;D项zhì/dài,pàn/pàn,duò/duò。
2.B 【解析】A项“墨守陈规”应为“墨守成规”;C项“辩伪去妄”应为“辨伪去妄”;D项“征据确凿”应为“证据确凿”。
3.(1)来源 亲眼 (2)根据 不攻自破
4.A 【解析】④句表明观点,为首句。⑤句举实例证明④句的观点,应该为次句。③句中“如果还不行”紧承⑤句中的“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应该为第三句。①句从反面论证首句观点,应该为第四句。②句论证的观点是“选择角度不能乱选”,是对首句观点的必要补充,应该为第五句。⑥句总结全段,得出结论,应该为最后一句。因此,排序为④⑤③①②⑥。
练阅读
5.D 【解析】文章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论证了“怀疑精神”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不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6.A 【解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阐述的是按时温习的重要性,与“怀疑精神”无关,不能论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
7.①内容上,总结上文,指出“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并用“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提出本段文字的分论点;②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8.示例:遇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问题举手提问;带着问题来学习;查找资料对所学知识求证等。
练能力
9.要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10.文章第⑤~⑨段首先由年轻人敢于怀疑的现象引出话题,然后举出很多人怀疑政协委员提出的“在家教育”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观点的例子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观点: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解析】概括论证思路,要把握全文论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各层次的要点,然后用连接词把要点连接起来,形成答案。
连接词:首先……,然后……,最后……。
11.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康德的名言以及俗语,论证了什么是教养及怎样做到有教养地怀疑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12.有理、有据、有责任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