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最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皇帝的新装(最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7 21: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皇帝的新装
教学流程:
作者简介
课本剧表演
人物形象分析
背景材料
评价
夸张和想象
续写结局
童话介绍
整体分析
概括主题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人,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家。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160余篇,《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是一个废物》等。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和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通过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部具有讽刺意义的童话。
童话介绍:
儿童文学的一种,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奇特,同时在每一篇故事后蕴含一定的道理。童话采用拟人的方法使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人格化,这就需要借助想象和夸张。
中心句: 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线索——标题“皇帝的新装” 具体表现:
爱新装
做新装
看新装
穿新装
展新装
笑新装
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喜欢穿新装(原由)
第二部分(第2-4段):两骗子行骗(发生)
第三部分(第5-22段):大臣、皇帝受骗、骗人
(故事发展)
第四部分(第23-结尾):皇帝游行大典
(高潮、结局)
根据线索,课文划分为几部分?
上当受骗的人是谁?
皇帝
骑士
老百姓
老大臣
官员
人物形象分析:
故事中的皇帝有什麽特别嗜好?爱新装
喜欢到什麽程度?  每一点钟换一套衣服
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兴趣都放在新衣服上,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国家,顾不上国家大事,这是个什麽样的皇帝?昏庸、无能
皇帝为什麽先派大臣去看布织得怎麽样了?
骗子介绍这种布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 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 说明皇帝心虚、害怕看不见布,这恰恰暴露了他的愚蠢、不称职
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皇帝吗?
没有。文学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皇帝也是普通人,也有认得感受,“每一天没一点钟换一套衣服”,没穿着衣服在街上游行不可能,在这里皇帝代表的是一个阶层,作者这样写重要的在于批判那个腐朽的阶层!
面对“新装”,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都不诚实,明明什么都没看见,为甚么回去向皇帝汇报的时候都说假话,怕什麽?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更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
角色:
皇帝
微胖、富态、语气傲慢、神情自负
性格特点:
爱慕虚荣、
荒淫奢侈、
昏庸无能、
愚蠢可笑、
口是心非、
自欺欺人。
老大臣
官员
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对皇帝必恭必敬、貌似诚实却狡猾、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性格特点:
虚伪透顶
愚蠢可笑
阿谀奉承
老百姓
百姓:胆小怕事、不敢说真话、心里却明白
小孩:无所顾忌、天真单纯、无私无畏、 高声叫喊、敢于说真话
父亲:指出真相,说话坦然、声音较低
主题?
讽刺批判统治阶级的腐朽、虚伪,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分角色朗读课文(7——22)节
皇帝一人
老大臣一人
官员一人
两骗子一人
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旁白一人
要求:读出各种人物不同的语气特征
导致这一荒唐举动的原因:

骗子
皇帝
大臣
百姓




为什么小孩会讲真话?
为甚麽大人看到皇帝没穿衣服,心里也明白,却不敢说出来?
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直言不讳。
怕找来杀身之祸 ,封建统治者对老百姓的压榨凶残。
骗子为何能得逞
善于钻空子,欺骗有术。骗局与专制的皇权联系起来。
有皇冠——骗人骗己
皇帝
老百姓
众大臣
众人为何会上当
有私心杂念——顾虑再三
有官职——怕丢掉乌纱
童话的特点
文学体裁:儿童文学
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
语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最重要特点:拟人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夸 张 与 想 象
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的修辞手法。
皇帝的昏庸虚伪、贪婪和愚蠢、大臣和官员们腐朽愚昧、溜须拍马都是“客观事实”,这是统治者的本质特征,有这个“客观事实”做依托,夸张的运用也就有了让人信服的效果。
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昏君,被安徒生想象成一个嗜新装成癖,竟然“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怪人,两个骗子设下的骗局,也让安徒生想象得非常奇特;
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面对这个骗局,他们的心理活动,言谈举止,作者想象得更是既丰富而又严密。
至于童话的结尾,那个内心极度恐慌,但又装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的皇帝,作家的想象又是那么合乎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想象是??
例子:
学习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感触?你觉得应该向谁学习?
小孩儿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真诚、正直,敢说真话!
续写结局:
你能再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