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短文二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短文二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22:09: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7短文二篇
--《爱莲说》情境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条列出文中描写莲花特点的语句,并概括莲花的品质。
3. 通过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莲”所代表的君子的高洁品格。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条列出文中描写莲花特点的语句,并概括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以莲自况,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的君子美德,培养学生正直、庄重的精神品质,做一名新时代君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也深得人们的喜爱,古往今来,人们在她身上也倾注了很多深情和厚谊。她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的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李白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李白 乐府民歌中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也写了一篇关于莲花的文章,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一描写荷花的名篇,看看他是怎样赞美荷花,并表达对于荷花的喜爱之情的。
二:读莲,知莲之韵味
学习任务一:出示情境:假如当地电视台招聘播音员,测试题目是诵读《爱莲说》,你想应聘,请向评委诵读这篇文章。诵读后请同学们进行评价。
1.学生听示范朗读,标清字音、停顿、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赏莲,明莲花品质
学习任务二:假如你成功应聘为兴安电视台播音员,并成为一名记者,请你到学校和同学们以《爱莲说》为脚本,共同策划一则节目,主题是“莲”与君子之德”,请和同学们共同探究,完成这个任务吧。
活动一:请你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来听听同学的翻译。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同学们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请你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句中的“植”,古义是竖立,今意是种植.陶后鲜有闻:鲜,古义:少;今义:新鲜。
生:我发现“水陆草陆之花”:之,它翻译成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生:我发现“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不旁生枝茎。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同学们的发现真好,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 老师希望同学们多思考,多归纳,积累更多的文言知识。
课件:文言小知识
(1). 古今异义
(2) 一词多义
(3) 词类活用
(4) ……
活动二:品莲,明君子之德
1.教师说:周敦颐,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濂溪先生在南康郡任职时,曾在府衙东侧开辟一40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那么,如此爱莲的濂溪先生笔下的莲具备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找到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并按照“我从 (词或者短语)中,读出了莲花 的特点”的形式回答。
学生汇报:
学生说:我首先找到咏莲句:(课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从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读出了莲花的高洁,
我从2.“濯清涟而不妖” 读出了莲花的质朴,
我从3.“中通外直” 读出了莲花的正直,
我从4.“不蔓不枝”读出了莲花的不附权贵,
我从5.“香远益清” 读出了莲花的声名远扬,
我从6.“亭亭净植”读出了莲花的清高,
我从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读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
2.师过渡:作者最爱的是哪种莲花呢?对,是莲花。莲是君子的象征,所以,莲之爱即君子之爱。作者爱莲就是爱君子之德,莲花之貌和君子之德、莲花之貌和君子之品有何相合之处呢?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莲来展现君子美德的?请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描写莲的语句 描写角度 君子品德
请同学们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明确了“莲”与君子之德”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揣摩描写莲花特点的语句,概括出莲花具有七个方面的美好品质;通过填写表格,我们发现,作者表面是写莲花,其实句句都在写君子之德。用作者的话说,即“莲,花之君子者也。”
教师追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呢?
活动三:学习托物言志,探究君子之德
PPT出示托物言志。
教师解说:本来,花草是不具备人格的,但是自从《诗经》《楚辞》奠定了“以花喻人”“香草美人”的传统,以木比德就在后朝得以继续发挥。尤其是到了宋代,随着理兴盛起来,士君子非常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花草树木不能只有美貌的颜色,也应体现出世人的精神和风骨。
周敦颐作为北宋哲学家,更是身体力行,他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数洗冤案,为民做主。身处污浊环境(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独能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何尝不是作者洁身自好的自我写照呢!这也就是本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说莲,做新时代君子
学习任务三:主题小演讲
节目播出后,在同学们之间引起很大反响。你所在的班级,要召开一次主题小演讲,演讲题目是:A我要做这样的君子B.做新时代的躬行君子
学生演讲展示:略
课文总结:
莲,成为君子之花,获得与梅兰竹菊同等的地位,自周敦颐始。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定义了莲花的君子之风。从此,莲和君子,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个文化现象,既是因为周敦颐其文卓绝千古,也是因为周敦颐其人光风霁月。黄庭坚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