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22:4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秋的诗句
古诗导入
9、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习目标:
1.认识“仞、岳”等4个生字,会写“仞、岳”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将晓:快要天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理解题目的意思
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凉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触
解诗题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1127年,陆游3岁时,家乡中原被金兵所占,他从小就饱受战事之苦,但他天生聪慧,自幼好学不倦,12岁就能作诗文。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阴山老家已经四年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没有让老人的心平静下来,诗人感慨良多,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知作者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了解背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读出节奏。
读古诗
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rèn
五千仞
五岳
yuè
五千仞
五岳



(rèn rén)

(yuè yiè)
易错提示:
我会读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我会写
古文识字
岳:本意为高大的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再读古诗,明确诗歌节奏。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
明诗意
词语理解
【三万里河】
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
【摩天】
碰到天,形容极高。
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遗民】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胡尘】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黄河
华山
观看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
身为中国人,你感到?
民族自豪感
(雄伟、壮观……)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三万里河东入海
【诗意】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五千仞岳上摩天
夸张、比喻
写景手法:
滚滚黄河东流入海
华山巍然屹立、直耸入云
描绘画面
化静为动
景物雄伟,有生气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4月初一,金兵俘虏了皇帝和后妃、皇女以及其他皇亲国戚共三千人北去。大量皇室用品和所藏的书籍全部搜罗一空,北宋政权灭亡。5月,宋高宗称帝,建都杭州历称为南宋。祖国的一半土地被金兵占领,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蹂躏下受尽了折磨。而皇室却在杭州花天酒地。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思考:
1、诗的前两句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用意是什么?
2、读的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悟诗情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极力描绘祖国壮丽的河山,而这美好的河山已沦陷敌手,两相
对比,更表达出了诗人的
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无能
的痛恨。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金政权。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悲凉、悲伤
从“遗民”“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就这样“望”了多长时间?
一年过去了。——
五年过去了。——
十年过去了。——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
全诗以“望”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情感体会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拓展提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寄寓了失地未收、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搜集南宋末期的爱国的古诗,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布置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